你對於自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遊、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唱歌感到不安或無聊嗎?還是這些活動,你都覺得一定要找個伴才行?如果兩個答案都是「對」,那麼再問,你是不是討厭孤獨一人?使你獨處時不斷滑臉書、聊Line、把時間都這麼浪費掉?
所有的學習都要經過「學習、質疑、過濾、內化」這4步驟,將吸收到的知識去蕪存菁、留下有用正確的,形成自己的理念。學習不在多,而在正確,而在內化,而在能用。不正確的學習,不如不學!
你身旁會不會有個朋友,他已經很努力,而你也覺得他很完美了,可是他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停不下來去追尋更好更高的目標?不管旁人每次都提醒他要停下來,因為他的身體已經出問題了;你也看見他在身邊的關係裡已經過度消耗自己,但他永遠跟你說:「好好好,我知道」卻總是做不到?
做事情時常分心嗎?懂了這幾個「專注」技巧,更能精準、有效率地處事。
大腦面對任何事情都容易想到最悲慘的情況,再想盡辦法避免,久而久之,我們便忘了以正向角度經營人生。
你每生氣一分鐘,就會失去六十秒的快樂 ── 愛默生。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小嬰兒會哭、會鬧脾氣,都是負面情緒的本能。負面情緒是有用的,因為能讓我們行動,讓我們避免並對抗那些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成功者通常是心理素質堅強的人,他們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為。培養10個好習慣,讓你離成功更近:
想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可不能只是在開會時吊吊書袋,或在提案簡報時說得天花亂墜。這些方法已經過時了!
前陣子諮商心理師胡展誥和好友小趙在臉書上聊天,小趙大學畢業踏入職場後,開始陷入某個無解的困境:常常一份工作做不了幾個月就覺得痛苦、想換工作。家人經常勸他多做一陣子再考慮要不要換,面試官也對他頻繁更換工作的行為感到疑惑;更嚴重的是,女友因為他不穩定的工作型態而覺得沒安全感,離開了他。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通常都是產生負面的情緒。此時,抱怨就是最簡單的方式:「都是他的錯」或是「我好倒楣」……每個人都一定聽過、說過類似的話。
心理素質關乎你如何管理會影響你人生品質的想法和舉止,牽涉到發展鍛鍊心理肌肉的習慣,也包括戒掉讓你裹足不前的壞習慣。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我們慣性的做事方法或思考,往往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想要達成目標,你必須列出自己的壞習慣,才能有意識地改變。以下我們列出七個常見妨礙成功的壞習慣:
從明天開始不嫌晚,參考這8位成功人士的晨型習慣,選擇一個你想遵循的標的,活用一天中最開頭的那幾個小時,這將有助你身體更健康、思緒更清晰、處事更具效率,讓每天一開始就處在正確的路上。
除了外表長相,第一印象的形成涉及許多因素。心理學家亞伯特.馬布蘭(Albert Mehrabian)提出「55、38、7形象定律」,區分成3要素:
專業能力再強,如果連進公司門的資格都沒有,遑論有機會一展長才了。而想要在面試中順利過關,第一印象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每天除了開會,還是開會,真的有夠無聊!」你是否時不時會在公司聽到這樣的抱怨?蓋洛普民調公司調查曾指出,71%得美國職員對工作提不太起勁。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職場上會一直「忙碌到退休」,但事實上,「無聊而沒有成長的歲月」會提早來臨,若沒有妥善計畫,這種「什麼正事也沒做,只能消磨時間」的生活,將會變成職涯下半場的夢魘。
人的天性就是比較會記住負面、悲傷的事。一旦我們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沼,生活的各個面向也都會慢慢被侵蝕。不過,許多時候,我們的不開心,是源自於長久累積的壞習慣,只要戒掉這些習慣,就能重拾美好人生!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出社會後,快樂變得那麼少?如果讓我來歸結,大概不出這些原因,像是加班、豬隊友、惡老闆。但其實我們不該把精神放在這些我們很難控制的事物之上,而是該注意一些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
年屆40,如果你正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你應該積極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跨界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如果實在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就應該果敢轉換,因為
利用上班時間上課,就表示員工是放下工作去上課,如何讓他們覺得學到很多、不是在浪費做事的時間,也讓公司投入的人力、資金花得值得,可以從以下6個方法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昨天我在「簡單把生活變成任務,就能贏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感!」一文下方,收到大陸讀者的留言回饋:「我刚刚才仔细看看站长在2015年的帖子,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放松”,然后又后悔的原因:时间都浪费了。」我跟大家一樣,也會遇到下面這些問題點:想讀書但讀不下書,只要學習一下就覺得很累(但其實昨天晚上明明有充分睡眠);要動腦或枯躁的工作做不下去,做一下就覺得卡關或是想休息(但其實身體並不勞累);假日想說睡懶覺來補充上班日的疲勞,但疲勞卻幾乎沒有恢復,愈睡愈累,而且壓力持續累積。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看書,不是應該「很會」閱讀嗎?但是當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讀了那麼多書,有多少比例真正被「用」出來?其實,自我檢視「知識的消化吸收機制」,非常重要
我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有追蹤《最有生產力的一年》這本書作者的部落格,我很喜歡這位作者透過親身實驗各種生產力方法的概念,來撰寫一篇一篇實證心得。因為我在電腦玩物的文章撰寫,也同樣秉持著這樣的精神,無論是軟體工具,或是時間管理方法、筆記術、整理術,也都是我驗證之後才寫出來的心得分享。這樣寫作看起來很耗費心力,但其實也是我自己生活與工作的實踐過程,我只是喜歡在人生中(或電腦中)去嘗試許多最佳化的挑戰,體驗看看什麼樣的方法與工具適合自己。這一方面提供給我很多素材可寫,另一方面卻也是我必然要面對的世界的難題解決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