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去日本 LOFT 文具店,一定會注意到超人氣的ほぼ日手帳(記事本)。在出版寒冬下,2024 年ほぼ日手帳創下 90 萬冊紀錄,累計更突破一千萬冊。
在追求自動化與高效率的同時,零售業者也應該深入思考,如何讓顧客保有人性化的消費體驗,以提升整體的購物滿意度,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
星巴克已連續第 3 個季度衰退,星巴克新任執行長尼柯爾力求扭轉局面。未來星巴克會堅守「4 分鐘原則」,一杯飲料如果要做超過 4 分鐘,會考慮移除。
據《彭博社》報導,法國家樂福也考慮全部或局部出售!但這條路不好走,而目前的一連串改革、轉「加盟」模式也引起工會怒吼。法國家樂福面臨哪些經營困境?
扭轉「超商很貴」的印象!通膨之下日本 7-11 用「松竹梅」行銷策略,特別專注於與顧客接觸最多、中等價位的「竹」類商品的精進。
日本永旺(Aeon)超市近年推動多項數位化的措施,像是透過 App 讓顧客在推車購物的同時掃碼登入商品,方便自助結帳,讓平均客單價提升了 1.3 倍。
H&M公布Q3,營業獲利率不如預期,其實H&M 早在2024年初突然裁撤CEO,主要是近年在快時尚的地位受到外部挑戰,如SHEIN 超低價品牌的崛起。
前幾年談到東區,總會聯想到商圈衰退、店家出走,但遠東SOGO復興館,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百貨業者將週年慶視為年度決戰勝負最重要一役,週年慶的魔力在哪?今年的週年慶又有什麼特色?
消費者仍走進實體店面消費,為的就是獲得店員的專業服務,如今跨足線上與線下通路的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正在嘗試讓這件事在線上成真。
2024 年台灣整體電商營業額成長率不到 4%,但企業福利網 PayEasy卻能逆勢成長,電商最重視的轉換率也未下降,他們怎麼做到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星巴克宣布將逐步撤回促銷和折扣活動,以重新定位星巴克,成為「以優質咖啡著稱的社區咖啡館」。
UNIQLO(優衣庫)宣布將在中國關閉至少 50 間門市,迫使迅銷集團採取「汰弱留強」的策略,關閉銷售不佳的門市,並考慮將資源集中到更具潛力的區域。
7-ELEVEN半年連開2間千坪複合商場,董事長羅智先卻指出複合商場的利潤不一定較高,但為何還要開?專家表示與「品牌綜效」、「品牌形象」等原因有關。
日本 7-11 母公司 10 日公布拆分計劃,將表現不佳的業務拆分,並聚焦在超商經營,以應對 ACT 集團的併購攻勢。井阪隆一表態不想賣的原因是:
自2014年GU台灣首店插旗信義ATT,十年來台灣GU店數已達22家,若以店數計,台灣穩坐GU第一大海外市場,比中國、香港合計還多。
流通與服務業,維持老顧客,或是開發新客源,是長久以來的兩難問題。維持老顧客有其風險,產品和服務還是需要不斷創新,兼顧熟客的感受,同時吸引新客群。
星巴克新 CEO 尼科爾 10 日在星巴克發布公開信,坦承星巴克已經偏離了核心,並承認了包括菜單設計、產品不一致、顧客等待時間過長、取餐繁忙等問題。
加拿大零售集團 ATD 有意收購日本 7-Eleven 母公司 Seven & i,美洲公司為什麼會想買日本企業?美洲超商龍頭為何提親 7&I 控股?
小北百貨的訓練方法是以人帶人,店員除了進貨、補貨,最重要的就是與客人的進退應對。為了落實這個理念,他們會定期開個案討論會議,讓員工表達意見。
日本個人麵包店正在悄悄消失!數量減少 630 間、來客比例跌破 5 成。明明個人麵包店的商品數也不少,為何在數量在減少?推測有以下 3 個原因:
自助結帳的目的雖然是加快結帳速度,但做不好可能會延長結帳時間,沃爾瑪(Walmart)開始拆除自動結帳機,為什麼迪卡儂卻加大投資?
美吾華副董事長李伊俐回憶,她和同仁面談時,問對方有沒有用過美吾髮的產品,得到「媽媽有在用」的答案,讓她驚覺,美吾髮溝通的對象,已經是上一代的消費者。
義式千層蛋塔在台暴紅,而重新帶起這波蛋塔熱潮的推手,就是巢屋創辦人蔡瑞通。他是如何從水中爆破特種隊一員,一步步成為年薪千萬的烘焙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