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2

「活動跑 2 年,才發現錢白花了」,全聯經營 1500 萬會員的學習

撰文 尤韻蓉
2025-09-25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產品金額與消費頻次夠高,做會員才有意義。」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表示,全聯的快消品金額不低,消費頻次夠高,因此能累積大量數據,讓數據變得「juicy」,不僅能改善內部行銷,也能提供給品牌商,做到精準廣告投放。

目前全聯福利卡歸戶會員數超過 1500 萬人,在全台零售業者中,排名第三。不過,劉鴻徵也坦言,隨著會員增加,非忠誠客也隨之擴大,全聯遇到的挑戰是,如何把「量」轉化為「質」,讓會員願意長期留下並維持活躍。

4 種點數制度鎖定不同族群,「福利任務」刺激邊緣客回訪

2021 年,他們推出「滿月紅利」制度,依照會員每月消費,規畫 2000 元、4000 元、6000 元、1 萬元 4 個級距門檻,只要消費達到門檻,即可回饋該等級的福利點。後來發現,這樣的級距劃分不夠精確,讓本來就會達標的會員輕鬆拿到回饋,「跑了一兩年後,才發現錢白給出去,我們多給他點數,卻沒有增加消費力。」

延伸閱讀:助攻全聯電商營收上看百億!「全電商」如何賣出實體店的 5 倍客單價?

於是,全聯改推「福利任務」,設定每位會員的個人化任務,對應獎勵也有差異,例如有的人是消費門檻,有的是使用全支付的次數,達標後可獲得購物金或抽獎機會等。

「福利任務」是特別針對忠誠度較低的邊緣客做的分眾經營,消費門檻則是根據消費者過往的次數與金額,設定會高出他可能達標的金額,刺激消費者提高來的次數與消費金額。以當月新會員為例,平均有近 2 成完成任務;一年以上未消費的會員中,也會因此回頭參加任務活動,平均每月達成率超過 16%。

全聯福利任務.jpg
全聯福利任務畫面
尤韻蓉截圖

至於原本就高度忠誠的顧客,劉鴻徵指出,單純的點數誘因不足,因此全聯透過印花貼紙活動提供換購商品,鎖定主要的婆媽族群;另外,活動積分則是跟不同 IP 聯名,吸引年輕客群,例如今年夏季的櫻桃小丸子冰品積分樂,購買飲料冰品,累積一定分數可以換到櫻桃小丸子商品。而日常消費就能累積的「福利點」,則扮演長期培養顧客黏著度的工具。

結合全支付「店外」消費數據,精準為消費者貼標

除了透過活動讓會員更加活躍、增加數據價值外,全聯也藉由全支付,讓數據來源更多元。2022 年,他們看中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提升,以及背後可以挖掘的大量數據,因此推出全支付。

全聯會員經營3部曲.jpg
Canva製圖

原本全聯的全台店數約 1200 家,蒐集的也是自家的數據,但透過全支付,會員可以在 30 萬家特約商店使用、累積全點,這些店外消費能再變成全聯的數據。全聯行銷部會員經營處副處長蔡季綾表示,他們正在推廣發票記帳本的功能,鼓勵消費者綁定手機條碼載具,希望把店外的消費情報帶進來後,全聯能更了解消費者購物行為。

延伸閱讀:助攻全聯電商營收上看百億!「全電商」如何賣出實體店的 5 倍客單價?

