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推出全新旗艦車款Gogoro Pulse,搭載數位儀表板、數位矩陣式頭燈等汽車才有的配件,孵了 4 年的全新旗艦車款,暗藏什麼野心?
川方這家本來不在絞盤產業的公司,開發出的專利,竟然連美國第一大品牌當時的CEO都來拜訪,這大概是20年來,絞盤業界最重要的煞車專利。
據媒體報導,台積電已向嘉義科學園區的南科管理局提出用地需求,其中的六成面積將成為1奈米建廠用地,剩下四成將留給先進封裝。
電動車真的比較怕冷嗎?或許我們可以看看一個更冷、但電動車更普及的國家其數據是怎麼說的,那就是挪威。
Adidas 執行長古爾登從 2022 年底宣布接任 CEO 起,公司股價從低點迄今幾乎翻了一倍。他是否能帶公司重返獲利?
黃仁勳近期在《紐約客》的訪談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創業歷程,而他所擁有的創業精神,在他的生命歷程中似乎都有跡可循。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Panasonic 子公司近日被爆出,公司過去在申請產品品質認證時,存在包括數據造假在內的欺詐行為,違規產品種類多達 52 款。
廣達集團旗下的廣明光電,原本生產光碟機,2011年內部成立Robot實驗室,研究開發協作機器人。2016年達明正式成立,機器人產品拿下全球第二市占。
比亞迪(BYD)2023年第三季在全球市場售出43萬1603輛電動車,季增23%,和特斯拉只差距3456輛。比亞迪為何能在近年內迅速崛起?
日本半導體晶片製造商東京電子將對新人提出加薪,幅度上看 40%,剛報到的員工月薪將首度超過新台幣 6.7 萬元以上,來防止外商挖角。
和碩出讓世碩昆山廠控制權給「策略投資人」立臻精密,2 現象值得觀察,首先是立訊「公開否認」跟立臻精密是母子公司;其次,和碩保留業務接單模式。
入手電動車愈來愈便宜!但是「養」電動車的成本卻可能十分高昂,例如電動車發生車禍,保險索賠通常較燃油車高。
和碩旗下全資子公司「昆山世碩」透過現金增資,將註冊資本額增加人民幣21億,全數供立訊旗下「立臻」認購。持股比例降至 37.5%,立訊將掌握實質控制權。
2023 年陳亞男升任勤誠興業執行長暨永續長,帶領去年營收達 105 億元,年增 12%;近 3 年取得全球伺服器機殼 13% 以上市占。
沒人想買平價電動車,在於平價是相對於售價逼近 200 萬的對手而言,但對於一般大眾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可以買到相當不錯的進口燃油車,自然無人選擇。
隨著鴻海順利在印度生產iPhone 15 ,近日宣佈加碼投資500億元,在印度當地的投資似乎相當順利,然而有媒體揭露,過程曾面臨不小的阻礙與文化衝擊。
新南糖廠歷史悠久,免不了傳產轉型上的困難,僵化的員工思維與老舊的廠房設備。副總經理吳佳哲在上任之後將製程標準化,並改革制度讓員工願意和公司一起奮鬥。
近年漢翔航空受到「上下」市場夾擊,國際競爭壓力下迫使他們思考:如何確保品質,又要在有限產能下,完成交期、管控成本?導入 AI 成為他們的解方。
隨著 AI 熱潮,不少企業希望以 AI 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新商模。但台中精機總經理室經理鄭生懋卻建議,將AI 當作其中一種工具即可,而非無所不能。
國內安全監控產業龍頭晶睿通訊,在其最新的 VORTEX 雲端監控訂閱服務,透過匯入照片或輸入人物特徵,可以找出相關人物的所有畫面。
鴻海澄清先前被傳遭中國要騎補稅1800億、土地被收回等消息皆為不實謠言。日前曾遭中國查水表,但中國這麼做,為何反而會加速廠商轉移的腳步?
策略管理就像旅程,制定路線只是起步,想要抵達目的地,除了訂定明確方向,更需要從組織結構、關鍵營運流程和人才資源 3 個面向進行校準。
特斯拉公布第三季財報,市值蒸發了 1890 億美元,馬斯克個人資產也減少了近 410 億美元,等同於直接蒸發一間鴻海的市值。為何發生這種事?
台灣第一台對外銷售的純電車納智捷「n⁷」備受矚目,價格殺到百萬元內,預購單數突破 8000 輛,但專家看「n⁷」的發展,還有三個待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