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Don Shearman on Flickr

What’s eating you 不是問「你被什麼吃掉」

2024-08-13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Alan 的公司許多外國同事,中午習慣在辦公室用餐。Alan 每回都第一個吃飽,他都會禮貌性跟大家說:

“Please eat slowly.”

Alan 是想更周到,就像中文裡,我們經常跟人說:「您慢慢用!」

但這句話外國人聽起來,並不禮貌,反而有點頤指氣使。

延伸閱讀:別再 Best Regards 了!英文 Email 常見的 4 大問題,一張圖馬上懂

在英文裡,”eat slowly”多半是對小孩說的,例如,小孩吃相不好,狼吞虎嚥,大人就會直接用"Eat slowly.”,叫小孩別吃太快。請人“慢慢吃”是一種體貼的說法,享受食物,不用急,可以用以下幾種表達方式:

1. Take your time.

這是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意思是「不用急,慢慢來」。

2. Enjoy your meal.

這句話用來祝對方用餐愉快,間接表達了「慢慢吃」的意思。

3. No rush, savor your meal.

這句更加直接地表達「細細品嚐你的食物,不用急」。

再來看一些跟”eat”相關的幾個例子:

多吃一些。

(X)Eat more.
(O)Help yourself./Please have some.

東西方關心人的方式不同,我們經常問人吃飽沒、多吃一點,這些雖然是好意,但直譯成英文,聽起來就是不自然。"Eat more"是祈使語句,同"Eat slowly."一般,命令人的口氣。"Help yourself.”是指「自己來,別客氣」,也可以用 "Please have some." 意思是「來一點,別客氣」。

我們去外面吃吧。

(X)Let’s eat outside.
(O)Let’s eat out.

「去外面吃飯」,用 go out to eat、eat outside,或者 go outside and find a restaurant to eat,都不太好,直譯不自然。

Eat outside 是指在外面,不在屋內,像是「在室外吃飯」,中文裡說去外面吃,是指去餐廳吃飯,而不是屋子外吃東西。「去外面吃飯」有一個片語,eat out,指「上餐廳吃飯,在外用餐」。同理,在家裡吃,就可以用eat in。

We offer food to eat in, as well as takeaway and a delivery service. 我們提供內用、外帶和外送服務。

在英國,去餐廳點完餐後,服務人員經常會問:「Eat in or take away?」 這句話的意思是:「您想在這裡吃還是帶走?」

延伸閱讀:Straight shooter 跟射擊無關!被人這樣形容,可能是好事喔

進階用法

Eat 除了吃之外,還有其他道地用法,也一併記起來:

1. What’s eating you?

(X)你在吃什麼?
(O)你怎麼啦?/你在為什麼事煩心嗎?

Eat 有「發愁、使人不安」的意思。是口語常見的用法,再看一例:
Jack's in a strange mood - I wonder what's eating him? 傑克今天脾氣怪怪的,甚麼事讓他那麼煩啊?

2. He couldn’t get any redress, and just had to eat the damage.

(X)他什麼賠償也沒拿到,只能被摧毀。
(O)他什麼賠償也沒拿到,只好忍受損失。

Eat 的意思是吃,吃的可以是具體的食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東西,像是損失、羞辱等。再看一個例句:
Nobody wants that complaint, so you’ll just have to eat it. 沒人受理你的申訴,所以你只好忍下這口氣算了。

(本文出自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繼續閱讀 職場英文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