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不希望部門間為了個別單位是否賺錢而產生爭議,因此沒有拆分單一部門的損益表,而這正是賈伯斯當年的想法。
在管理上,隨著收入增減而變動的開銷,稱之為變動開銷。最典型的就是銷貨成本,企業有銷貨收入,才會發生銷貨成本,反之則無。另外只要開門做生意就要支付的開銷,稱之為固定開銷,最典型的就是辦公室租金,企業無論是否有收入進門,只要太陽升起,就要支付租金。
利潤不佳的時候,大家努力提升利潤,在激烈市場中存活下來;業績亮眼的時候,大家又可能因為追求利潤而迷失初衷,這時候,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領導者常常關注看得見的成本,要求部屬撙節開支,卻常常忘了有更多看不見的隱形成本,更是經營企業的沉重負擔。
如果每個部門選擇繼續節省開支,依照邏輯來看,公司不是因此走向末路,就是該部門省下來的錢,將變成其他部門的額外開銷。
疫情下的日本餐飲業怎麼自救?牛角、溫野菜、大戶屋背後的Colowide集團,年營業額虧損672億日幣!分析餐飲業財務體質,帶你看疫情的打擊有多大:
公司裡的財務人員,還停留在「記帳」的階段,或是只針對支出做管控?如果企業想持續追求規模成長,財務部門和財務長的任務,必須要改變了。
公司賺到了錢,但是有很多錢都沒有收到,導致無法支付日常開銷,只能關門大吉。在會計上稱為黑字倒閉,主要的原因有3個:現金水位、收錢速度、花錢速度。
台積電法說會宣布令人振奮的訊息:2021 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 250~28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帶動台積電股價一度創下 625 元。
營運計畫(business plan)撰寫內容的範圍及深度,並沒有固定的範本,有時搞得太複雜,但目標不過就是將新事業的營運從頭到尾思考後整理一番。
公司負責人舞弊掏空的醜聞,國內外層出不窮。然而,公司內部每一筆開銷,都需經過層層把關,絕不可能由一人獨自完成,問題出在哪裡?
以「做了會上天,不做會死人」的思考原則,可以將組織濃縮至最精實的狀態,用最精簡的人力、金錢和事務,為公司創造最大獲利。
面對充滿變數的後疫情時代,市場環境難以掌握,因此,編列年度預算變成一項難題。城邦媒體總經理兼財務長帶你釐清,今年編列預算時有什麼應注意的事項。
兩岸三地和美國的利率大降後,跨國集團的財會人員可盤點各國目前的實際借款及存款利率水平,倘若成功減少利息費用或增加利息收入,可立即增加集團獲利。
提供品質高檔的海鮮、肉類,不再是「吃粗飽」的吃到飽餐廳,老闆到底賺什麼?
如何訂出最佳價格,讓消費者覺得合理,公司又能從中盈利?《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指出,你可以使用一些工具,但大多需要一定程度的財務知識,才能和財會人員溝通
企業在疫情衝擊下,如果已經預期營收下滑,還能照著原有的預算走嗎?該怎麼調整才能讓企業在軌道上經營?
不管你是當老闆,還是上班族,都該學的一堂課:如何把專案收入,變成恆常收入。
成本是不是一定越少越好?成本管理有兩大天條:該少的成本不能要、該要的成本不能少。
在德賽的新書《為什麼現金比獲利更重要?》,以充滿趣味的方式,講解一位專業經理人必須要懂的財務數字。
但隨著疫情逐漸趨緩,企業必須決定未來是否保留在家上班的彈性,或是要求員工回到辦公室上班。
疫情造成的各行業財務影響和傷害正逐步擴大,針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歸類於會計三表來想看看,一個疫情所造成的短期或長期影響。
公司若有內外帳,首要目的就是逃漏企業或個人的稅負。逃漏稅觸法可處 5年以下有期徒刑,奉勸老闆們下定決心兩帳合一;會計人員若無法說服上層,不如走為上策。
一年將盡,許多員工最期待的莫過於年終獎金的發放。你了解公司的年終獎金制度是怎麼設計的嗎?當公司有賺錢,年終提撥的多或少,是誰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