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Gabrielle Costa on Unsplash

疫情時新品賣不掉、供應商虧損!身為主管的你,如何調整心態、再次挑戰?

黃昭瑛
2021-08-04
黃昭瑛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疫情持續第二年,海外疫苗施打率雖已提升,重症病例得以減緩許多,但出國旅遊的開放始終遙遙無期。就算是以反應速度見長的旅遊新創產業,在加倍的運轉和努力下,有一些成績,卻也有不少的挫折。尤其去年暑假才掌握了國內旅遊旺季,今年卻受限於疫情,只好時而轉做宅經濟、時而轉做國內旅遊,不僅僅是每個主管腦力、體力的極限挑戰,更要面臨團隊成員在過程中受挫所需要的支持與輔導,可謂上下夾攻的「壓力山大」啊!

正面不代表不能低潮,再強也要允許自己有受挫、需要休息一下的時候,本文談兩個最核心的觀念,來幫助管理者,打開心魔,踏出泥沼,樂觀看待困難,並順利走出來。

延伸閱讀:成功者都是「清單控」!我的列清單 7 步驟,事情做得完、公事私事都不忘

放過自己:任何人指責的力道,都沒有你自己來得傷人

真正挫折你的,往往不是老闆、客戶、而是你自己。

在逆境中最重要的第一點是,不要自我控訴。「承擔」往往是富有責任感的主管,最常見的壓力源,但在低潮時,千萬別把錯與自責往身上攬。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指責,有經驗的主管反而都能平常心看待,不想解釋,是因為想把力氣花在眼前挑戰上,倒不是在意低潮時還被潑得滿身髒水,棒打落水狗的社會常態,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觀察身邊大部份的主管會被挫折打敗,都來自於自己心中的自我控訴,也就是自責的心魔。太有責任感的主管,尤其嚴重。

我們一個澎湖的合作業者,去年國內旅遊正熱時,因船位不足而貸款買船,沒想到才投資下去,疫情竟來攪局,旅遊訂單一夕間取消,對方因此遇到很大的財務壓力。負責那項商品的主管憂心忡忡的跟我說,「怎麼辦?我們可以不要全部取消嗎?或是可以幫忙負擔一點取消費嗎?」這位主管很替供應商著想,將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但疫情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而既然公司已適度補貼供應商、盡到合作夥伴的義務,身為主管,剩下的功課,就是學會放過自己。

「我是不是不夠好?」
「換一個人,是不是就不會這樣?」
「我覺得這件事會發生,都是我的能力、經驗不足導致的。」
「當時我說的哪句話、哪件事,是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你開始出現類似以上的言論,代表你已開始走向自我控訴和獨攬責任的泥沼當中,要有警覺,趕快往回頭走,不要再深陷進去,任何人指責的力道,都沒有你自己來得傷人,在低潮時尤其容易不理性的看待失敗,至少在當下,不要斷下判斷,先求解決事情,待事過境遷再來檢討反省都還來得及。

放下讓你分心的一切:給自己更多能量面對挑戰

第二點也很重要,你不是鋼鐵人,修復傷口需要時間與空間。

挫折使人成長,但別忘了,跌一跤要爬起來,是很需要能量的、同時也需要時間與足夠空間。

盡可能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應付眼前這個挫折所帶來的傷害與學習,排除雜務與其他不相關的人、事、物,盡可能保留力氣,專心一致的面對它,會更有餘裕,也會更自信可以勝任眼前挑戰。

延伸閱讀:主管每天給爛建議,部屬只能瞎子摸象!我升總監後才明白,「好意見」要學才會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疫情升三級至今,小孩和我剛好都在家,平時會希望小孩暑假要有充實的各種體驗和學習的我,因為今年工作遇到的挑戰很大,所以幾乎都把全部精力花在工作上,時時都在忙,小孩沒辦法顧及太多,竟然也就樂得自己可以獨立,自己閱讀、兄妹一起玩,不需要媽媽安排活動也不會喊無聊,要是前幾年暑假,我和孩子們應該都做不到。

生意的挫折也需要修復的時間與空間,過去兩個半月的努力是有成果的,雖然不及疫情前的水準,但總是讓我覺得還有努力的機會與希望,這個重要的自我修復力,來自於我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與能量來應付挑戰。專心一致才不容易被打倒,你不是鋼鐵人,尤其在挑戰也不容易的時候,多留一點時間和能量給自己。

繼續閱讀 壓力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