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都府計畫 2025 年 4 月起實施「周休三日」政策,讓政府職員每周能選擇一天休假,目標是提升工作與育兒平衡,建立性別平等與家庭友好的工作環境。
曾經備受期待的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宣布退休,英特爾大動作向外招攬新任執行長,業界盛傳,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英特爾前董事陳立武皆為新任執行長候選人。
史丹佛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軟體工程師工作生產力》的報告,發現約 9.5% 的軟體工程師幾乎沒有任何實際貢獻,卻仍然領取全薪。
AI技術興起後,各大科技公司開始運用AI寫程式,軟體工程師的職位似乎不再是以往的金飯碗了?
嘉澎塑膠在2024年打破常規,率同業之先實施周休三日。施行至今,不僅同仁加班時數未增加,毛利也提高。
「白領衰退」趨勢席捲美國。坐擁高薪的白領階級變得供過於求,反倒藍領、技術工人的飯碗更有保障,而科技人才更成為重災區。
《張忠謀自傳》下冊內容提及 2009 年,張忠謀返任台積電 CEO 後,召回「被離職」員工、整頓「派遣人力」的方式。張忠謀認為:做對的事,常有好報。
根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雇主要定期對在職勞工實施一般健康檢查,如果公司未提供健康檢查或勞工未參加健康檢查,皆會被處以罰鍰。
全球各國普遍都有勞動力失衡的現象,而台灣的缺工現象更是從服務業一直蔓延到各行各業。企業該如何因應勞動力失衡?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為什麼要放棄不去?乍聽之下無法理解的情境,正慢慢變成英國年輕人的日常噩夢。最新調查指出,英國 Z 世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壓力。
身為數位原住民,Z 在新科技技術的適應力上具備天然優勢,尤其是生成式 AI 和延展實境等新興科技。調查發現,高達 70% 的 Z 世代經常使用 AI。
台灣勞動人口首度跌破7成,退休潮即將來臨,勞動市場面臨嚴重缺工壓力。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扶養比不斷攀升,社會福利與醫療長照資源需求激增。
「Google氣質」或稱Googleyness,它代表了Google對人才軟實力的要求。Google重視求職者的性格和成長心態,而非僅限於技術與技能。
管顧公司公開《2024 台灣薪資指南》,囊括高科技製造業、半導體業、金融業等 9 大產業,並列出各產業內的職位及薪資。
我們往往對「工作專業」情有獨鍾,卻可能忽視了那些真正讓工作環境充滿能量的「情感連結」。這就是為什麼荷蘭朋友的「啤酒問題」讓我感到既新奇又發人深省。
高達 83% 的一線 Z 世代員工在工作中感到倦怠,遠高於總平均的 75%,更有超過三分之正考慮離職!專家:給年輕世代「掌控感」,是最好的留才方式。
「健康經營」除了和員工福利有關,也會影響職場的氛圍和事業的成敗,所以主管要先注意員工生理而非心理狀態。
中國年輕人「提前退休」的現象引起世界關注,甚至出現了「青年養老院」,專為這些年輕世代而開,並且拒收 45 歲以上的客人,中國社群媒體上受到廣泛討論。
主管為了鼓勵好人才,往往會給他們機會管理團隊或接更大的任務,雖然出於一番好意,但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加速人才陣亡。
「面試風格評估法」依據個性與表達傾向,將求職者分成「魅力型、挑戰型、審視型、和諧型」等 4 種。減少面試官自己依賴第一直覺選人的偏件。
根據《2024 年職場年齡歧視調查》報告,職場上的年齡歧視問題愈發嚴重,尤其是在薪資部分。高達 49% 年滿 40 歲的員工薪水低於年輕同事。
全球知名 PC 大廠惠普(HP)近期在台灣掀起裁員風波。據傳惠普將於 10 月分兩波進行大規模的人力調整,預計將裁減 20~30 名研發人員。
2025年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連帶影響職場的主要勞動力,為了鼓勵45歲以上中高齡勞工就業,立法院近日修法。
富比士(Forbes)公開 2024 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國泰金控以第 75 名成為台灣企業第一,華碩排名第二,微星及台積電排名提升,成為第三、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