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10 年來年年虧損 1 億日圓以上,用盡方法都不見改善。後來,透過「豐田管理模式」消除浪費,一年之內,就讓這家公司轉虧為盈>>
企業經營有物流、帳流、金流,但這3種流都有時間差的問題,如果公司營收成長、利潤增加,資金卻很吃緊,要整體檢視營收、庫存、金流的關係,及時調度。
疫情讓餐飲業急凍,鄧師傅功夫菜執行長鄧至佑表示,很多人建議他們跟外送平台合作,「但並不是每個機會都適合我們,對別人來說是機會,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個坑!」
新竹物流零擔事業群總經理李鈺祥說,物流業的成本就是人力與效率,這幾年他們投入數位轉型,減少異常狀況發生,使配送更有效率,無形中就降低成本,賺進管理財。
慧國工業 1983 年就導入豐田生產系統(TPS),運用源自於日本企業的目標成本法來評估產品經濟效益,從市場價格回推,來降低內部成本。
當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想要縮減成本,「人事費用」往往成為第一個被刪減的對象,雖然這麼做能在短時間看到效果,但長久來看,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經營」把公司分成數個獨立核算收支盈虧的單位,成員的績效連動各單位的獲利,讓員工感受到一舉一動都跟成本、獲利有關。
企業不能只盯著利潤,而忽略了成本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有效管理成本,就可能陷入「賺錢愈多,虧損愈大」的困境。
透過財務報表的損益表可以觀察企業的營收變化趨勢,比較同業間營收成長的相對表現,可以看出一間企業的韌性,也能看出營收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回想臺南阿堂鹹粥事件,大部分焦點都落在虱目魚的原物料價格,但餐飲產業結構上「脆弱的損益表」是一切的主因。為什麼?從餐飲業的 3 個基本結構與特性說起:
豐田有各式各樣的視覺化方法,他們藉由對事務部門導入「大部屋法」讓資訊透明化、提醒團隊目標為何,成功降低成本。
開發金董座為11 年來首度未發股利致歉:「抱歉,讓大家失望了」金融股 EPS 高是否等於保證發放股利?獲利下降股利會縮水嗎?一文看懂金融股股利怎麼來?
公司內某部門業績未達標,財務跑來跟部門主管說,希望刪減預算。部門主管拒絕:「年度預算是去年通過的,沒有刪減的正當性。」遇到如此僵局該如何解決?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在去年大砍7000名員工,首度轉虧為盈繳出獲利成績,近日宣布 3 月 31 日前到職的員工今年 7 月將加薪 5%。
薪資不斷上漲,同時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雇主們不約而同地提高薪資背後的目的除了提高招募誘因,也有可能是「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現象。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評估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等於營業額除以平均應收帳款餘額,可用來追蹤帳款回收的狀況。應收帳款無法回收怎麼辦?周轉率愈高愈好嗎?
全球科技股商機爆棚,ChatGPT 開啟人工智慧技術復興,電動車持續火紅,關鍵技術都來自半導體。投資人可搶先布局半導體 ETF,優先掌握相關利基產業。
巴菲特 95% 的資產,都是在 60 歲後才獲得的,正說明了複利需要透過時間,才能讓這股力量發揮到極致。光是比別人早開始,就有巨大的差異!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昨日首度向股東說對不起,他說,富邦已經學了全台灣企業界風險控管最嚴重一課,會謹記教訓。
巴菲特雖然獲得「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的美譽,但買下波克夏,其實是他投資生涯的一次失策。為何股神說應該要買下「火腿三明治也能當老闆」的公司?
麥當勞、肯德基都喊漲!然而全面漲價恐怕會丟掉顧客,餐廳業者如何以分批、分時段的「動態定價」挽回流失的老饕?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吳安妮從管理會計延伸出AVM作業價值管理系統,成為是亞洲唯一同時獲得「國際傑出會計教育家獎」的研究者。
一個超市職員努力把架上便當賣完,不僅沒被嘉許,還被總經理責罵!就會計觀念而言,商品賣不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商品銷售一空,也是同樣可怕。
媒體經常踢爆大企業避稅,但企業總會義正嚴詞地用節稅來反駁。避稅和節稅有什麼不同?只差在前者涉及不道德的省稅方式。以下介紹企業財務長常用的省稅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