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員工行事曆、擅自取消例行會議,這位 CEO 不尋常的管理法有何目的?
星期一早上開會最糟糕?與會者出席率低、專注力差,跟會議時間大有關係。想要大家參與會議,這個時段出席率最高!
把每一次的會議,當成學習場域,利用不同形式的會議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你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會議,可以試著想想,如何透過開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開個有效率的會?亞東醫院院長:議程、議題很重要,與會者事先做好這件事更重要
會賺錢的公司,這種議程不明但約定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的「例行性會議」很少,只在有明確的議題才會開會。
會賺錢的人要開的當然是「賺錢的會議」,但是一般的上班族,是不是很多都是在開「無用的會議」?
會議座位就如風水,能夠以「形」造「勢」——只要稍微調整座位的形,勢就自然形成了!以下,就讓我們逐步進行解析。
有些「衝突」只是為了刷存在感!有時可能對方其實沒有那麼生氣,只是沒有覺得自己被重視、或事先被告知、徵詢意見,或單純只是為了發言而發言…
不曉得你參加工作坊(workshop),經驗是好是壞?好是怎樣的好?壞又是怎樣的壞?我自己好壞比大概是 3:7,一個美好工作坊,往往可遇不可求?
每次看到那種漂亮用心的心智圖,我心裡都忍不住歎氣。我看這些人根本沒抓住「心智圖」這個工具的要點,硬生生地把一具殺傷性武器用成了禮炮:
一個業績目標會議,我的老闆總愛開 3 到 5 次會前會,仿佛永無止境的對話迴圈,也太沒效率了。但在我後來的職涯裡,逐漸體會這樣做帶來的好處。
研究指出,高階主管平均每周花 23 小時在會議上,其中有 8 小時是沒有效益的。如何減少無效會議?你該從例行性工作報告檢查起。
在職場上面對一個很具挑戰性的問題時,你可以不用硬湊出答案,適當的「尷尬沉默」其實對討論是有益的!連庫克、貝佐斯都長期實踐這種溝通技巧>>
明明都很忙,還得停下手邊的工作,全部到會議室集合......你是不是也每次開會就感到焦躁煩悶呢?想要減少會議上的焦躁情形,請先嘗試以下 3 件事
普遍被員工認為是苦差事的「例行性會議」,其實是管理者掌握團隊狀況的好機會,一場有備而來、提問充分的會議,就能大幅改善團隊的整體能力。
只要是上班族,相信沒人不知道「報告、聯絡、商量」的重要性吧?不過,年輕一輩的上班族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符合上司期待的報、聯、商」呢?
公司正在研議啟動一項新事業,我親自召開了幾次籌備會議。有一位主管負責的業務與這項新事業關係密切,我原本以為他應該會提供許多意見,沒想到他始終沉默不語,沒有做正面回應,也沒有表態反對。
明明知道計畫趕不上變化,你的公司還是年年召集大批主管齊聚一堂,費時費心地構思來年的重大策略?面對經營環境急速變動,經理人該如何更敏捷、有效地規畫策略和落實執行?
即使事前掌握了會議目的,擔任會議主席仍是一項艱困的任務。如果每個與會者都很通情達理,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但遺憾的是,在任何公司裡,都會摻雜了幾個老是讓會議無法順利進行的討厭鬼。以下就來教大家幾種典型頭痛人物的應對方式。
我們很清楚簡報、會議會消耗大量腦力及時間,但事實上許多我們以為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起來也會讓我們感到疲憊。每天早上你充滿能量的起床,但當你必須花費精力做決定、或處理一些事,好比回覆一封 email、決定要穿什麼出門、通勤,都會讓你的能量衰退。哈佛商業評論從一份研究 CEO 長達 12 年的報告中發現:
「打開行事曆,一個禮拜擠了超過 5 場會議,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坐下來好好工作?」這是不少上班族的心聲,有些主管、專案負責人有事沒事就叫你來開會,一開兩個小時,如果又排在下午,可以說當天下午就這麼荒廢了。
業務經理 Richard 收到副總的信件告知要準備一份簡報,在月會上報告上一季的市場競業狀況及新產品上市業績,所以,他也立即請祕書發出一份會議通知,召集所轄的幾位業務主任來開會。
Google員工都知道,email能不用就別用!尤其是這兩種情況,用電子郵件溝通根本是浪費時間......
不論是帶領團隊發想創意、銷售管理、或是消費者行為研究,好的領導者都懂得在團隊討論中提出好問題,引導與會者思考與對話,提升團隊的溝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