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人際關係
feature picture

遇到昏君,你要當忠臣、還是良臣?

林文政
2015-05-10
專欄作者 林文政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遇到昏君,你要當忠臣、還是良臣?

《論語》中稱微子、箕子、比干3人為商朝的仁義之人,當時商紂王暴虐無道,微子多次勸諫紂王而沒有被採納,便向箕子和比干商量對策。

箕子說:「如果有機會治理國家,一旦能國泰民安,即便我死了也無所遺憾;但如果我死了,國家仍無法太平,不如現在退位。」聽了箕子的意見後,微子便辭官逃離殷國。至於箕子也因無力勸諫紂王,但又不忍心公然背離,於是裝瘋賣傻,遊走街頭。

比干則認為主上有過失而不糾正他,不是臣子應有的表現;畏懼而不敢說話,不是勇敢之人;他甚至覺得一旦勸諫而君主不聽,是君主的問題,身為人臣就應盡忠職守。於是他持續犯顏直諫,最終被紂王處死。

以上3人符合魏徵所謂「忠臣」的標準,但依我看來,箕子智仁勇兼顧,可謂上等的忠誠;微子智勇雙全,屬於次等的忠誠;而比干勇氣十足,耿直有餘而仁智不足,可謂下等的忠誠

在企業中如果遇到才智平庸且不易接受建議的主管,箕子和微子的做法很值得參考。

再看輔助商湯推翻夏桀的伊尹,君主太甲剛即位時昏庸無能,伊尹便設法把太甲流放達3年之久,自行攝政,直到太甲重新學習湯的法令與悔改,才將他恭迎回朝,再度輔佐太甲,並使他成為一位聖君,創造了商朝的第一次中興。

蘇軾稱讚伊尹不但能力卓絕,節操更是天下人的典範。除此之外,歷史上的管仲、咎犯、孫叔敖、鄒忌、張良、范增、諸葛亮,都是順從之臣的代表,「六正」追隨者的典範。

在企業中如果遇到才智平庸但願意接受指正與建議的主管,伊尹的做法進退得宜、利己利國,符合魏徵所謂「良臣」的標準,可以作為現代企業員工的行為典範。

延伸閱讀>> 唐太宗:領導,不用詐術試探部屬

阿諛奉承、或疏離的員工都不利組織成長

齊景公與大臣們比賽射箭,齊景公沒有射中箭靶,但大臣們卻齊聲叫好。後來齊景公便向大臣弦章說:「自從我失去宰相晏子後,已有17年沒有人指出我的缺失了,我今天射箭沒中靶,但是那些大臣們卻仍然叫好。」

弦章回說:「這是因為大臣們才智不足,無法看到您的過失;勇氣不足,所以不敢直言進諫。但我聽說,君王喜歡穿什麼、吃什麼,大臣們就跟著穿什麼、吃什麼。如此看來,君王您是不是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呢?」

這個故事發人深省,如果部屬對主管過度阿諛奉承時,主管可能大多像齊景公一樣不會當面說出感受,但背地裡卻看輕那些大臣們。

因此現代企業的員工不得不注意,如果對才智卓越的主管阿諛奉承或缺乏表現,容易被看輕;而如果對才智一般的主管阿諛奉承或缺乏表現,那便是看輕自己

隋文帝楊堅的宰相楊素,在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上,看出文帝和皇后想廢太子楊勇,另立楊廣的心思,便想盡辦法迎合,不斷稱讚楊廣卻詆毀楊勇,隋文帝因而更堅定自己的想法,另立楊廣為太子。

楊素可說是疏離的追隨者,對他想推薦的人(楊廣),就隱惡揚善,他要打擊的人(楊勇),就隱善揚惡,因而讓隋文帝失去用人的準則。

疏離的追隨者是指有憤世嫉俗態度的部屬,他們經常帶著厭倦情緒的負面態度,對於別人的行為和動機都採取不信任的態度,不斷批判公司、主管和其他同仁的缺點,但又不積極提出適當建議或解決辦法。

如果這些部屬遇上的是開明、包容的主管,或許不會有立即風險,但如果遇上不是那麼開明、包容的主管,將陷自己於困境,既不利自己也不利組織。

員工不可或缺的追隨力:積極、績效、謙恭、忠誠與品德

荀子與羅伯特‧凱利(Robert Kelly)在追隨者的分類上,最大的不同在於是否有「務實的追隨者」這個類別,即「權變之臣」,他們同時擁有忠誠、順從、阿諛、疏離4種特性,會根據不同情境採用最有利的方式來面對領導人,以降低風險或度過困境

以馮道為例,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宰相,總共輔佐4個姓氏13位君主,在古代高度權威的皇權中,馮道身段之柔軟、心思之細密、態度之謹慎,時而順從時而違逆,時而利君時而不利君,無人能出其右,既務實又能通權達變,堪為現代企業人的楷模。《舊五代史》作者薛居正就認為馮道務實、寬恕、濟民、仁德;王安石也稱讚他「能屈身以安人」,行為有如諸佛菩薩。

另外,春秋時代齊國宰相晏子也是一位極具權變特性的臣屬,當國家政治清明時,他會執行合理的命令;相反地,如果國家政治黑暗時,他便會權衡命令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就不執行。在朝廷上,如果君主徵詢他的意見,他會思慮周密、謹慎回話;如果君主沒有問他,他就注意自己的儀態,也不會臉露不耐。晏子因此可以經歷靈公、莊公、景公三代,都能讓齊國名聲顯赫。

從上述的歷史故事中,得到以下啟示:

如果一位部屬不被主管欣賞,那可能是因為他不夠積極;
一旦積極了卻仍不被欣賞,那可能是因為他沒有績效;
有了績效還是不被欣賞,那可能是因為他不夠謙恭;
謙恭了依然不被欣賞,那可能是因為他不夠忠誠;
忠誠了還是不被青睞,那可能是因為他品德不夠善良。

因此,我認為一位員工最重要的5種追隨力就是積極、績效、謙恭、忠誠與品德,而懂得權變的員工,比較容易將這5種追隨力融會貫通,將部屬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本文出自於《經理人月刊》第99期,林文政老師專欄「論東西方領導人的追隨力(下)」)

圖片為隋文帝,出自於wikipedia, CC Licensed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