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xFrame

人資長愈來愈受重用!CHRO 為何是與 CEO 職能最相近的職位?

2023-10-17 編譯‧整理 丁維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人資長(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CHRO/CHO)是什麼?2021 年 12 月,曾任聯合利華(Unilever)人資長的里娜.奈爾(Leena Nair),獲香奈兒(CHANEL)任命為執行長,此前,她一直致力於提倡以人為本的工作場所。

人資高管被拔擢為執行長,不只有奈爾這個例子。英國三明治連鎖品牌 Greggs 今年 1 月也宣布,由任職人事總監多年的羅伊辛.柯里(Roisin Currie)接任執行長。於 2014 年成為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執行長的瑪麗.芭拉(Mary Barra),此前也擔任過全球人力資源副總裁。

為何人資長愈來愈受到重用,甚至逐漸被認定為是最靠近執行長的職位?

人資長為何愈來愈重要?

根據《Strategy+Business》報導,過去 2 年,隨著組織更加重視人才問題,人事單位也開始受到注目。疫情期間,許多人資長為了讓員工安全地進行遠距工作,承擔了更多管理的職責。因此,人資長變得更重要,也就不足為奇。

延伸閱讀:是時候把 IT 部門撤掉了!企業有技術人才,卻數位轉型遲緩的 3 個真相

疫情確實讓人資長躍上舞台,但其地位的轉變,並不是近 2 年才開始改變。早在 2014 年,《哈佛商業評論》就有一篇文章探討人資長與執行長的關係。招聘公司 Korn Ferry 客戶合夥人艾利.菲勒爾(Ellie Filler)當時觀察到,過去許多人資長會認為他們在高管中缺乏影響力,但後來情況有所改變,這些人資長開始直接向執行長匯報,作為執行長身邊重要的顧問,並經常在董事會現身,「(人資長)已經從一個提供支持或管理的功能,變成改變遊戲規則、能實踐商業策略的人。」

CHRO 可能是與 CEO 最相似的高階職位

菲勒爾與密西根大學教授戴夫.烏爾里奇(Dave Ulrich)合作,從多組數據中發現人資主管的責任、潛力都不斷增加。他們分析執行長(CEO)、人資長(CHRO)、營運長(COO)、財務長(CFO)、行銷長(CMO)等職務的薪酬,毫無疑問,執行長、營運長的薪酬最高,緊跟在後的即是人資長,平均基本工資高出行銷長 33%。

烏爾里奇認為,優秀的人資長很難尋覓,所以有非常高的報酬。其他研究人員還對領導風格、情緒能力等進行分析,發現除了營運長,與執行長的特徵最為相似的高階職位,即是人資長。

如今疫情改變了全球的工作方式,組織面對人才流失、高流動率的難題,人力資源這項議題變得更為急迫,《Strategy+Business》指出,執行長比以往任何時刻都需要更豐富的人資經驗。大離職潮及企業間的人才爭奪戰,使得員工對組織有愈來愈多的期望,甚至希望被當作客戶相待。領導者的責任已經改變了,需要學習傾聽。

不過,隨著人資長受到更多的重視,背負的責任當然也更繁重。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近期的報告寫道,如今的人資主管,必須能將公司戰略結合人才方針、需求,利用數據得出洞見,以此提供建議給領導者, 例如是否調整管理方法、轉型策略。這些條件,也使得人資長的工作範疇更近似於執行長。

過去的人資經驗,如何成為晉升執行長的養分?

《Strategy+Business》還提及另一個例子,安妮.潔索普(Anne Jessopp)於 2018 年成為英國皇家鑄幣廠(The Royal Mint)執行長,此前,她在 2008 年以人力資源總監的身分加入該組織。在她加入前,鑄幣廠的氣氛低迷,勞資關係緊張。潔索普致力於與工會建立良好關係,確保與當地人才的長期僱傭關係,她的人資經驗,有助於奠基成為執行長所須的軟硬技能。

香奈兒執行長奈爾過去在聯合利華時,也不斷推動人資單位的重要性,她將人資的職能與公司的財務狀況、營運效率結合,像是運用工具預測哪些員工可能離職,譬如說,預測出公司將流失XX名人才,代表公司將損失 2 億歐元;但若能留住部分的人,就可以省下 5000 萬歐元,「我們的目標旨在鼓勵人資以這樣的方式思考,並量化他們的工作。」

延伸閱讀:麥當勞、Under Armour 都出現第一位 CCO!這個新職位為何成為趨勢?

員工滿意度調查平台 Humu 的一項研究發現,高達 80% 的人資長表示,在商討公司文化方面,他們正與執行長展開積極的合作。《時代》(TIME)雜誌形容,如果曾有一段時間,人資部門曾是深夜電視節目引人發噱的素材,那樣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今資深的人資主管,能處理多項任務,而且已是可以直接與執行長溝通的角色。

COO、CHRO、CMO 是什麼?高管關鍵字一次整理!

關鍵字縮寫
點擊連結前往閱讀
中文名稱 英文全稱 具體職能
COO 營運長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CEO 後的組織二把手、視組織需求提供不同技術
CHRO、CHO 人資長 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 解決企業內部的人才問題、打造良好雇主品牌
CMO 行銷長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協助企業執行創意策略、統合行銷工具與數據分析
CIO 資訊長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對企業內部的資訊系統、資源進行整體規劃與整合
CTO 技術長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肩負企業內部技術的「開發」、確保軟硬體等措施的充足
CCO 顧客長 Chief Customer Officer 著重滿足顧客需求、帶動企業銷售成長
CDO 數位長 Chief Digital Officer 帶領公司數位轉型、擬訂相關策略的職責
CDO 多元長 Chief Diversity Officer 確保公司對多元文化有足夠包容性、推動企業的 DEI 落實

資料來源:strategy+business, HBR, TIME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