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績效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員工寫的目標,跟你要的不一樣?無法設定「好目標」,問題出在 2 大迷思

王怡淳
2024-06-10
王怡淳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Chris 老師,您講了怎麼寫 O 和 KR,但是 CEO 不滿意很多同事寫的內容,請問您有沒有寫的比較好的模板或者案例庫呀……」

「去年高階上過老師的目標設定 工作坊,稍微有概念。但上半年推行時,往下落到各部門及同仁,出現同仁寫不出來的問題。老師你可以來幫我們再上 4 小時的講座嗎?」

不少企業上了課後,發生這些情形。

只上課,能寫出品質好的目標嗎?

許多企業學習目標設定遇到的瓶頸是認知和期望出現偏差。我舉兩個比較關鍵的點:

延伸閱讀:員工設定好 OKR 目標後,下一步呢?組織沒跟著調整,就只是白忙一場

迷思一:靠講座和上課,就能提升目標品質

我們談目標的品質,包括目標的軀殼和靈魂。目標的設定準則、案例優劣、以及填入表格的方式,這些只是目標的「軀殼」而已,靠上課是可以強化知識。雖然上完課仍有相當比例的學員,沒照準則寫目標,比如忘了 SMART 原則、定性或定量的描述等,但提醒幾次後,不難改善。

但真正重點是「目標的靈魂」,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包括目標是否具有「價值」、「挑戰度」?是否符合「上下連結、左右對齊」?這些需要改變「習慣」。更精準的說,是調整「思考習慣」與「執行習慣」。上課方式可以達到這目的?太難了!這時需要內外部顧問教練對部門或個人進行引導諮詢。

恕我直言:經由上課解說,和課後自己練習,相當比例是可以達到「目標軀殼」的目的。但具有品質的「目標靈魂」,台灣和對岸絕大多數的企業學員(包括高階主管),只以上課的方式是達不成的。

目標的軀殼 目標的靈魂
設定準則、案例優劣、填入表格的方式 是否具有價值、挑戰度?是否符合「上下連結、左右對齊」?

迷思二:必須全員都寫目標

許多企業認為要全員寫目標,才是導入 OKR。這真的是很深的迷思。許多 CEO 和 HR 部門反映,同仁寫的目標內容偏於任務、計畫,或是策略、方向。不是太大、不具體;就是太小、太細、沒格局。

我認為要每個同仁寫目標,真沒必要。因為絕大部分是下級「拆解」上級的目標,內容多數是執行過程的細節,但那不是「目標」。真正目標檢核的是「結果」,不是過程中做了什麼。

什麼原因員工使寫不出好的目標?關鍵之一是他們的職責限於過程的執行,對於目標的結果不負「直接」責任,當然寫不出好目標。

延伸閱讀:明明導入OKR,為何卻像KPI?組織、部門目標的關聯,不是「拆解」而是「連結」

寫目標的人,須對目標負「直接」責任!

我們應該鼓勵全員「連結」公司和部門的策略方向,發想目標。學習目標設定初期,我們可以上課和顧問諮詢方式,期望全員寫出一定水準的目標。但過了這階段,真的不用強制全員都寫。原因是有些同仁的意願和能力,還達不到管理層的期望,那就讓他們擔任「純執行」的角色吧!不過哪天,他們願意寫目標了,也必須給予他們機會嘗試。

一個團隊的員工會有「動腦動口(決策)」、「動腦動口 + 動手(決策+執行)」、和「只動手(執行)」等 3 種類別,而對應的績效評估標準和發展出的職位級別也不同。

我們組織團隊運作的終極境界是讓全員「各得其所」。

最後給大家 3 個建議:

  1. 先培養部門主管和內部教練,具有完整深入的目標設定技能,而不是急著全員鋪開。若主管是半吊子、似懂非懂,面對部屬的目標又怎能給予正確的建議和審核?

  2. 上課學到的目標設定,主要是目標的軀殼;說句良心話,若認真看完專業書籍,加上讀書會分享討論,也可達到相同效果。真正能提升目標品質的方法,是帶著問題及寫好的目標,多次與部門主管或內部教練討論、引導、諮詢、修改。

  3. KPI 是拆解思維,OKR 是連結思維。兩者的不同,造就了 KPI 團隊是自上而下(Top down),OKR 團隊是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Top down + Bottom up)的組織文化。別低估選用哪種方法(KPI、OKR 或其他)來設定目標,它不僅為了與績效考核產生關聯,更是影響組織文化與氛圍的關鍵!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