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點名多家台灣企業幫助華為突破美國限制、打造晶片工廠。台灣經濟部向《彭博社》表示,將調查崇越科技、亞翔工程、漢唐集成、矽科宏晟與華為的關係。
鴻海在北美結交的電動車夥伴相繼聲請破產,為何鴻海在手機代工呼風喚雨,跨足電動車製造領域卻總是踢鐵板?
面板大廠友達 10 月 2 日宣布收購德商 BHTC,此次併購讓友達在智慧座艙系統整合,以及在歐洲、北美設製基地的關鍵布局一步到位。
全球電動車大戰越演越烈,面對比亞迪、特斯拉兩大新造車廠強權不斷的入侵攻勢,傳統車廠如今也擺脫挨打窘境,全面反攻。今年 BMW 攻下全球排名第 3。
鋼市萎靡,中鋼董事長翁朝棟 26 日寫了一封致員工信,表示今年營運是中鋼建廠以來最大的挑戰,希望藉由「二軸三轉」的發展重點,今年同樣能轉虧為盈。
豐田近日揭露數家廠房裡測試的最新技術與製造流程,除了能夠一體化製造技術之外,還有車輛自動到機械手臂報到組裝的工廠,想向外界表明他們已為電動車做好準備。
Mozilla調查發現,最沒有隱私的地方不是你的各種行動裝置,而是汽車,會被竊取的資料包括臉部表情、體重、駕駛人的種族、行車地點、車上的通訊設備等等。
2022 年 7 月,BMW 推出訂閱制加熱座椅的方案,經過一年後,因用戶接受度不高,如今決定取消付費解鎖加熱座椅的功能。
馬斯克投資的SpaceX終結連續兩年虧損、實現了獲利,且營收達到了 15 億美元。目前SpaceX估值已相當於英特爾、迪士尼。
台積電熊本廠即將在 2024 年正式啟用,然而近期卻有消息指出,廠房所在的菊陽町似乎難以承載伴隨台積電而來的交通、基礎設施壓力。
104 人力銀行發表 2023 年《半導體產業人才白皮書》,半導體業每月徵才 2.3 萬人,平均月薪平均月薪 56K,北中南部薪資差距逐年縮小。
蔣尚義接受節目訪問,談論美國對中實施晶片禁令對產業的影響,以及台積電先進封裝的起源。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工人抱怨延宕工程主因為管理不善、行政流程混亂及工安問題。「亞利桑那州管業 469 工會」希望美國政府駁回台積電簽證申請。
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踩煞車,主因中國景氣放緩、半導體廠對投資抱持謹慎姿態,全球主要 10 大半導體廠投資額預估創過去 10 年來最大減幅。
英特爾 8 月16 日 宣布,公司與 Tower 雙方同意終止收購協議,並將向 Tower 支付 3.53 億美元的分手費。
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智慧型手機、電視等產品市占率全在 2023 年上半滑落,其中 DRAM 市占更創 9 年來新低,發生什麼事?南韓護國神山還好嗎?
正面臨高齡化與缺工的時代,日本冷氣大廠日立利用生成式 AI 技術培訓內部新員工,以更具臨場感的方式,將「老師傅」的經驗與技術傳承下去。
鴻海 14 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雖然第二季營運表現亮眼,但下修今年營運目標,劉揚偉指出雲端網路、電腦終端需求疲弱,但 AI 伺服器維持強勁成長。
安謀(Arm)傳出將在 9 月正式 IPO,而同時也爆出蘋果、三星、輝達、英特爾、亞馬遜甚至是台積電等多家重量級科技公司都將趁機入股。
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接任 5 年來帶領內部團隊轉型。如今的成果,能否讓裕隆迎向下一個 70 年?嚴陳莉蓮執行長正向市場端出 3 盤大菜。
台積電德國廠拍板,人才仍是最大關卡!蓋幾奈米廠?有什麼補貼?德國《商報》指出,台積電將會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設廠,德國政府將提供約 50 億歐補助。
面板大廠友達將關閉台南科技工業區的 2 座廠區,約有 200 位員工受到影響,其中半數、約百名員工接受優離方案,另外 100 多人則接受職務媒合轉調。
日圓走貶,新車銷售揚升、電動車飆增,豐田汽車(Toyota)上季財報超優,營益破紀錄、成為史上首家季度別營益衝破一兆日圓大關的日本企業。
中華汽車引進的英國汽車MG品牌,預告將於8月31日推第二款休旅車ZS,引發市場關注。ZS屬跨界小休旅,價格比第一款HS更親民,引發國產跨界休旅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