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有所謂「憂鬱星期一症候群」嗎?每次星期天晚上想到隔天要上班,便全身無力,寧可承受其他痛苦就是不願意到辦公室報到。通常一份工作讓你這般疲乏,你會不自主開始想找新工作。
「阿姐您好!最近工作遇到可以說非常沮喪的事情,……我知道自己的年紀資歷離 Manager 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也就是說未來幾年我都不可能有職位晉升的機會,其實知道這件事情很沮喪,因為我認為 Title 也是一種肯定……雖然也有一些外面的工作機會,但是我暫時不想離開,是因為我喜歡這裡的工作步調與工作內容……」
做為一名普通人:最不應該有時間的職場媽媽。 家境普通,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背景條件。學歷普通,一所普通學校畢業的大學生。毫無寫作經驗,在 30 歲之前,年寫作平均量不到一篇。在這裡從方法論的角度,給大家 10 點建議:
當你專心埋頭工作時,今年不知不覺地又過了一半,是時候該稍微抬起頭,回顧一下過去的表現。定期做個自我表現評估,不僅可以記錄這段時間的績效、更新履歷上的技能,也是個了解自己究竟成長多少的絕佳機會。
自從日本政府推動工作改革以來,將工作外包發給自由接案人員、允許員工兼職的企業愈來愈多。與此同時,在共享經濟風潮下,也有愈來愈多人將自宅出租當房東,或者下班後當順風車司機賺外快。
組織派任有挑戰性的任務給員工是職場常態,能力不足便是工作者的常態。然而,挑戰能力不及的工作是快速進步的方法,在不足中面對挑戰,努力學習,勉強完成,所以永遠不要擔心不足。
面對問題要提出預測,多數人最常卡關的地方,就是根本不知道從何拆解議題。首先,透過五階段流程,建立你對問題的架構思考能力;然後針對商業情境與人生規畫中最常遇到的 10 個情境,拆解出重要構成因素。兩者相加,讓你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各種問題的切入點!
一旦過了 30 歲,就感覺到日子過得飛快,工作和生活也不可能像 20 幾歲時四處嘗試,不少人會覺得沒有跌跌碰碰的本錢了。想將有限的時間、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職涯諮詢網站 The Muse 建議從 10 個面向下手,幫助自己在職場上獲得一席之地,生活也能過得更有質感。
隨著勞動市場大幅緊縮,許多人開始騎驢找馬、四處跳槽,但理應展開搶人大戰的就業市場,各大企業卻一面倒地採取違反主流的方針:釋出更多薪資不那麼亮眼、但職稱響叮噹的中高階職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曾說過:「清晨醒來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成功者。」言下之意,人只要擁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就算是成功。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也是這樣認為的。
「歌神」張學友日前出席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的第 32 屆畢業典禮,並以榮譽院士身分擔任頒獎嘉賓。張學友致辭時向同學們分享,即使自己已經入行超過 30 年,但始終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張學友認為,這種態度才是讓他力求進步,可以在演藝圈生存幾十年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想要財富自由,每個人都有想要追求的夢想,但你有想過,你想要這些事的背後原因嗎?「當然是自由、隨心所欲啊,這還用說嗎?」我了解,但如果你有了財富自由,你想做的事到底是什麼?
多數人都渴望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希望可以愈做愈好,逐步接受更大的挑戰,一旦發現自己長時間備受壓抑,無法施展長才,可能就到了需要壯士斷腕的時刻,該辭職另謀他路了,否則,只是繼續浪費時間而已。
你恨透你的老闆、你已經好多年沒加薪、你的能力不斷被低估……此時,你可能想著,如果換去別間公司,或許你就能一展長才。不過,經過幾番思考,你又打消了找新工作的念頭。
你身邊有熱愛工作的人嗎?他們談起工作來,閃閃發亮的眼神,往往會令人心生嚮往,甚至有點羨慕。但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在其新書《深度職場力》裡點出,過於強調「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主張,有嚴重的缺陷。它不僅沒有說明那些熱愛工作的人如何找到理想工作,更可能會讓人覺得,只要工作「不夠有趣」就是不適合我,而不斷換工作。
不高興就不做了?面對令人不開心的工作,可能很多人會常常在腦海上演這種率性而為的小劇場,也有人直接甩手走人,但職涯規畫導師 Kathy Caprino 提醒...
懂得深度工作,卻深耕錯了方向,還是很難創造出個人的職涯成就。紐波特推出新作《深度職場力》,希望能告訴世人, 開始挖井之前,得先找對水源。
離職之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這樣的:早上睡到九、十點,接著起床看一下書,下樓吃個早午餐,下午繼續看書或者寫點東西,晚上出去跑步,去健身房裝裝樣子,回家看電影、追個劇,然後睡覺。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愜意?
你是否常覺得自己的人生很迷惘?你不滿意現況,想換工作卻又不太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擅長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如果這聽起來和你有幾分像,今天這篇文章就非常適合你閱讀。
成功的道路很多條,但如果你還在堅信「路走久了,總有一天是你的」,那麼你最終可能只是走向成功的彼端:過勞加班、薪資不見起色,鬱鬱寡歡,甚至一想到隔天要上班,心情就覺得沮喪。
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客戶會變某品牌的死忠粉絲,是因為他們所信奉的價值觀,恰好與品牌的信念相符。換句話說,消費是忠於自己,而非品牌。
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終於要在 7 月 1 日上路,一連串的年改衝突,看似與勞工族群無關,卻給了我們一個職涯規劃的重大啟示。
離職的步驟大致如下:至少兩周前通知你的主管,等確定離職後,開始將現階段工作交接給你的同事,接下來等著在歡送趴上飽餐一頓......但離職也會遇見一件令人為難的事,那就是--究竟該不該告訴大家你要換去哪間公司?
「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做相同的事,工作起來很無力......」曾有部屬對我坦承。這種倦怠感,人人都會有。我在 P&G 工作超過 30 年,也曾考慮過是否該做些改變,幸好當時有主管的引導,才讓我在同一家公司待了這麼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