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一連串的職務變動中,最嚴峻的考驗,莫過於 2012 年接下友達總經理的棒子。就算在最辛苦的時候,彭双浪說,「我還是睡得很好,也要我的主管們吃好睡好。」
麥當勞、Visa、Hershey’s 等企業在內共 16 位知名企業現任高管,都曾長期在百事工作,且大多從基層做起,百事究竟如何變成高階經理人的搖籃?
巨思文化行銷部總監張芷瑋目前主持「新商業學校」的規畫與運作,針對成長型領導者,篩選最重要的趨勢和職能,搭配適合的學習方式與師資,提供領導者需求的課程。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 5 日逝世,享耆壽 97 歲。星雲大師從來不自己居功,更重視「集體創作」。這一點,教會我團隊管理最重要的事:
徐瑞廷表示,優秀 CEO 除了衝短期業績,更懂得花 3 成力氣來為組織籌備未來競爭優勢。他們會把以下這 3 件事擺進最高資源排序,由自己統籌管理。
宏碁前執行長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PC產業重量級人物傳出因脊椎手術引發併發症而逝世,享壽69歲。
企業培訓應注重「以用為始」,讓主管帶著明確的問題來上課,學習過程中使用實際案例當教材,由老師帶領一步步拆解,幫助主管看見先前的問題或盲點。
一般部屬對主管犯的錯,往往只能逆來順受,只有少數明智、明理的好主管,才會願意為自己犯的錯道歉,會道歉的主管才是真正的好主管。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執行長麥晉桁為何成為傳奇CEO?從34年領導經驗,總結3個主管應該知道的事。
好老闆真難找,想必是許多職場員工的共同心聲。根據調查,有 82% 員工離職的主因就是受不了老闆。職場專家教你區辨不同類型的老闆、以及哪種才值得追隨。
領導者的腦袋,要為了所有利害關係人思考未來;領導者的手,必須讓員工有權限敏捷地測試新方法;領導者的心,要能給予員工認可和鼓舞。
許多資深主管難以清楚描述自己的願景。《領導者的試煉》認為,一個簡單明瞭的計畫,讓員工都能牢牢記在心中,無疑是成功領導者及高階主管的第一項試煉。
有時會議上大家意見一致,主管卻會突然跳出來,提出迥異的意見,要求大家再回去重新思考、搜集資料,再開會。上完台積電內部領導課,我才懂主管的用意。
升上管理職並沒想像中容易,不再是把分內的事情做完就好,除了管事,還要懂得理人。一個好主管,應該同時扮演好伯樂、教練、分析師與啦啦隊等4個角色。
領導者不是由企業課程或學校課程造就的,而是透過經驗塑造而成,也就是說,人才所需要的並不是像「職涯規劃」或培訓課程。
55 歲的艾德是老闆喜歡的那種員工,對公司百分之百忠誠,總是自願甚至渴望多做一些工作,一路升上副總裁,卻在接班 CEO 時踢到鐵板。
領導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差異,就是前者能駕馭環境,而後者則是屈服於現狀。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顯著差異也非常重要。
對位階相對較低的人表現出什麼態度,是極為重要的。應重新檢討對部屬或晚輩的態度,重視的程度應超過位居高位的人或上司。面對較弱勢的人,必抱持更重視的態度。
盟友(allyship)的概念是指具有特權(privilege)的人,雖然自身不屬於相對弱勢群體,但仍為其他人發聲,用他們的力量為工作平權做出貢獻。
身為主管,你有多常讚美下屬?根據羅斯福大學教授卡若琳.韋利(Carolyn Wiley)的研究,超過8成的主管表示,自己經常讚賞員工,但只有不到2成的員工認為自己時常獲得讚美。
領導人確實必須負責確保團隊能成功運作,但其中一項重責大任是確保團隊合作融洽,並指導每個人持續進步與培養繼任者。
過去 CEO 的目標就是率領公司持續成長,並設定公司的願景和戰略,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下,CEO 的任務已經改變。
李鴻章才能學識並不輸給對手伊藤博文,但他輔佐的清廷卻敗給了明治政府。為何能力學識相似的人才,有些成為愚忠於主人的家臣,有些成為開拓新局的大臣?
部屬一直在同個地方犯錯,問題還涉及到報價,你會直接開罵嗎?但誰不是這麼一點一滴走過來的呢?少點責罵、多點鼓勵、做他們職涯上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