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的開銷該不該分攤給事業單位?如果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當然要分攤給各事業單位。分攤占比有很多計算基礎,標準看似很清楚,但執行上爭議不斷。
在一些關於契約糾紛的官司裡,當事人在訴訟環節,常因證據不足或缺乏事實證據,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也有不少契約糾紛是雙方未留意細節,導致日後產生歧義。
一家公司導入新系統的成敗,最關鍵的是主事者(project manager)的決心,要讓團隊知道,我們沒有回頭路,不成功便成仁。
一般來說,在實際工作中,採購契約變更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這些內容的變更,務必具體明確。
我常和同仁分享:把公司當成家,怎麼勤儉持家,就怎麼勤儉立業,我們都不想做敗家子孫,當然也不要去做個敗業員工。
你看到新聞寫,某公司要加配股利,還要提撥大筆金額回購庫藏股(自家股票)。這代表什麼意思?哪種對投資人來說,更正面?
淨資產比率、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信用評等是什麼?財務報表怎麼看?
不少公司對收禮、供應商往來的規範是「員工自行參酌是否合宜、決策以公司利益為優先」,這種模稜兩可的指引,反讓員工掉入收回扣、圖利供應商的誠信陷阱。
為了年終分紅,業務將過年後客戶訂單移到過年之前,讓營收更亮眼;或因為不敢挑戰公司的績效評估標準,而執行有違道德的任務。工作者有沒有別的選擇?
一般商品是先投入資金進行生產,根據成本制定價格;但是群眾集資是先拋出定價,才進行生產,後續成本管控就變得非常重要。
用公司印表機印私人繳費單、請櫃檯代收私人包裹,無傷大雅吧?每間企業的公務設備使用規則不同,但更好的應對方式是多做確認,記住「別人能做,你不一定能」。
「一間公司要有敢衝的領導者,也要有在後面數子彈(資金)夠不夠用的財會,一衝一拉,作戰才完美。」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財務長龔汝沁說道。
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進而損害品質、間接影響到客戶滿意度的話,對企業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在成本管理上,要記得兩個重要原則:
台積電於今年1月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近300億美元,股價一度漲破600元,創歷史新高。為什麼公司說要花大錢,還能讓市場拍手叫好?
高營收、低利潤,是成本管理不佳的警訊。財報不佳,代表成本結構、管理模式或利潤結構至少有一項出問題。
鴻海老臣集體收受上億元回扣案,日前依《刑法》〈背信罪〉(違背任務而為自己圖取不法利益)判刑定讞。不分職級高低,採購弊案,層出不窮,組織如何遏止?
Apple不希望部門間為了個別單位是否賺錢而產生爭議,因此沒有拆分單一部門的損益表,而這正是賈伯斯當年的想法。
在管理上,隨著收入增減而變動的開銷,稱之為變動開銷。最典型的就是銷貨成本,企業有銷貨收入,才會發生銷貨成本,反之則無。另外只要開門做生意就要支付的開銷,稱之為固定開銷,最典型的就是辦公室租金,企業無論是否有收入進門,只要太陽升起,就要支付租金。
利潤不佳的時候,大家努力提升利潤,在激烈市場中存活下來;業績亮眼的時候,大家又可能因為追求利潤而迷失初衷,這時候,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領導者常常關注看得見的成本,要求部屬撙節開支,卻常常忘了有更多看不見的隱形成本,更是經營企業的沉重負擔。
如果每個部門選擇繼續節省開支,依照邏輯來看,公司不是因此走向末路,就是該部門省下來的錢,將變成其他部門的額外開銷。
疫情下的日本餐飲業怎麼自救?牛角、溫野菜、大戶屋背後的Colowide集團,年營業額虧損672億日幣!分析餐飲業財務體質,帶你看疫情的打擊有多大:
公司裡的財務人員,還停留在「記帳」的階段,或是只針對支出做管控?如果企業想持續追求規模成長,財務部門和財務長的任務,必須要改變了。
公司賺到了錢,但是有很多錢都沒有收到,導致無法支付日常開銷,只能關門大吉。在會計上稱為黑字倒閉,主要的原因有3個:現金水位、收錢速度、花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