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絕頂聰明的天才,一位因為從小環境不好,沒有人教他如何跟人進對應退,儘管天資破表,卻在現實社會屢屢遭受挫折。另一位天才是中產階級出身,儘管屢屢違法犯紀,但是卻能夠利用絕佳的人際技巧,平步青雲。
面對部屬的傾訴,主管常有「幫他解決問題」的想法,但這種回應方式可能讓對方有「你不想聽我講話」的感覺。
人在表達拒絕的過程中,必須先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溝通時展現自信、積極應對。若說話時缺乏自信,則會顯出一種刻意中立的樣貌,讓自己看起來毫無主張或見地,暗示對方幫你做決定。這時就成為被支配的X理論實踐者,容易被對方說服,無法成功地拒絕他人。
主管要與部屬營造互信關係,除了要做到「要求明確」「幫助明確」之外,如果部屬犯的是無心之過,做長官的卻願意扶持他,幫助他收拾殘局,也能贏得信任。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6年11月號,封面故事:傾聽的技術)一個人之所以能受人歡迎,不是因為他能滔滔不絕,而是他的回應方式能夠鼓勵對方想要說更多。想要成為善傾聽的談話高手,請小心避開以下6種回話方式:
臉皮太薄、心腸太軟,只要某個朋友常常嚷著心情不好、孤單又寂寞,說你是他最好的朋友,要你跟他聊聊,一答應下來,此後就得接到奪命連環call當生命線;低潮過了之後,還得附上售後服務,請他吃喝慶祝重生。
誰說業務員一定要外向活潑、能言善道?
如果你長得好看,或是擁有令人驚豔的才華,自然可以獲得不少人氣。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討人喜歡、交到朋友,更關鍵的不是這些天生特質,而是你與人互動的行為。
「怎麼辦?等下只有我跟主管要搭捷運,一路上該說什麼才好?」「為什麼不管跟他聊什麼,話題都會乾掉......」你是否心裡常常會有這種OS,陷入不知道該說什麼的窘境?
去年冬天,我在蘇州工作。記得那晚外頭下了些雪,正當準備下班時,總經理突然跟我說:「Nick,明早跟我到上海一趟,準備好我們的產品,也把下一代的新產品帶上,到時一併跟官員做個演示。」
為了讓雙方閒聊起來不冷場,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如果能有源源不絕的聊天話題就好了。
「我最討厭同一件事講三遍,還不改,這種屬下我不想用!」「教三遍還學不會,笨得可以,我就會發脾氣,不想再教第四遍。」我第一次聽到一位主管這麼抱怨時,愣了一下.....
《史記》記載,藺相如出使秦國完璧歸趙後,被趙王任命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甚為不滿,他氣憤地對別人說:「我擔任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口舌立了點小功勞,職位卻在我之上。他本是地位低賤的人,這讓我感到羞恥,等我遇到他,一定要侮辱他!」
我曾有幾次非常失敗的溝通經驗:有一次在一個吃飯的場合,大家談及核電問題,我因為自認為對核電有所了解,因此就直接提出我對核電的看法。沒想到座上有一位核電專家,他對我的說法提出許多糾正,讓我感到十分為難。
很多朋友喜歡上市場買菜勝於到超市或大賣場,除了食材新鮮之外,更是因為市場裡那股熱絡、充滿人情味的氣氛,而營造這種氣氛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就在於市場裡有很多「嘴甜」的人們---諸如「帥哥」、「美女」、「水姑娘」、「你這樣穿足水!」等疊聲叫喚,總是讓逛市場的婆婆媽媽們心花怒放,市場裡的攤販,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好的銷售人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