這些數據讓全聯能對會員貼更多標籤,像是消費者要買寵物用品,第一時間不會想到全聯,所以只有店內數據的話,他們很難掌握誰會買寵物用品;但有了店外數據情況就不同,如果某位消費者在合作的寵物用品店買東西,可以對他貼上相關標籤,下一次有寵物用品行銷,就能推給他。

不過,全支付目前仍有 6 成交易發生在全聯店內。劉鴻徵坦言,過往許多消費者以為全支付只能在全聯使用,所以他們近年投入大量廣告,呼籲消費者走出店外,也針對店外消費推出 3% 全點回饋,在全聯消費反而沒有這樣的回饋,到了今年,終於比較明顯的改善。

未來,全聯也會分析消費者的人生階段。蔡季綾指出,當觀察到消費者的人生階段有轉變,就會改變貼在他身上的標籤,例如過去從不買家電的顧客,若開始購買冰箱或電視,可能意味著剛成家,就會被貼上家庭的標籤,進而推送相關產品。

更長遠的想像是,這些數據可以再跟全聯旗下業務結合,蔡季綾舉例,如果全支付未來推出像是貸款、保險服務等金融商品,當偵測消費者透過全支付買了機票,就可以推給他旅平險。

對全聯來說,手握 1500 萬會員的數據後,更重要的是喚醒沉睡會員、讓既有會員更活躍,以此提升數據價值,協助攻精準行銷,打造正循環。

核稿編輯:林庭安

繼續閱讀 零售業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3

點數回饋不能只是砸錢!紅利點數平台 HAPPY GO 如何讓會員經營成為「利潤中心」?

撰文 尤韻蓉
2025-10-14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對多數企業而言,會員經營是一件「燒錢」的事情,透過成本支出,用點數、優惠、各種回饋吸引消費者留下來。

不過,卻有一家企業例外,它讓會員經營從「成本中心」走向「利潤中心」,就是遠東集團旗下的紅利點數平台鼎鼎聯合行銷(HAPPY GO)。

全球合作通路近百萬家,刺激會員跨通路消費,提升 4 倍消費額

HAPPY GO 成立於 2004 年,目前擁有 1100 萬會員,是台灣少數幾家破千萬會員的業者之一。與其他破千萬會員業者不同,它不是零售通路,而是紅利點數平台,從串聯遠東集團旗下的企業開始,逐漸跨出集團,是第一家跨產業、跨品牌的會員經營平台。目前全球合作通路數量將近百萬,包含全家便利商店、威秀影城、Booking.com 等。

HAPPY GO 總經理李明城認為,他們能夠獲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利他」。HAPPY GO 與大量特約商店合作,會員可在這些商店累積點數、折抵現金。他們也會透過不同的優惠活動,刺激會員在不同通路流通,例如疫情緩解時,就跟愛買、全家、Ocard 等通路合作,當會員在任 2 個通路消費累點可以獲得點數,或者在台北商圈仲夏購物節,推出跨通路消費 2 家以上特約店就可以抽點數的活動。

李明城指出,HAPPY GO 最初是以串聯遠東集團旗下百貨為目的,大部分會員都具高消費力,加上點數的刺激,讓會員更願意買高單價的產品。以超商為例,原本便利商店平均客單價為百元,這群會員因為會買酒、保健品等,平均客單會提高到 4 倍以上。他們統計,當會員跨通路消費,消費額也會成長 4 倍,因為會員消費力高,也吸引更多品牌合作。

延伸閱讀:蝦皮碰過壁、7-ELEVEN 還要做!零售業想在會員訂閱制吃到什麼甜頭?

結合行銷、市調、會員經營,讓顧客洞察成為獲利來源

不過,李明城認為,回饋點數的模式,基本上是一場砸錢比賽。一旦對手給的點數更高,消費者可能會就會流失。2015 年他開始推動內部改革,從會員平台發展出市調、行銷 2 大業務,透過三者結合更了解顧客。如今,顧客洞察、數據行銷已經成為 HAPPY GO 的獲利來源之一。

他們除了分析會員買哪些產品,還會分析他們「為什麼要買」,找出商品以外的情感因素。李明城表示,現代人在意產品的情緒價值,以及產品的價值觀,比如買蘋果(Apple)的人願意付更高的價格,看中的不只是蘋果產品的性能,還有它代表的品味、創新。當商品符合消費者的價值觀,即使單價較高,他們還是會買單。

延伸閱讀:SOGO 攜手中信、家樂福與玉山合作,為何百貨、量販店都愛推聯名卡?

