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pexels

別用年資要求加薪!我給老闆兩個調薪理由,每年薪水增幅達 3 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五月中印尼齋戒月結束,開始新的一年(如同台灣的農曆春節)。家中保姆請假回鄉,我聯繫了曾合作過、現在幫忙我們周末臨托的保姆,看看是否可以來協助。

還沒開始談細節時,這位保姆先跟我提到「預支薪水」的事情。一般來說,有正當原因,預支一個月的薪水不是大問題,但她希望一次預支近三個半月的薪水,以支付她買房的費用,我說我得跟先生討論後再做回覆。

我接著詢問她春節的日期是否可以協助,她表示應該有空,但希望漲薪15%,我問到:「為什麼突然漲薪?我在家工作也會分擔,今年工作量會比較少。」對方回答:「因為這是第二年合作呀,第二年通常都要加薪的。」

延伸閱讀:當了「水牛型工作者」,問題就大了!事情你做、責任你擔,功勞卻沒你的份

我相當驚訝,在這段與雇主的對話中,她犯了兩個錯誤:

  1. 當你與主管或雇主商談時,如果在短時間、甚至一次丟出兩個以上的需求,很可能導致主管對你的印象打折扣(剛答應 A 又提 B,是不是得寸進尺?)。原本需求分開談可能會通過,但一次提出兩個,反而兩個都被打回。

  2. 曾幾何時,工作資歷長,成為了加薪的理由?

其實第二點在許多公司很常見,尤其在亞洲和華人的就業市場,年資是薪資談判的一大優勢,許多員工以為:「我在公司待那麼長,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應該要加薪?我這麼忠誠待了幾年,也該為我的忠心調薪?」

但每當把這個論點當成調薪理由,跟主管爭取加薪時,對方心裡會打一個問號,即使真的給了加薪,也可能心不甘情不願、不會是大幅度調漲。

比年資更好的加薪理由

相比4年前、剛入職時的薪水,我的薪酬每年以 30~40% 的漲幅、急速增加。這個增不是因為我待了一年又一年,而是我在績效評估時,非常明確的與老闆說明「加薪的理由」。

1. 從質和量兩方面,列出一整年對公司的貢獻

首先,讓老闆知道你到底做了什麼。這做了什麼除了要有質(有亮點的故事、成為市場上少見的行業標竿),更要有量(業績完成度130%而平均團隊僅 89%、良率從 56% 提升至 60%,而行業平均僅 55% 使得營收增幅 XX% 等)。

這個有質又有量的故事裡,需要明白說明自己的角色,為什麼你在這個故事裡舉足輕重、非你莫屬。

2. 下一年的發展策略及自己能帶來的價值

除了回顧之前的成果,主管更重視新的一年你能帶來什麼(與公司方向契合)的價值。這個價值,當然也需要能質化及量化的評估。

延伸閱讀:產假完復職,就被降職、搶走客戶!職業媽媽:8 個月反擊、反被升職的奮鬥故事

以我而言,4 年中有兩年拿到了公司 top 10% 的評比(另有一年半處於產假前的交接及育嬰)。

第一年我還只是負責印尼代理商的一線業務時,隔年規畫已經列出以整個印尼市場作標準的年度銷售策略,其中囊括對大直客、代理、中小型客戶的分析,再多一步列上了我能提供的貢獻,同時也告知老闆我對升職的期待。

那一年,我拿到了令人咋舌的股權。

在這個新的世代,多數老闆已經不像過往那麼在意年資。沒有經驗淬煉下的洞察,年資就僅僅只是個數字,甚至在互聯網企業,超長的年資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你能夠為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價值,是否在一年的磨練下累積出可規模化的方法論,這一些,才是你跟老闆談加薪的籌碼。

繼續閱讀 向上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