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務業近期吹起了一股新浪潮:顧客不再是神、更不總是對的!從 LAWSON、全家(FamilyMart)、高島屋,到全日空都響應,祭出新的管理措施。
日本打工求職平台發起「坐椅子服務專案」,成功導入 196 間企業,為一線現場增設 1125 張椅子。不僅挑戰「顧客至上」理念,也成為企業留才的新啟發。
食品流通集團統一認購網路家庭(PChome)30% 股份,無疑是近期撼動電商業的消息。大舉入股 PChome!統一想什麼?可能往3面向開拓新市場:
中國奢侈品牌業績下滑,但泡泡瑪特(Pop Mart)販售的「盲盒」商品在中國年輕人之間爆紅。專家分析,經濟不確定性高,是廉價小確幸逆勢成長的關鍵。
日本連鎖便利商店羅森(LAWSON)要來台灣了?日本 LAWSON 總部回應,目前沒有在台灣展店的具體計畫。業內人士分析,不太可能從⋯⋯
從「白人時尚」到推出大尺碼、婚紗產品線!Abercrombie & Fitch 股價翻 4 倍背後的策略轉向:
《鏡周刊》2 日凌晨爆料,因應獲利減少、經營成本增加,總裁王令麟裁員出手裁員。東森購物也緊急於晚間發布聲明稿回應,強調裁員為人力調整,一切符合法規。
YouTube 影片聲稱,南韓樂天將於 12 月宣布無力償還債務,並計畫裁減超過 50% 的零售相關員工,影片一出導致南韓股市樂天相關股價應聲暴跌。
零售服務業已進入戰國時代,在「窮則變,變則通」的定律下,業者應善用「市場區隔」概念,才能找出尚未開發的潛力新市場。
零售業的成功不僅在於業績數據,更在於長期積累的消費者信任與滿意度。過度誇大的促銷手段,只會讓品牌在短期內收割少量利益,卻失去忠誠客戶支持。
只要去日本 LOFT 文具店,一定會注意到超人氣的ほぼ日手帳(記事本)。在出版寒冬下,2024 年ほぼ日手帳創下 90 萬冊紀錄,累計更突破一千萬冊。
在追求自動化與高效率的同時,零售業者也應該深入思考,如何讓顧客保有人性化的消費體驗,以提升整體的購物滿意度,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
星巴克已連續第 3 個季度衰退,星巴克新任執行長尼柯爾力求扭轉局面。未來星巴克會堅守「4 分鐘原則」,一杯飲料如果要做超過 4 分鐘,會考慮移除。
據《彭博社》報導,法國家樂福也考慮全部或局部出售!但這條路不好走,而目前的一連串改革、轉「加盟」模式也引起工會怒吼。法國家樂福面臨哪些經營困境?
扭轉「超商很貴」的印象!通膨之下日本 7-11 用「松竹梅」行銷策略,特別專注於與顧客接觸最多、中等價位的「竹」類商品的精進。
日本永旺(Aeon)超市近年推動多項數位化的措施,像是透過 App 讓顧客在推車購物的同時掃碼登入商品,方便自助結帳,讓平均客單價提升了 1.3 倍。
H&M公布Q3,營業獲利率不如預期,其實H&M 早在2024年初突然裁撤CEO,主要是近年在快時尚的地位受到外部挑戰,如SHEIN 超低價品牌的崛起。
前幾年談到東區,總會聯想到商圈衰退、店家出走,但遠東SOGO復興館,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百貨業者將週年慶視為年度決戰勝負最重要一役,週年慶的魔力在哪?今年的週年慶又有什麼特色?
消費者仍走進實體店面消費,為的就是獲得店員的專業服務,如今跨足線上與線下通路的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正在嘗試讓這件事在線上成真。
2024 年台灣整體電商營業額成長率不到 4%,但企業福利網 PayEasy卻能逆勢成長,電商最重視的轉換率也未下降,他們怎麼做到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星巴克宣布將逐步撤回促銷和折扣活動,以重新定位星巴克,成為「以優質咖啡著稱的社區咖啡館」。
UNIQLO(優衣庫)宣布將在中國關閉至少 50 間門市,迫使迅銷集團採取「汰弱留強」的策略,關閉銷售不佳的門市,並考慮將資源集中到更具潛力的區域。
7-ELEVEN半年連開2間千坪複合商場,董事長羅智先卻指出複合商場的利潤不一定較高,但為何還要開?專家表示與「品牌綜效」、「品牌形象」等原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