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一定會很急,但切記,身為管理者是要為大家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協助大家完成一個更遠大的目標,而不是來增加他們的負擔,或是檢討他們的績效。
亞馬遜的 14 條領導準則,讓貝佐斯的想像及願景可以被落實,65萬名員工都往同一個方向前進,堅持了25年,才打造出全球最大電商平台。
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指出,除了薪水、福利等外在條件,主管如何帶人更是一位員工離職與否的關鍵。「傑出的經理人,只要做好這 3 件事:獎懲、教導和激勵。」
這就是我觀察同事、培養幹部的方法,透過「看法、想法及提出方法」這 3 個步驟,以了解工作者的思維邏輯、人生態度、工作企圖,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的團隊中,有位成員聰明、態度積極,你可能會心想「正好可以把心力花在較麻煩的員工上。」甚至把麻煩事都丟給對方,這個想法可能會讓你失去這名優秀員工。
跟上司處不好的同事,一定不是好人才嗎?從二戰名將馬歇爾的小故事,告訴我們,用人專注在長處,反而能讓組織獲得最大成功。
當面臨經營的挑戰時,「做對事,找對人,撐得久」,是我們逆轉勝的三段思考。
同仁離職原因百百種,可能是他想往上走,到不同的產業或是更大的舞台,或者他身體撐不住,或不想跟這個老闆直接作業,或者想要出國去來個大壯遊等。但我...
黃麗燕在新書《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提到,帶著問題來動腦,還是帶著想法來訂定決策,決定了你的層級──是專業經理人?還是只是掛著高階名號的經理人?
Google 創辦人賴利.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卸下Alphabet 執行長和總裁職務:
「抱歉,我沒有名片!」這句話在很多社交場合裡常聽到,看著對方尷尬的表情,明明是在大公司上班,看起來也很體面風光,怎麼沒名片呢?
幾乎沒有人喜歡「每件事都插手」的微管理者,過度控制員工,這樣的管理方式會讓員工不信任自己,長期下來導致員工被動、失去工作熱情。主管該怎麼解放控制欲?
為何有能力的天才工作者,會成為災難主管?放棄三個優秀人才後,我學到的教訓。
我今年招來的幾個有經驗的能手,很重用他們,卻一個個相繼請辭,離職前還一點跡象都沒有,讓人困擾!這怎麼辦?從管理角度來看,我們怎樣去關注員工可能變了心?
「每個有能力的員工,最後都會升遷到他們能力無法勝任的職務」,員工因為做得好而被拔擢,最後反而成為組織的障礙。
傳統觀念會認為老師的責任是等學生有問題的時候給予解答,但學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缺乏的是什麼,所以主管必須透過提問,幫助部屬認識自己。
「人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對的人才是。」美國第三大企管顧問公司貝恩曾做過統計,高績效的頂尖人才生產力是一般員工的 4 倍,可見高績效員工的重要性。
經過多年努力,你的工作表現在同儕中出類拔萃,終於獲得拔擢。但晉升主管並不代表從此就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重重的考驗馬上洶湧而至,完全沒有緩衝期…
「如果團隊裡有了表現優異的明星員工,是好是壞?」在某公司擔任研發主管的朋友,有天詢問我這個問題。管理者都在想如何找到最優秀的人才,為何他卻有此煩惱?
晉升主管後,通常會經歷一段必須做決策的陣痛期,看著部屬們拿著一件又一件棘手的問題來請示,不禁有拔劍四顧兩茫茫、不知如何做決定的感受...
在你的團隊中,有位下屬平時表現普通,還時不時嫌工作無聊;奇怪的是,遇到重要任務時,他不僅可以如期完成,品質也好,讓主管為了如何用他而頭疼。
令人頭痛的領導者,你是否曾遇過呢?其實這些行為對於高階主管來說,都是大忌,若有意在職場上追求更高職位的話,更需要當心!
我一開始帶領餐飲事業的時候,赤字卻高達 3 億元。過了兩年,赤字則減少到 6000 萬元的程度,但我們的夢想是轉虧為盈。當時我這樣跟店長溝通: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曾說:「凡用兵之道,本強而故示敵以弱者,多勝;本弱而故示敵以強者,多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