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上最常聽到,或是自己也曾說過的,對主管的抱怨,「出一張嘴」大概可以登得上排行榜。
然而當上主管之後,你會發現,要做好「只出一張嘴」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過去你只需要專注於把事情做到最好;但現在,你的「正事」不再只是個人產出,而是大量的溝通、協調與管理。這些工作常常讓許多新手主管忍不住懷疑:「為什麼我要講這麼多話?」、「開會好浪費時間」 。
新手主管的迷思:事情還是都我在做?
許多人被提拔為主管,多半是在專業領域表現傑出 。這導致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我必須是團隊中能力最強的人才能服人。因此,當任務來時,我們總會忍不住想:「與其花時間教,不如我自己做比較快!」最終把自己累成團隊的「救火隊」
而且主管有更多時間花在開會、溝通與協調上,真正能執行工作的時間卻變少了。儘管我們知道這些管理工作也是「正事」,但內心深處卻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無法從中獲得過去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這種矛盾帶來的焦慮,正是許多新手主管感到心累的根本原因。
從個人貢獻者,轉型成交辦者
然而,傑出的主管必須從個人貢獻者的角色中抽離,將「交辦」視為你的正式工作。沒錯,一位成功的主管,其最終的目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出一張嘴的人」 。
首先要學會放手,放下「我的方法最好」的執念,給予團隊成員目標和空間,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務,這不只是對他們能力的信任,也代表你願意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支持。
當一個救火隊,覺得團隊「一天沒有我不行」的主管,也許會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成就感,但究其核心,是不稱職的主管。
當主管要學的事情就是「如何交辦得更好」,找出適合交辦的工作、適合交辦的對象,把不適合交辦的工作,一步步拆解為可複製、可教導的工作流程。
溝通「為什麼」,比交辦「做什麼」更重要
此外,當主管只會「出一張嘴」的時候,怎麼說、說什麼就很重要。經常我們聽到關於「出一張嘴」的抱怨,指的其實不是主管應該跳下來做事,而是主管「想得不夠清楚」、「說得不夠明確」。
許多新手主管只在乎執行,分派任務沒有說明原因,導致團隊與管理階層之間認知落差。在主管的層級,策略意義的溝通比任務交辦還重要 。當你單純告訴團隊「做什麼」,他們只會被動執行;但當你將公司的目標、策略,翻譯成他們能理解並認同的具體意義,他們將會主動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
當你成功從「動手做」轉變為「出張嘴」時,你會發現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你的成就,將不再受限於你一個人的能力,而是整個團隊的總和。
當主管不再只是靠能力做事,而是靠清楚的說明與引導推動團隊前進時,挑戰也隨之而來。怎麼說、說多少、什麼時候說,都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效率與信任感。從任務執行到策略溝通,從「做得對」到「讓團隊理解並主動投入」,這中間的轉換,需要練習,也需要工具。
為此,《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協助你拆解交辦流程、優化溝通策略,建立帶人做事的底氣,讓每一句話都成為推動團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