透過旗下市調品牌 GO SURVEY,他們調查會員的消費行為與價值觀,並貼標分群。這些數據又可以幫助旗下數位行銷公司 iCONNECT 進行精準行銷。舉例而言,假設有某茶品牌想做行銷,過去可能是將它定位為女性商品,推播給女性受眾。但現在可以在資料庫找出有機會認同產品價值觀的受眾,後續廣告針對這群會員攻打,更有機會提高轉換。

李明城指出,對合作廠商而言,這些資料極具吸引力,他們也更願意從一檔一檔的短期合作變成以年計算、長期規畫的合作關係。

回顧 HAPPY GO 的會員經營手法,可以說是以跨通路的方式培養大量會員與合作廠商,再利用會市調、行銷機構的業務串聯,挖掘更多會員數據,讓廠商精準行銷,也讓會員加深對 HAPPY GO 的認同,會員活躍率達 8 成。

HAPPY GO 會員經營策略.jpg
HAPPY GO 總經理李明城分享,他們以點數經濟為基礎,發展出利他經濟與共感經濟,透過大量合作通路夥伴(利他經濟),提升會員使用意願,再透過掌握消費者價值觀與數據(共感經濟),讓更多合作廠商願意加入,創造會員經營的正向循環。
尤韻蓉製作

核稿編輯:林庭安

繼續閱讀 零售業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1

會員經營的天花板!8 家零售業者會員破千萬,還要衝量嗎?

撰文 尤韻蓉
2025-09-1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沒有會員?」幾乎成了零售現場的標準台詞,根據未來流通所《2025 趨勢分享:台灣數位零售產業新風貌》報告,台灣有 8 家業者會員數破千萬,分別是統一、全家、全聯、momo、蝦皮、PChome、東森購物網及遠東集團的 HAPPY GO 點數平台。

不過,台灣人口約 2300 多萬,千萬會員已達到人口總數的一半,還需要繼續衝會員數嗎?這會是企業經營會員的天花板嗎?

3 成營收來自會員,經營重點就必須從「衝量」轉向質化

協助會員經營的數據行銷公司紅門互動執行長張元溢指出,當一家企業營收有 3 成以上來自會員,通常經營會員的重點就會從量轉向質,想辦法增加既有會員的消費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林進南也表示,接下來再追求會員數量增加,意義不大,主因是,新會員的消費力不一定跟上數量成長。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15~64 歲青壯年人口僅約 1617 萬,再繼續衝刺會員數,很可能得到的是青壯年以外的會員,恐怕陷入「等量不等價」的狀況──會員基數變大,但營收不見得跟著成長。

對大型零售商而言,他們現在思考的是怎麼從既有會員帶動消費,商研院國際所所長戴凡真指出,開發新客人的成本約是舊客的 3 倍左右,從舊客中挖掘需求,比增加新客更可控。目前,這些業者經營會員的方向,大致可以分成 3 種:

1. 建立會員分級,刺激消費:

林進南表示,為了刺激會員消費力,做法之一是調整會員結構,做會員分級。針對不同層級提供誘因,讓原本消費力比較低的會員增加購物,比如 momo 在 2024 年推出會員訂閱制度 moPlus,鎖定高活躍、高回購會員;遠東集團的紅利點數平台 Happy GO 在 2024 年啟動會員分級制,強化差異化回饋。

2. 異業合作、整合集團資源,擴大點數生態系:

戴凡真表示,現在許多零售業者都會發點數,想要增加點數效益,零售商可以整合集團資源或是和異業合作擴大生態系,例如統一的 OPENPOINT 會員可以在旗下超商、藥妝、餐飲通路使用,或是全聯透過全支付,讓會員走出全聯。這麼做還有個好處,合作的通路若做行銷宣傳自己品牌,因為點數互通,也有機會為自己帶來更多曝光。

