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人力銀行今(22)日發布寒假兼職、打工趨勢報告,盤點時薪最高、職缺最多與最搶手的兼職職缺,同時也公布「兼職工作者」最看重的3大條件觀察。
攸關勞工權益、延宕 7 年多的《最低工資法》,12 日立法院經過表決大戰後三讀通過,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法者最高可開罰新台幣 150 萬元並公布姓名。
主計總處統計,目前全體受僱勞工有817.1萬人,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51.8萬元區分,有408.5萬的受僱者,年薪在這之下,月薪不到4.3萬元。
104報告發布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今年年終獎金創10年新低,僅1.08個月。2024年預計調薪幅度約3.2%,也比去年還低。
年薪百萬的人,工作量也就值 10 萬。但是在這 10 萬基礎上,他們用了槓桿,用 10 萬直接乘以 10,變成價值百萬的工作。這才是年薪百萬的真相。
第一銀行宣布, 明年發放的年終獎金 (總獎酬月數) 可望超過 7 個月,且規劃全面加薪 4%。
《商業內幕》引述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生成式 AI 出現後,每年擁有多份工作的人口正以 5% 速度增長,而對這個趨勢有興趣的人更以 18% 增加。
美國 Google 員工薪水分為「基本薪資、股權和獎金」三大類,整理出各類別排名前 5 名,也揭露員工薪資中位數。
如果你總是談薪失敗,有可能是還沒掌握到薪資談判的核心觀念!在薪資談判桌上,你的籌碼有 3 種:出色表現、領導力、職場能見度。
美國《薪資透明法》上路,愈來愈多的地區正在制定或實施存在於美國職場已久的一個禁忌——談論薪水。當薪水不再是祕密,將如何影響未來的職場?
薪資不斷上漲,同時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雇主們不約而同地提高薪資背後的目的除了提高招募誘因,也有可能是「薪資-價格螺旋上漲」的現象。
6成受訪上班族認為目前任職的公司「不是幸福企業」,主因在於薪水偏低。然而不少企業替員工加薪了,員工依然跳槽,該如何調薪調到讓員工滿意,願意持續努力呢?
Uniqlo 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3 月將為日本正職員工調薪,最多調漲 40% 左右,接近該公司在歐美等地區的薪資水準。
2023 年元旦逢周日,遇 3 天連假!如果連假臨時需要被找回公司上班、加班的話,可以多拿多少加班費?哪天能領雙倍薪?一次看懂
試用期合法嗎?有算年資嗎?《勞基法》怎麼說?若不幸被資遣了,會有資遣費嗎?有關試用期的5大常見QA,你不能不知道:
104發布最新報告,顯示有 95.9% 企業預期有年終,平均達 1.33 個月,創 9 年來新高;也有 45.2% 企業預期在 2023 年調薪。
隨著疫情尾聲,科技業開始出現衰退潮,不僅讓包含 Meta、Google 在內的科技公司宣布人事凍結、裁員;卻有些技術職位的薪水反而在逆勢中成長。
近期媒體出現不少關於日本低薪、物價變低的「廉價日本」討論。這是真的嗎?在日本工作領到的薪水,不一定會比在臺灣高?
在組織文化中,存在著「職位導向」和「能力導向」兩種給薪的思維,而這兩種思維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要如何運用兩者是公司必須仔細思考的課題。
美國對抗高通膨,如何讓薪資、荷包不縮水;台灣首度面對實質薪資縮水,該如何解決?跳槽是否就是漲薪的最佳解呢?跳槽抗通膨元年即將來臨!
Payscale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自己的薪資低於市場水準。團隊間知道彼此薪資,真的能讓員工不再「想像」、解決留任的問題嗎?
2022藝珂薪資指南與產業報告顯示,全台近 7 成企業計畫在今年擴編、招募新人才,同時,將近半數企業(48%)預計在本年度調薪。
薪資、薪水是藏不住的!調查顯示,近 5 成的 Z 世代及 4 成的千禧世代,曾與同事或業界人士分享自己的薪酬資訊,這可能已經觸動許多管理層的敏感神經。
證交所 30 日公布「非主管職員工薪資」統計,貨櫃雙雄長榮、陽明擠進前10強!以平均數計算,薪資水準前十名產業半導體就包辦 7 個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