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1

不怕電商威脅!史上最大倒店潮下,它的時代來了

編譯‧整理 陳怡君
2019-08-2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0 開春上工後,美國零售業寒冬並未消退,2 月 4 日美國梅西百貨(Macy's)宣布,未來三年將至少關閉 125 家門市、裁員 2000 人,減少支出成本

美國零售業寒冬,真的很冷。2019(去年)倒店狂潮急遽兇猛,截止至去年 7 月,宣告關門的店數已超越 2018 年一整年,當時市場研究機構 Coresight Research 預測 2019 很可能破 1 萬 2000 間,創史上新高。

觀察 Business Insider 去年底整理的倒店清單,服飾業,珠寶配飾、家居用品等類型都在榜上。2019 的「倒店王」是全美最大連鎖品牌 Payless Shoes,它於二月申請破產,2500 家門市全部關門大吉。此外, 知名品牌如 Gap、維多莉亞的祕密、A&F,也因為業績衰退,紛紛縮減門市數量

Top5.png
Business Insider

隨著電子商務在零售業比重愈來愈高,實體店業績愈來愈不妙。然而在消費者遠離百貨商場、服裝連鎖店之際,卻有一種店不怕電商浪潮席捲,反而更生龍活虎。

便宜為王,折扣店年代來了

根據美國銀行去年一份報告顯示, 年收入低於 5 萬美元的美國家庭、低收入消費者的購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6%,超過全美中高收入消費群的消費支出 。特別注意標價的低收入購物者,消費力正在上升,但他們不會把錢花在高價或奢侈的消費,而是增加在平價、折扣店的消費,如一美元商店、折扣店。

廉價商店愈來愈吃香,美國銀行分析道,便宜為王的「折扣店年代」來了。

1 美元商店,店數大成長

便宜、折扣至上成為顯著的消費現象,加拿大媒體 visual capitalist 也發現 1 美元商店蓬勃崛起,並認為這是過去十年中最大的零售趨勢。2007~2017年,新開了 11000 多家新店。光是 達樂( Dollar General )和美元樹(Dollar Tree)就擁有 3 萬家商店,超過美國六大零售商的總和

哪些玩家在這波趨勢中崛起?

成立於 1955 年的 1美元商店達樂(Dollar General),專注於服務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現在是美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店數達逾 1.5 萬家。來自德國的連鎖折扣超市奧樂齊(Aldi),售價甚至比傳統市場少 50%,壓低價格的狠勁,連沃爾瑪執行長都視為不可小看的對手。

從達樂到奧樂齊,這類折扣店把售價壓到比亞馬遜、沃爾瑪還要低,家數也愈來愈多,讓零售巨頭都感受到威脅。

電商崛起,破壞、改寫了實體零售業長久以來的生態。商圈、商場空租率飆高;百貨公司苦等不到客人,業績受挑戰⋯⋯,美國市場如此,台灣何嘗不是?然而,美國折扣店在這股強勁衰退潮中,成為無畏市場沖刷的生存贏家,把原本就存在於市場上,對價格更敏感的那股需求給極大化。一美元商店、過季商品店,在省成本、議價力上,各自找到施力點,把商品C/P值推到最高,既滿足消費者所需,也創造很好的獲利空間。這樣的經營模式或能給台灣實體零售業一點借鏡。

繼續閱讀 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2

省成本的王者!折扣超市 ALDI 售價比同業低 50%,為何照樣賺、Walmart 都不敢小看?

編譯‧整理 楊修
2019-06-2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財星》(Fortune)雜誌日前發布 2019 年 500 強企業名單,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以 5144 億美元營收稱王,寫下連續 7 年奪冠的紀錄。沃爾瑪透過強大的成本控管、議價能力等優勢,提供比市價便宜的產品價格,養出大批鐵粉。

不過,你可能沒想到,竟有家連鎖折扣商店的炮火更猛烈,能將產品售價砍得比傳統超市低上 50%,在部分地區更便宜沃爾瑪 15%,逼得沃爾瑪與其他大型零售商不得不調降價格。

來自德國的奧樂齊(Aldi)在全球擁有 1 萬間以上的門市,美國約有 1800 家,估算其全球年收超過 800 億美元。

營收與規模都遜於沃爾瑪的奧樂齊,為何能維持品質的同時,取得傲視市場的破壞性價格,還被沃爾瑪美國執行長葛瑞格‧佛蘭(Greg Foran)視為兇猛、不敢低估的可敬對手?

