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總價值台灣就排名第四,僅次於美國、法國、新加坡,小小的台灣在全球威士忌市場舉足輕重,台灣人究竟有多愛威士忌?
人在做選擇的時候,能意識到自己總是按照既定模式下決定的人應該不多。為了做出不後悔的選擇,我們必須先理解選擇背後的決策風格,才能有效提升做對選擇的機會。
碧昂絲(Beyoncé)、愛黛兒(Adele)都透露在舞台上表演時,會想像自己是另一個人,這種稱為「蝙蝠俠效應」的心法,被證實有助提升自信與執行力>>
一件衣服好不好看,或許見仁見智。但在露比午茶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洪怡芳眼中,這些夢幻氛圍背後,都是一個個務實「數字」搭建起來的成果。
電商旅遊平台KKday目前有3成以上業績都來自疫情期間開發的商品,而7月毛利額也回溫到疫情前的同期8成以上。KKday歸功於過去對數據的耕耘。
高階管理者具備進入田野的能力,才能依真實現況,進行策略調整與創新。
火箭科學家習慣以射月思維(moonshot thinking)調整心態,在還沒飛出宇宙,就先確立登陸月球的目標,也就是所謂的大膽思考。
歷史上成功的創業家或創新者,往往從他人身上得到靈感,或從他人手上偷搶而來,再不斷改良。要把外界的事物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可以運用「加減乘除」重新詮釋:
該如何衡量媒體上的二手報導,例如:某個說詞能否相信?某個數據是否可靠?幸好,有些原則可供遵循:
97歲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正是「大器晚成」的勵志案例。
邱強在《零錯誤:全球頂尖企業都採用的科技策略》一書提出 4 種零錯誤思考模式,一步步降低錯誤率。
人要先有渴望才願意付出努力,但腦袋卻可能浮出「明明渴望,也付出努力,最後卻還是失敗」的例子,這大多不是因為能力出了問題,而是「渴望」不夠明確。
說話方式可以改變思維。你是否常把「我找不到我想做的事」、「我不知道怎麼做」掛在嘴邊呢?想成功,就趕快戒掉這個說話的壞習慣,你的人生才會有所不同。
當每個產業都朝「數據導向」前進,零售業也不例外,但如果只是用顧客買了哪些商品的資訊、擬定行銷策略相當可惜,事實上數據能做到的事情更多。
「只要願意就辦得到」其實和「要是辦不到,就不願意去做」只有一線之隔。因為這世上有太多辦不到的事,大人對孩子、主管對部屬這麼說,就等於是欺騙對方...。
葛拉威爾在《與陌生人交談:關於不認識的人,我們該知道什麼》試圖釐清有什麼原因妨礙我們理解陌生人。
欠缺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對陌生的問題,無法透過分析論證,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是許多工作者普遍的缺憾...
Brainstorming 是什麼?動腦會議真的有用嗎?一項對190國、2萬名創意工作者的調查顯示:人多不代表創意多。
工作中出錯是難免的,但不管如何,一旦發生問題,最重要的事是「解決」,而不是解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彌補錯誤的方法。
經營者對團隊成員的預期是,在工作中「突破」。試著從公司的視角看待工作,才可能提出創新想法,成為主管眼中的優秀人才。
我發現很多人對「業務」這個身份充滿抗拒,覺得那是出賣自己、要忍受自尊被人踐踏的工作。聽到這些想像,我都會提醒:業務是種能力,任何角色都得掌握這個職能:
好好整理了自己的大腦,就像在整潔的儲物空間,可以很快找出想要的物品,自然能有條理地說話、高效率地執行工作。
天上不會掉餡餅,當一件事存在不合理的好處,一定會伴隨相應的風險。遇到超便宜的機票,究竟該不該買?經濟學家想提醒你的事。
《學會改變》告訴你想讓別人改變,必須從理性、感性與環境,3個層面同時著手。每個層面有不同的說服訣竅,違背任一項,改變就很難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