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埋首工作,必定犧牲自由?管理大師韓第:別用職涯定義全部的自己

2025-05-08 整理‧撰文 盧廷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曾盛讚英國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認為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僅次於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他受到推崇,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韓第過往提出的理論、想法,即便是數十年前的著作,現在讀起來,不僅觀念未顯老舊,甚至還有更多事例,佐證他的想法「超前部署」。

舉例來說,如今遠距工作逐漸盛行,打破辦公室藩籬,外包文化也廣為應用。印度業務外包諮詢公司Mattsen Kumar指出,全球業務外包服務(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在 2020~2025 年,將以 8% 的年成長率增長。韓第早在 1990 年出版的《組織寓言》就點出,企業像酢醬草一樣,有 3 片葉子,包含核心員工、約聘人員、彈性勞工,後兩者的重要性會日益上升。

韓第20年前就觀察到,工作和組織的變動趨勢

另一個例子是,韓第在 2015 年就提出《第二曲線》,闡述組織是一條橫躺的 S 曲線,到達高峰後,一定會慢慢走下坡,而工作者應該在既有事業達到巔峰之前,找到另一個成長動能,發展第二條 S 曲線。

如果你正在思考職涯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經理人》推出的「全方位職涯思維課」是一套系統化的探索工具,從熱情、潛能到市場需求,全方位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找出更符合長期發展的定位,避免在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中迷失方向。

第二曲線也可以應用在個人身上。一個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輩子的情況,也愈來愈少見。愈來愈多人在第一份職涯進入高原期之後,另覓新工作,開創自己的第二曲線。

美國作家麥瑞克.阿爾伯(Marci Alboher)2007 年推出《雙重職業》(暫譯,原文書名《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推崇一個人可以發展多種職業)一書,使斜槓(slash)一詞爆紅。這部分,韓第在 1995 年的《變動的年代》就已經提出「組合式生活」(portfolio life),建議每個人在心中畫出一個圓圈,分成好幾個區間,代表不同的工作,且每項任務有不同報酬,依此分配比例。例如 A 工作代表薪酬,B 任務能增加創意,C 案子帶來成就感,生活更有彈性,自主性更高。

延伸閱讀:斜槓不是兼職?成功者的 3 個「斜槓思維」,為你重新定義人生

49歲才離開組織,成為「斜槓中年」

為什麼韓第可以掌握到趨勢的蛛絲馬跡?一個原因可能是,他的人生經驗和當時大多數經理人不同。他 24 歲進入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9 年後離職,回學校進修、到大學教書;49 歲的時候離開學校,成為自由工作者,主要寫書、錄廣播、演講,成為「斜槓中年」。

韓第在他的人生回顧著作《你拿什麼定義自己?》中提到,當年在殼牌公司上班時,他體會到企業常用「沉浸理論」(immersion theory)來培訓經理人,也就是把人丟下水,看他們能不能自己游上岸。

韓第說,他大學明明念的是希臘文、拉丁文和哲學,連煤油和汽油都分不清楚,公司卻毫不留情,直接給他各種任務。有次,總經理問他,「你對砂勞越(Sarawak,馬來西亞行政區)了解多少?」韓第說不清楚,總經理卻說,要把他派到那邊當行銷代表,並說「你會了解愈來愈多的。」此後,他體會到,職場上就是如此殘酷,你不會,永遠不是藉口,這就是環境。

1965 年,韓第離開殼牌公司,到美國 MIT 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進修。他發現,在美國當個經理人,竟然要回學校進修,和英國大不相同。那時候,英國連一本適當的管理教材都沒有。

MIT 的經驗促使他創辦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也在英國空中大學(Open University)的空中商學院授課、擔任劍橋大學成立企研所時的顧問,這些都是他在石油公司時,沒想過的事。韓第說,回頭來看,「如果不到完美就不做,那麼事情永遠不會開始。」換言之,想做的、可能有興趣的,就去做,別花時間自我懷疑。

大多數的我們,都還在組織裡工作。你可能抱怨工作、抱怨主管,羨慕自由工作者、網紅看似不受拘束的生活,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離職。缺乏離開組織的勇氣,追根究柢,也許是隱隱然擔心自己好像沒什麼長進,只能固守組織內的位置?

難道為了工作,一定得犧牲自由?到頭來,人究竟為什麼要工作?何謂真正的自由,生命有什麼意義?

韓第在 49 歲的時候,實踐他口中的組合式生活,上廣播節目、寫作、演講維生。他在《大象與跳蚤》說,這種工作方式比較彈性,像是寫作,有時候一天寫太多、太快,第二天只會想刪掉重來;有時候必須要靜坐、沉思,才能激發出靈感,「這種心境,忙碌的上班族,大概不會懂。」

韓第說,家庭工作、學習工作、有薪工作,會隨著時間推移,比例有所不同,他自己的理想版本,並不能套用到每個人身上。重點是每個人要和自己對話,找到最適當的比例。

這也是為什麼,他崇尚組合式生活,也就是靠自己訂標準,和自己比較、求進步。在這樣的過程中,他也發現日子更快樂了,因為沒有「周末」、少了「假期」,時間完全交給自己安排,目標出於自己所想,這場人生馬拉松,當然跑得愉快許多。