說穿了,奧樂齊的低價祕訣就是將「降低成本」發揮到極致。奧樂齊幾乎不花錢打廣告,省去大筆行銷費用,並在商品管理、人事、固定成本等下足功夫節省成本。

選品:精簡品項、9 成是自有商品

一般美國傳統超市約提供 4 萬件商品,沃爾瑪的超級商場甚至超過 10 萬件。然而,奧樂齊僅有 1400 件,每種品項精選 2~3 支高品質商品。

雖然品項數目遠少於其他零售商,奧樂齊卻靠著專注販賣每支產品、衝高單支商品銷量,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品採購商,與供應商的合約大多一簽就是十年,每單金額不低於 50 萬歐元,站穩強勢的議價優勢。以 2015 年為例,採購單件商品的總值高達 5000 萬歐元,而沃爾瑪僅為 150 萬歐元。

選擇少,乍看較難吸引消費者,但對於忙碌的媽媽、上班族,不需面對數十種油品、番茄醬做出抉擇,只要從眼前的兩、三種品項擇一,更能節省大把時間、精力。

除了精簡品項之外,奧樂齊在選品上也顛覆既有超市做法:超過 9 成的商品是自有品牌。

和過去自有品牌等於劣質品的印象不同,管理顧問貝恩策略公司(Bain & Company)的調查指出,美國 85% 的消費者願意嘗試購買自有品牌的產品。好市多(Costco)的自有品牌科克蘭(Kirkland Signature),去年收入將近 400 億美元,比 2017 年成長 11%。

當顧客愈來愈敞開心胸接受自有品牌,奧樂齊挑選優質供應商代工生產,除去支付生產商的品牌成本(廣告、明星代言等等行銷費用),更能以較低的售價迎合消費者喜歡質好價廉的心態。

人力:高薪聘用可多工的店員

一般商店採取專業分工,員工具備的技能不一定能夠互相支援。奧樂齊的店員則交叉培訓,每個人能完成每個位置的工作。因此,單間門市中同一時段只有 3~5 位員工,整間店總共 15~20 位。奧樂齊說明,他們支付高於同行平均水準的薪資照顧夥伴,透過減少人數降低總體勞動成本。

另外,奧樂齊不希望員工花太多時間接電話,因此大多數門店沒有公開電話號碼。

服務:上架不拆箱、結帳不裝袋

奧齊樂的店員在上架商品時,不會特地拆箱,而是直接把裝著產品的紙箱放上貨架,揭開上蓋就開賣,以節省工作人員擺放產品的時間。

而他們販售的商品上印上多個或大尺寸的條碼,加速刷條碼的速度。收銀員在結完帳後也不會幫你裝袋,而是再度放入購物車,顧客得推著車前往打包區自行裝箱,加速結帳速度。這感覺有點麻煩,但消費者表示:「我願意自己做額外的工作,因為實在太便宜了!」

門市:省裝潢、小而精

沃爾瑪平均占地面積約為 1 萬 6500 平方公尺,好市多倉庫約 1 萬 3500 平方公尺,而奧樂齊的小型商店大概只有 1110 平方公尺,大一點的門市也只有沃爾瑪的二分之一。

店內沒有精心打造的花俏裝潢,一眼望去就是樸實無華的貨架,藉此降低了管理的難度,免去多餘的維修支出。

雖然缺乏頂級享受的購物環境、貼心至極的消費體驗,不過靠著「天天最便宜」的競爭優勢,奧樂齊仍在零售寒冬殺出血路。

根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調查顯示,在 2018 年,接近 20% 的消費者從其他零售商轉往奧樂齊購物,該成績僅次於沃爾瑪。而野心勃勃的奧樂齊也立定目標:在 2022 年拓展至 2500 家門市,坐上美國第三大連鎖零售的位置。

▎奧樂齊(Aldi)

成立:1961年
總部:德國
店數:全球約 6800 家

資料來源 / CNN、CNBC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3

1 美元能買什麼?這家店結合 Walmart 和 7-11 優勢,用萬種 1 元商品衝到美國店數第一

整理‧撰文 林庭安
2019-07-05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零售業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許多業者轉往電商平台,但美國一美元商店達樂(Dollar General)卻靠著實體通路,連續 29 年同店銷售成長。目前,達樂是美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共 1 萬 5472 間,2018 年營收超過 234 億美元(約 7020 億新台幣)。

一美元商店達樂成立於 1955 年,瞄準人口少於兩萬的城鎮,每間店鋪占地平均 7500 平方英尺(約 210 坪)、販售約 1 萬種品項的商品。

服務的客群規模小,讓他們一個班次只需要兩到三名員工,不只能跟沃爾瑪(Walmart)等大賣場區隔市場,也能降低土地和人力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等於是沃爾瑪與 7-11 結合,用便宜的價格,提供 7-11 的便利性。

