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資料分析師使用的分析方法,連外行人的我們也做得到,而且對商業決策或工作很有幫助的話,你一定很想偷學起來,不是嗎?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方法。
很多人聽到「數據分析」,就覺得是一門相當困難且深奧的技術,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發票明細裡頭,就藏著企業所需要搜集的資訊。
法學院教授詹姆斯・薩爾茲曼認為,資源分配方式不像「開關音響」般,有套明確的規則,它比較偏向「音量調節」的概念,應衡量現有的分配制度,誰獲益、誰犧牲。
依能力選才、根據績效調整薪資,按財務狀況決定放貸額度,聽起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組織內的決策似乎不見得如此。面試的時候,主考官可能選了聊起來「投緣」的人;主管考慮晉升人選的時候,還要顧慮其他同事的心情。
經過了複雜且冗長的數據分析過程後,最重要且最關鍵的一環就是:讓公司了解數據分析的結果。只要掌握下列四個重點,就能寫出一份,一目了然又有重點的完美
機會成本指做一件事所投入的時間和資源,因為已經消耗掉了,所以沒辦法用在另外一件事上。而在被放棄的機會中價值最高者,就是機會成本。
疫情衝擊全球,也意外點燃電商物流的戰場!不只電商平台積極佈局自家的物流設施,就連超商也一併加入戰局,以加速營收成長動能。
當我們過度拘泥於現有的線索時,就會忽視尚未揭露的訊息,產生錯誤的推論。看到驚豔的數據別高興過頭,試著爬梳數據的調查方式,覺得「怪」就要探究下去。
面對愈來愈錯雜的商業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過去我們認為「萬事都有正確的處理公式」,但這種傳統思維已經跟不上時代。環境愈來愈複雜:
心理學家埃里克.詹納佐指出,人們很難逃離比較機制,也因為不停地比較,讓你停不下來、心很累。因為只要一直比較,總會遇上比你好的人。
「思考真的很累人,」Podcast《法客電台》主持人楊貴智坦言,「我們太習慣接受現狀。」但只有逼迫自己挑戰「現狀」,才能找到更好的可能。
批判性思考是麥肯錫最在意的核心能力,如果缺乏這個思考方式,很難訓練成麥肯錫需要的人。譚宏指出,每個問題與解決方案,都需要反覆驗證,才能確保完整與合理。
主管經常會收到來自各部門的報表,像是服務滿意度調查、客戶拜訪次數、業績達成率、銷售量。你可曾想過這些數據從何而來?真的能據此分析,提出策略嗎?
如果你學會應用批判性思考,上述兩種情境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可能會拆解行銷部的策略,從營收、成本與客戶需求等多元角度,給出建議及提出疑問;在
抱持進步主義的人,心態與經常運用批判性思考的人相近,他們會對任何議題保持好奇態度,想知道為什麼別人會這樣想,討論是否有更多可能性。
未來5年最重要的技能是?超過6成的企業認為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性提升。書中定義,批判性思考是質疑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大數據能產生各種洞見,微軟的人資與財務合作,研究員工的行為如何影響他們的績效,找到成功主管共通的行為:
想換工作,但不確定是不是好主意?不妨畫 2 張心智圖試試,心智圖的聚焦思考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理性下決定!
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在新書指出,你覺得自己「很懂」,會使思想和行動受局限。願意重新思考、探究自己潛在念頭的人,才有機會在重大決策時表現突出。
成功企業不是「全憑運氣」,高績效也不是僥倖得來,但是好運氣不可或缺,有時甚至還是重要關鍵。
《鏡與窗談判課》談到,從更大的格局思考眼前狀況,才能真正定義問題、解決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
喜歡閱讀偉人傳記的 YouTube 頻道「閱部客」創辦人水丰刀,從她摸索創業、成為熱門 YouTuber 的自身經驗出發,剖析面對未來的三個關鍵能力。
目前已知的偏誤超過 180 種,富勒寫了《無偏見領導》,依照常見的工作情境,提供幾種偏誤陷阱:
王品集團一年有2300萬人次用餐,食安要怎麼聰明把關?答案就是王品花一年時間建置的「餐點風險評估系統」,利用萬筆微生物數據,搭配數千筆的餐點檢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