延伸閱讀:年過40,一輩子只能這樣嗎?給自己一段「中場休息」,迎接人生下半場

如果你感到職涯發展卡關,或是正準備轉換跑道,可以運用《打造職涯優勢地圖》模板,從核心優勢到現實挑戰,協助你盤點個人優勢,找到更符合當下目標的發展方向,不再盲目追隨趨勢。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人生的意義

人生種種課題很難有標準答案,不知從何想起時,不妨參考韓第的思路。

他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講了一個故事。有次他在幫妻子(韓第的妻子是攝影師)布置攝影場地,一名男子走過來說,「我聽說韓第也在場。」他回答,「我就是韓第。」男子不解地問,「你確定嗎?」

這句「你確定嗎?」使他重新思考, 到底是誰?在愛爾蘭鄉下長大的「小韓第」、曾在殼牌公司工作的韓第、在 BBC 廣播網當節目主持人的韓第、孩子眼中的韓第,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當你認真思考,會發現你不是那麼了解自己。韓第形容,生命好比八斗櫃,有些抽屜是大家都看得到(眾人面前的你),有幾個抽屜則鎖上了,永遠打不開(你的潛意識)。

唯有不斷探究、自我辯證,才能慢慢推敲出,你到底是誰、你想做什麼,對你而言,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事物?自由與工作的天平,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怎麼平衡。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關於工作與自由的八個思考

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永續競爭力,從人才數據開始!HR Max 打造企業數據驅動的治理力

2025-10-13 經理人 X 104人力銀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核心,電子、製造業高度出口,任何國際永續規範,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接單,如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範,都對出口導向產業衝擊深遠。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也指出,2023 年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啟動「2050 淨零」路徑,以及 2025 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須提交永續報告書,都讓 ESG 躍升為企業顯學。

然而,現實卻出現落差。多數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建置碳排系統,人資數據治理上仍停留在紙本與 Excel。當永續揭露範疇不只限於碳盤查與財報,與「人」相關的指標——包括留任率、薪酬公平、多元共融等也成為揭露項目;一旦遇到上游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在短時間內提供離職率、薪酬結構等關鍵人才數據,甚至完整的通勤與差旅碳排數據,又有多少企業能辦到?

ESG治理的數據缺口

「雖然多數企業手上有員工資料,但往往散落在不同部門與系統,蒐集仰賴人工,導致計算繁瑣、錯誤率高,也難以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這些結構性問題,都讓永續報告難以落實。」

張詩音指出,當員工留任率、培訓參與度、或DEI 相關指標如性別比例、族群比例等數據逐漸成為投資人與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HR 卻缺乏工具輔助,無法即時輸出可信報表,或報告書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支援決策,也就無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
經理人

「HR需要有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所以人資必須數據轉型,否則無法在人才永續治理上建立透明度,更難累積長期的數據資產。」她強調。

HR Max 的數據解方

為協助企業突破困境,104 人力銀行推出 HR Max 系統,結合人資管理、人才發展與永續治理三大構面,透過模組化架構涵蓋招募、出勤、薪資、排班、教育訓練等服務,協助企業降低人工作業風險,讓 HR 掌握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快速支援 ESG 報告需求,一鍵產出人資相關永續報告。

除了系統採模組化設計,還能串接 ERP、CRM,做到「一次輸入、全面整合」,減少重工與資料落差,導入後可節省五成以上行政作業時間。

此外,HR Max 的 ESG 模組還可支援範疇三碳排查。張詩音說明:「過去企業要蒐集員工通勤或差旅資料,常得靠人工一筆一筆彙整,不僅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能直接整合員工差勤與交通方式,透過 Google Map API 自動計算里程與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盤查年度內一整年的碳排量。原本需要一到兩週的碳排計算,現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

同時,HR Max 也提供視覺化儀表板與自訂報表功能,不僅能即時掌握人資趨勢,還能進行橫向比較,了解企業在產業中的位置。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解釋:「以薪酬為例,HR Max 可結合 104 薪酬調查資料,協助企業檢視薪資結構是否具市場競爭力,進而制定更精準的招募與留才策略。」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
經理人

人才永續的戰略挑戰

「回想過去 HR 系統工具要買一套光碟安裝軟體,功能大概就算薪水、管考勤,屬於很封閉的系統。」張詩音回憶,那是 HR 角色仍以後勤支援為主的年代。如今隨著數位化與 ESG 浪潮興起,行政效率已是基本盤,人資更被期待能即時掌握數據,支援營運決策,「這也代表 HR 要往更高的戰略高度走,成為組織的『永續人才顧問』!」

楊庭懿也補充,104 人資學院除了開發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的 HR Max 人資系統外,也透過顧問服務與其他專業服務,協助 HR 建立 ESG 知識與數據分析能力,讓工具與專業並行,確保永續推動能真正落地。

隨著 AI 浪潮掀起,也推動人資角色再進化。張詩音透露,104 正規劃推出「員工 AI buddy」,作為員工的第一線 HR 夥伴,能即時回應常見需求,從假勤查詢、流程操作到職涯發展建議,都能獲得初步支援;而重要議題仍由 HR 承接,確保專業判斷與人性化關懷並行。「AI 可以先行回應,讓同仁不必等待,更釋放 HR 的時間,專注於更具戰略性的議題。」

張詩音強調,人資數據轉型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放生產力,讓 HR 從行政事務走向策略決策。唯有人資能在數據驅動下發揮洞察力,企業才能真正建立人才永續的韌性與信任。

立即了解104 HR Max人資系統:https://104ha.com/D8XcY

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