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pexels

正念是什麼?和靜坐、冥想哪裡不同?要如何練習?

2021-01-22 採訪‧撰文 高士閔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07 年,Google 前首席工程師陳一鳴,與 EQ 大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共同創辦了內訓課程「搜尋內在自我(SIY,search inside yourself)」,把「正念練習」帶進矽谷。

2018 年,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表示,25 歲的我,不需要正念也能很專注;但現在結婚,有了 3 個小孩,還要管理多家公司,正念幫助他放鬆,維持注意力。蘋果(Apple)已故創辦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也曾說,「正念讓你平靜,平靜孕育直覺,直覺引領遠見。」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陳德中表示,這套心智鍛鍊系統能協助經理人提升專注力、覺察力,希望台灣中小企業不要覺得正念就是某種宗教儀式而止步。

1. 正念跟宗教儀式有關嗎?

正念減壓(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確實源自於東方的禪修,但創辦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在 1979 年已經把它去宗教化、去儀式化,只留存其中的心智鍛鍊方法,並應用於醫療領域。

延伸閱讀:你需要正念冥想訓練嗎?8 種跡象,符合一個你就該試試

《正念減壓的訓練》指出,透過正念訓練,大腦中與學習和記憶相關的部位(海馬迴灰質層)會變厚,因此能夠提升人的專注力與記憶力。另一方面,與負面情緒有關的杏仁核會變薄,讓情緒更穩定,主掌思考的大腦左前額葉會更活躍,讓人能更理性、客觀。

陳德中說,正念應用領域廣泛,從生活、分娩、教育,到職場都有幫助。他特別專精醫療和職場,在 2013 年曾與台灣大學蘇以文教授和周泰立教授合作,帶領 30 位學生進行 8 周的正念減壓課程,並在上課前與課程結束後,透過腦部功能性磁振造影及疼痛量表進行分析,最後證實受試者的疼痛狀況皆有改善,腦部結構也發生改變。

2. 正念、靜坐、冥想的差異?

正念的英文是 Mindfulness,Mind 是留心,像是捷運站的標語:留意月台間隙(Mind the platform gap);Mindful 是留心的形容詞,相反則是心不在焉,Mindfulness 則是把它變為名詞。換句話說, 正念是留心覺察的狀態, 像是不用眼睛觀察,你也能感覺自己的腳現在是伸直或是彎曲。其他像是靜觀、覺觀、覺照、內觀,也都是類似的意思。

想達到正念的狀態,練習的方式(包括呼吸法、身體掃描、正念伸展)就是冥想,英文是 Meditation, 也叫做禪修、靜心、靜坐。陳德中提及,「冥」聽起來有一點神秘、宗教感,所以他一般都稱狀態叫「正念」,達到這個狀態的行動叫「正念練習」,最不容易混淆。

3. 正念聽起來很厲害,有科學根據?

根據 2009 年美國生物學家伊莉莎白.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研究發現人類老化的關鍵機制在於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布雷克本因此獲得諾貝爾生物學暨醫學獎。

布雷克本指出,人的染色體是由雙螺旋結構的基因所聚集而成,而位居末端避免染色體分開的,就是「端粒」。端粒長度是老化指標,新生兒端粒長度為 1 萬鹼基對(衡量 DNA 長度的單位),到了 35 歲時,約縮短至 7500、65 歲變成 4800。

而決定端粒長度的是一種名為端粒酶(telomerase)的酵素, 而練習「正念」經過實驗證明,能促進端粒酶分泌。只要練習 6 天,就能提高端粒酶活性、增加與記憶、專注及感官處理有關的大腦部位密度。 換句話說,練習正念就像是投資未來的自己,可以減緩大腦老化。

4. 正念要練習多久才會有成效?

陳德中解釋,正念練習不是萬靈丹,不會藥到病除。打個比方,上健身房找一位專業、身材完美的教練,你不會一上完課就變強壯,必須循序漸進練習;正念練習就像是心智、大腦的重訓,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看見成效。

《每天1分鐘!世界一流人才都在學的覺察力工作術》指出,正念最重要的是「養成習慣」,它不是一次性的。卡巴金原本規畫了 8 周的課程,但因應現代人工作繁忙難以投入大量時間,陳一鳴把課程縮減成 2 天,先讓經理人學會最基礎的呼吸法,之後的 4 星期,每天練習 10 分鐘。陳德中表示,他一般會 建議學生每天空出 10 分鐘,觀察自己的呼吸,持續 28 天就會看出效果。

5. 需要特定的場合和設備才能練習正念嗎?

其實,呼吸是所有靜觀練習的基礎,不需要工具,只要調整呼吸,就能進入放鬆、平靜與穩定的狀態。《正念療癒力》建議,一開始練習時,可以先躺著,把手輕放在腹部上,觀察手的起伏,也可以從鼻孔觀察呼吸,感覺氣息進出鼻孔的變化,兩者的重點都是覺察每次氣息進入與離開身體時的知覺感受,並在不小心分神時,稍微注意一下是什麼念頭占據心頭,再把注意力帶回呼吸,最後就能提升專注力。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將正念訓練帶入台灣的醫療體系和大型企業,像是台積電、台大醫院、玉山金控等。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心理諮商碩士,是正念創辦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第一位台灣學生。

資料來源 / 《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天下雜誌出版;《正念減壓的訓練》,方智出版;《最高休息法》,悅知文化出版;《每天1分鐘!世界一流人才都在學的覺察力工作術》,時報出版;《端粒效應》,天下文化出版;陳德中提供

繼續閱讀 壓力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陳姿伶製圖

寫下你的 2026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累積 365 天小勝利,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樣

2025-11-04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5 年來到尾聲。每年到這個時刻,總會冒出一句熟悉的想法:明年,我想過得更好。

但什麼叫「更好」?是更健康?收入更穩?心情更平靜?或是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如果沒有策略,「更好」常常只會停留在願望。今年,我們換個作法,用能執行、能追蹤、能累積的方式,踏實帶你走向 2026。

向大谷翔平學習: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投打二刀流的成就,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

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天賦,更來自具體化目標,並持續行動。

這也正是經理人「商管 LAB」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核心精神: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

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行動,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累積成可見成果。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經理人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6年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 4 大面向: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 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經理人

為了協助你思考,我們設計了 2 種九宮格邏輯: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AI 規劃管理師:透過提問釐清思緒,拆解目標與步驟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引,讓方向與步驟更清楚。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

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 20 分鐘」、「早晨冥想 5~10 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

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透過每日情緒、行動與反思紀錄,追蹤進步與調整方向。
經理人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 3 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 3 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你的 2026,從寫下第一格開始

經理人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