就算沒有很多錢,不表示他們不想擁有好東西,」達樂執行長陶德.瓦索斯(Todd Vasos)一語道破顧客的心聲,他們服務位於經濟金字塔底層的人們,「 我們可以提供他們想要的放縱和生活 。」

大環境也推波助瀾了一美元商店的崛起,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使得人們光顧特價商店及中低價位商店,但隨著經濟復甦,薪水卻沒跟著漲,正是他們能繼續生存的關鍵原因

他們始終專注服務社會底層,沒有為了拓展客群而偏離初衷,也是成功的原因。2014 年,藥妝連鎖品牌 CVS 藥局(CVS pharmacy)停賣菸草,把吸菸的客群推向一美元商店;沃爾瑪調整了服裝與美容品項,讓產品走向高端,也將低端產品推往一美元商店。

達樂每個季度對消費者進行深度調查,確保這 1 萬項商品符合顧客需求。這些產品不只是自有產品,也會有大型品牌特別給他們的優惠商品,比方說一杯 2.5 美元的星冰樂。

現在,達樂正在推廣新鮮農產品、肉類及健康食品等成本更高、利潤更低的產品。為了維持獲利,達樂近期在市中心開設實驗店型「DGX 商店」,販售能量飲料和外帶三明治,鎖定年輕族群,「零售業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你必須靈活應變,確保你變到顧客想要的地方。」瓦索斯表示。

新店型的商品單價多半仍維持在一美元或更低,更在走道上鋪設價格掃描器,就是為有預算限制的顧客設想,「我們不想要在結帳的時候讓顧客難堪。」一位達樂的主管指出。

▎達樂(Dollar General)

成立:1939年
總部:美國
店數:美國 15472 家店

資料來源/Fortune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業務銷售
feature picture
4

情人節賣萬聖節貨!零售業寒冬,他為何反而業績翻紅?

編譯‧整理 邵蓓宣
2019-06-14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實體零售業進入寒冬,2019 年前 9 周,全美至少有 4300 家實體商店宣布關閉;對比線上消費,10 年前占不到 4%,現在已占全美 10%。2018 年第四季電商銷售額已突破 1300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2%,零售業者轉攻線上購物似乎是不可逆的趨勢。

美國有一家零售業者反其道而行,只發展實體通路,不做線上銷售,也沒有因電子商務崛起而打擊業績。1982 年成立的奧利折扣商店(Ollie's Bargain Outlet),以販售民生消費用品為主,年營收約 110 億美元(約 3300 億新台幣),自 2015 年公開募股(IPO)以來,股價已經漲了 5 倍,在全美擁有 312 家據點。

主打極端便宜,聲稱是對手 3 折價

奧利折扣的成功祕訣,就是便宜,而且是極端便宜。 「人人都喜歡折扣商品,而經濟衰頹的時候,人們更需要折扣商品。」奧利折扣聲稱,自家產品價格是其他零售業者的 3 折。

曾有分析師拿了 32 個同品項商品,對比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的價錢,例如一本平裝書,售價是亞馬遜上的 3 折;另有其他 8 項商品是亞馬遜 4 折左右,平均下來,奧利折扣的產品價格大約是亞馬遜的 6 折。

坪效低於同業,毛利率 39.2 %

賣得便宜意味獲利空間小。從坪效來看,奧利折扣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額僅 130 美元,小於其他業者如標靶百貨(Target,每平方英尺約 300 美元)、沃爾瑪(Walmart,每平方英尺 430 美元);但奧利折扣的營業利潤率(operating margin)為 13%,遠高於沃爾瑪的 4.1%、標靶百貨的 6%,毛利率也高達 39.2%。

奧利折扣能維持高毛利、低售價的商業模式,主因在於便宜的貨源。不論是肥皂、家具、食品和電子產品,他們幾乎什麼都賣,但接收的是其他零售業者與知名品牌的庫存和過季商品。

大部分的零售業者會隨季節調整貨架,陳列如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商品,但是節慶一過,這些季節性產品在通路下架後會退回給廠商,這就是奧利折扣的機會。

情人節賣萬聖節商品,「不合時宜」卻成獲利武器

因此,在奧利折扣,你會在情人節時,看到沒有過期,但是包裝上卻是萬聖節圖案的糖果。這類「不合時宜」但內容完好的商品,成為奧利折扣的獲利武器。

一方面解決廠商的庫存問題,同時替自己創造商機;而只靠傳統通路販售商品,也對業者有益,因為品牌商不希望在線上看到折扣過低的過季商品破壞行情。

▎奧利(Ollie's Bargain Outlet)

成立:1982年
總部:美國
店數:美國 330 家分店

資料來源/Forbes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