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當你追蹤一個人或成為「好友」關係一段時間,你都在他的發文底下按讚留言,久了你會「誤以為」自己真的是他的好友,卻沒想過你們之間根本連面都沒見過,也沒吃過一次飯,甚至連對方手機號碼都不知道,下意識卻覺得自己好像跟他很熟,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社交幻覺」。
能夠接受部屬指正的老闆,幾乎不存在。即使部屬盡量委婉的表達,老闆仍難免受到傷害,所以部屬該做的絕對不是死諫,但也不能消極抵抗......
電梯簡報,就是利用主管在電梯裡無法做別的事情時,只能聽你說話,進而被你說服的方法。但由於搭乘電梯的時間通常不到30秒,所以如何「簡潔有力」就是關鍵。
「開心」、「傷心」、「快樂」、「難過」⋯⋯同樣的話語,有的人能講出感情,讓人感覺對方真的懂我,願意跟對方繼續聊下去。但有的人,卻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聊一下就感到枯燥乏味,想要遠離。而你,想成為哪種人呢?
前陣子有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那天跟一位8年級的朋友聊到股票投資,我簡單分享些看法後,他了一個問題,讓我印象非常深:「您剛剛說的股價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漲跌?」
組織裡鬥爭得很厲害,老闆明明知道但為什麼不處理?主管明明是笨蛋,老闆為什麼還升遷他?為什麼總是搞不懂老闆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關心的事情就會不一樣。要看穿老闆真正的想法,先把自己放在他的位子思考吧!
我新接了一個專案,原本認為憑藉廠商的專業,應該可以達成我們的要求,不過屢次溝通,廠商都像在交作業、我負責批改挑錯,完全看不出對方的專業。最後發現成果不如預期時,老闆也對我的工作能力大打折扣......
拉近距離、建立關係一直被認為是專業人士(特別是銷售業務相關)的重要技能之一。然而,關係的建立卻是需要時間與緣分的,如果明明剛認識,卻表現出一副很熟的樣子,不僅無法達到拉近距離的目的,反而會讓人感到虛假而退避三舍。
總覺得自己在同事聚餐、閒聊時,常常扮演「冷場王」「句點王」?日本搞笑短劇製作人吉田照幸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炒熱氣氛,關鍵不在於你本身是否具備「有趣的經驗」,而是
很多白領上班族在人際關係上常犯的錯誤:就是雖然平時工作認真、對老闆是戰戰兢兢、面面俱到,但對下、對外有時候顯得氣焰囂張或是趾高氣昂。 但這部分若不夠謹慎,其實很容易會變成工作上的阻礙!
有時候我們得和扯後腿的人保持距離,儘管他們多半是我們熟悉親近的人。當然,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在一段關係裡付出多、得到少。但是,如果一段關係始終是一廂情願或害處多於好處,你就得避開它....
製作簡報總是讓你感到苦惱嗎?如果老是在深夜面對空白的PowerPoint一籌莫展,那只說明了一件事:你準備簡報的方法完全錯誤。
日常工作裡,每個人幾乎不可避免地都要跟主管報告、找主管商量,包括進度、困難、結果、諮詢、請益等等。前日本星巴克CEO岩田松雄以自己過去身為部屬及擔任主管的經驗中,說明會獲得主管激賞與提拔的理想部屬,在向主管報告時所顯露的特質。
要說服聽眾,絕不是學會「這時候語氣應該變強」「講這句時最好配合某個手勢」的表演手段就好,還要「說對故事」。
朋友有兩種,一種是人生的朋友,這種朋友可能幾個月也不會見一次面,但每次見面後,總能迅速升溫,熱切討論以前的回憶;另一種,則是職場上的朋友,這種朋友能協助你在職涯上步步高升,趨吉避凶。
有才華的人遲早都會嶄露頭角的,差的只是時間的快慢而已。急著求表現,用錯方法反而會欲速不達。
即便擁有超過20年的人資經驗,藝珂台灣及南韓區總經理陳玉芬卻坦白表示,她以前其實不懂得如何傾聽,直到就讀政大EMBA企管所,上了司徒達賢老師的一堂課,才真正點醒自己。
禮拜一早上,小王一如往常走進辦公大樓的電梯,不料卻遇到直屬上司。電梯門關上後,主管開口了:「小王啊,上次交給你的任務做完了沒?進度如何?」剛放了一周末的假,小王腦袋一片空白。不知該先承認自己還沒完成,還是先跟主管解釋自己遇上哪些麻煩,導致進度沒有跟上。
明明很努力社交,怎麼還是沒有換得重要的人脈?《Inc.》雜誌提醒,光是閒聊是無法在社交場合累積人脈資源的!你還得有個策略...
如果上司非常成功,平步青雲,那麼跟著他的部屬往往也可以跟著喝到一點湯。所以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如何「向上管理」,就非常重要。
從小媽媽都會對我們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因為他們會傷害你,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你的辦公室裡應該有個「人氣王」吧!可以和大家打成一片,不管是誰都喜歡他,究竟他們聚集高人氣的祕訣是什麼?為什麼他們天生就有好人緣,而有些人卻只讓人視而不見、避而遠之?
先來問個重要問題:你認為怎樣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事業」?
有一次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受邀到一所大學演講。回家後,老婆就問他:「講得如何啊?」馬克吐溫頓了頓,一臉正經的問:「妳問的是哪一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