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品

空降主管,如何立威信又得人心?司馬穰苴斬寵臣的故事

本期將進一步延伸上期專欄中,個人主張未來的領導人必須要有「矛盾領導」(paradoxical leadership,又稱為悖論領導)的能力,唯有統一兩種極端的領導行為,才可能兼顧人文與科技。這一期要以十大名將之一的司馬穰苴(音同居)為主角,評析他如何成為成功的矛盾領導人。

司馬穰苴的矛盾領導:立威於上、施恩於下

齊景公時,晉燕兩國入侵,齊軍兩面受敵而節節敗退。齊景公極為憂慮,宰相晏嬰於是舉薦田穰苴。共商軍略大事後,齊景公認為他是可造之材,便任命他為將軍,準備率軍抵抗。田穰苴說,我出身卑微,卻享有高位,恐怕將士不會服氣、百姓不會信任,希望能指派一位君王寵信且受人敬畏的人來做監軍。齊景公因此派寵臣莊賈去督察軍隊。田穰苴向景公辭行,和莊賈約定明天正午在軍營門口會合。

第二天一早,田穰苴便出發趕到軍營;但莊賈一向驕傲,以為擔任監軍不須準時,親友為他送行,他便留下來痛飲,直到傍晚才姍姍來到。田穰苴問,為何遲到?莊賈懷有歉意地說,親友送行,所以耽擱了。田穰苴把軍法官叫來問說:「依照軍令,遲到的人該處何罪?」軍法官回說:「依法處斬。」莊賈非常害怕,派人火速去向齊景公求救,可是派去的人還沒趕回來,莊賈已被處斬,將士大為震撼畏服。

過了不久,齊景公派使節帶著信符來赦免莊賈,車馬未經傳報就進入軍營。田穰苴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隨即問軍法官:「車馬擅自進入軍營,依法如何處置?」軍法官說:「應當斬首。」田穰苴說:「君王的使者不可殺。」於是殺了使者的隨從,砍斷了馬車左邊的柱子,殺死了 3 匹馬中左邊駕車的馬,並向將士宣達此事。讓使者回報齊景公後,大軍便開拔了。

雖然田穰苴的軍紀嚴明,但對士兵卻極為關懷,細心照顧他們的生活,甚至把自己的物資拿出來與士兵分享,並和士兵吃同樣的伙食。田穰苴將疲困病弱的人安置在一起,再重新整訓其餘健壯的士兵,準備 3 天後出擊。士兵們感戴將軍,結果連病弱的人都要求加入行列。

晉國軍隊得知這種狀況,沒等齊軍到來,便撤軍離開,而燕國軍隊也往北撤離,田穰苴的軍隊便趁勢追擊,一舉收復了所有的失土,凱旋而歸。

齊景公率文武大臣親自到城外迎接,田穰苴在軍隊未到國都前,先解除戰備,讓將士宣誓效忠君王後才率軍入城。事後齊景公封他為大司馬,所以後人稱他為司馬穰苴。

拿捏對象、力道和時機,領導才能剛柔並濟

司馬穰苴不畏懼君王的權勢,執法公正嚴明,立威於上;司馬穰苴愛卒如子,與士卒同甘共苦,施恩於下。他的行為讓司馬遷推崇備至。

司馬穰苴恩威並施的矛盾領導,成功之道在於他在「對象」「力道」和「時機」上的拿捏恰到好處。比方說,司馬穰苴如果「對上施恩」「對下立威」,由於對象錯了,矛盾領導就無法發揮效果。

就力道的拿捏而言,司馬穰苴斬殺莊賈時,不留任何餘地,沒有給齊景公赦免莊賈的機會。當使者來營救莊賈時,由於時間急迫,未經通報即擅入軍營,雖然擅闖者依法都應處死刑,但司馬穰苴卻饒恕君王的使者,只殺了使者的隨從,並象徵性地砍斷馬車左邊柱子,以及殺死了左邊駕車的馬,作為處罰以宣令將士。以上兩件連續發生的事,司馬穰苴在「力道」上就截然不同,拿捏得當。

故事中還有一個小細節很容易被忽略,但卻相當重要,就是當司馬穰苴凱旋歸國時,「在未到國都前,先解除戰備,讓將士宣誓效忠君王後才率軍入城。」這個小動作,有二個管理意涵。

首先,作戰前的強硬舉措可能引發齊景公的不滿,藉由將士宣誓效忠的和緩動作,可以大大緩解他和齊景公之間潛在的緊張關係。

其次,司馬穰苴愛兵如子,獲得將士的忠誠愛戴,一旦戰爭結束,他便非常有智慧地設法將部屬對他的深厚情感移轉到長官身上,避免引起功高震主的疑慮,而危害自己的地位甚至生命。司馬穰苴在剛柔運用的時機上,分寸拿捏得剛剛好。

司馬穰苴是一位矛盾領導的典範,他展現如何有效調和嚴厲與寬容、監控與信任、原則與彈性之間的緊張關係,成功體現一位高效能領導人所應具備矛盾領導技能,魚與熊掌必然可以兼得,不過要注意對象、力道和時機的拿捏而已。

繼續閱讀 歷史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