3. 利用數據變現,挖掘會員需求:

林進南表示,未來零售商的會員經營會趨向利用既有數據,挖掘更多會員需求,從服務大眾轉向滿足小眾利基市場。他以零售媒體聯播網(RMN,retail media network)舉例,這是近年台灣大型零售業者正在嘗試的變現方式,因為擁有大量會員,可以分享數據,讓品牌主在自家通路下廣告,比如超商會員數據顯示某群顧客熱衷露營,就能與戶外用品品牌合作,延伸新消費。

除了 RMN,近年有些零售通路開始經營團購,例如在全家、統一超商就常見店員邀請消費者加入 Line 群組,在裡面分享團購優惠,這也是透過私域經營變現的一種方式。

延伸閱讀:蝦皮碰過壁、7-ELEVEN 還要做!零售業想在會員訂閱制吃到什麼甜頭?

8 家零售業者會員破千萬!電商、實體通路,誰更有優勢?

以目前破千萬會員的 8 家零售業者來看,張元溢指出,電商與實體零售各有優勢與限制,momo 跟蝦皮等電商在會員經營上比較成熟,因為電商是原生數位化,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測試與修正策略;實體通路的會員經營,必須把線上線下系統打通,有其難度,但是已經追趕上來。

業者 會員數 會員經營做法 支付工具
統一 > 1,850 萬 1. 集團擁有多通路,OPENPOINT 點數可跨通路使用。
2. 推出會員訂閱制。
3. 會員消費占比 50~55%。
icash Pay
全家 > 1,850 萬 1. 透過全盈+PAY,將會員場景拓展到多通路。
2. 會員消費占比約 50%。
全盈+PAY
全聯 > 1,500 萬 1. 福利卡、PX Pay 會員各破千萬。
2. 全支付可使用據點超過 30 萬家。
PX Pay、全支付
momo 購物網 > 1,200 萬 1. 集團通路包含 momo、台灣大哥大、凱擘大寬頻。
2. 推出會員訂閱制。
蝦皮 > 1,000 萬 1. 會員分級、蝦幣點數應用成熟。
2. 點數可用於折抵直播購物消費。
PChome > 1,300 萬 1. 本土電商品牌,會員基數龐大。
2. 被統一併購,未來可望用集團資源發展。
Pi 拍錢包、PChomePay 支付連
東森購物網 > 1,052 萬 1. 多角化經營,東森幣串聯線上線下業務。
HAPPY GO 1,100 萬 1. 台灣第一個跨產業、跨品牌、跨通路的紅利點數平台。
2. 擁有超過 80 萬合作通路。
HAPPY GO Pay

資料來源|《2025 趨勢分享:台灣數位零售產業新風貌》,未來流通所;尤韻蓉整理

延伸閱讀:全台會員總數破千萬!超商「線上買、跨店取」服務,如何從咖啡寄杯、填滿你的生活需求?

張元溢解釋,像統一超商、全聯等擁有實體通路的大型零售業者,優勢在於大量門市、高頻次消費,所以容易累積大量會員,雖然速度較電商慢,但會員基數更大,能覆蓋更多元的消費族群。比如上班族買咖啡、家庭主婦採買日用品、學生臨時補貨等都可能與品牌接觸,品牌的滲透率與影響消費習慣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全聯行銷協理劉鴻徵表示,便利超商的消費頻次雖然高,但因為客單價較低,會員經營可能需要更多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業者紛紛推出行動支付,「零售的最後一哩路就是支付,」張元溢表示,透過支付,不僅能放大會員使用範圍,更重要的是業者可以掌握到更多數據,不只是自家,還可以了解會員在其他地方的消費,進一步推出更精準的行銷,讓會員黏著度更高。

核稿編輯:林庭安

繼續閱讀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