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無法實現,可能是少了這步驟!美國泳將菲爾普斯用「預想失敗」取得成功


我們以為自己看見的世界就是實際的樣貌,然而,人的視覺經驗往往有誤導的作用。這種現象很有可能在我們不知不覺時發生,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做出人生重大決定時。 我和同事根據此一現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肉眼看見的世界並不是完整、準確或全面的。只要深入學習人類的肉眼與大腦如何共同運作,就能掌握感知經驗,以特定角度看待世界,進而克服眼前面臨的重大挑戰,努力達成重要目標。
一流成功人士用這 4 種策略看待世界,高效達標
有趣的是,成功的創業者、運動員、藝術家、名人採用的方法,跟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我也發現,傑出人士的習慣、練習可分成 4 大策略,而且應用廣泛。
只要懂得何時該縮小注意焦點,就能更有效運動、更快存到更多退休金、在一天中騰出更多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要懂得把目標、步驟或努力的方向具體化,就能有效改善追蹤自身的進度。
只要意識到景框(編按:凸顯某些資訊,並裁切掉多餘資訊,有助於聚焦重要事物)的力量,就更能體察他人情緒,協商出更好的交易,還能改善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更能克服公開演說的恐懼感。運用廣角鏡頭的技巧,誘惑的事物就沒那麼有魅力,讓人不容易一心多用,甚至在必須改變策略的情況下,幫你看見大局。
奧運選手用這 3 個步驟讓目標具體化,不怕意外發生
第 1 步:標出目的地
制定詳盡計畫的第一步,要找出自己最終想要抵達何處。製作願景板,把你想成為的模樣、你想達到的成就、你心目中的成功,多張圖像拼貼在一起,像是剪貼簿裡的一頁,整體圖像要能代表你崇高的夢想。接著,把願景板掛在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
製作願景板能想像出自己要抵達的地點,也會對自己抵達該處的能力更有自信。願景板或啟發人心的圖像,相當於正式確立我們許下的志向,讓我們堅信自己的能力。
第 2 步:具體呈現明確的行動計畫
制定詳盡計畫的下一步,就是呈現具體明確的行動計畫。要盡早出現令人振奮的實質進展,必須在明白確定的目的地後,立刻往前邁進。當然,要落實的不只是訂下自己的目的地,抵達該地的方法也必須確實落實。
研究顯示,相較於具體呈現理想結果,具體呈現計畫,對於學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力。即使所有學生都說自己具有讀書的動力,但毫無計畫的學生其實並未付諸行動。想像學業成績雖能激勵人心,卻無法把渴望化為任何一種有效的行動;但是達到目標的學生們,在想像的畫面中納入可行的步驟,便能引導他們邁向目的地。
第 3 步:預先想像失敗
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地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若允許自己和他人預先想像失敗的情況,就可以事先考量到一路上會經歷的阻礙,並且提前擬好計畫,以利直接處理問題。
麥可.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是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運動員,預先想像失敗是他的例行公事。2008 年的北京奧運,菲爾普斯站在創造歷史的大門前,他贏得 7 面金牌,只要能在 200 公尺賽奪得金牌,就能成為史上單屆奧運獲獎最多的運動員。
200 公尺賽開始,他跳進水中時,泳鏡進水,奮力游到 150 公尺處,泳鏡裡幾乎被水填滿,他看不到前方,卻絲毫不慌張。長久以來,他習慣在腦中設想自己可能會碰到的阻礙,所以早就準備好應對意外事件。每一個可能會出問題的地方,都以先在腦中打造出生動、明確且確實的畫面,具體呈現每一個失敗的可能性。根據這些設想,他更進一步構思出解決辦法。
他冷靜轉移注意力,專心計算划水次數,因為他知道在 200 公尺中,自己需要划水多少次,能快速又有效抵達泳池另一端。賽後他也順利贏得那年的第 8 面金牌。之後還另外拿下 15 面金牌。
將阻礙與解決辦法具體化,不僅對菁英運動員有幫助,若是人們將方法運用在日常例行公事,最後達到的成就,一定會勝過預定的目標。
(本文出自《決勝視角》,采實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