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友(allyship)的概念是指具有特權(privilege)的人,雖然自身不屬於相對弱勢群體,但仍為其他人發聲,用他們的力量為工作平權做出貢獻。
身為主管,你有多常讚美下屬?根據羅斯福大學教授卡若琳.韋利(Carolyn Wiley)的研究,超過8成的主管表示,自己經常讚賞員工,但只有不到2成的員工認為自己時常獲得讚美。
領導人確實必須負責確保團隊能成功運作,但其中一項重責大任是確保團隊合作融洽,並指導每個人持續進步與培養繼任者。
過去 CEO 的目標就是率領公司持續成長,並設定公司的願景和戰略,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下,CEO 的任務已經改變。
李鴻章才能學識並不輸給對手伊藤博文,但他輔佐的清廷卻敗給了明治政府。為何能力學識相似的人才,有些成為愚忠於主人的家臣,有些成為開拓新局的大臣?
部屬一直在同個地方犯錯,問題還涉及到報價,你會直接開罵嗎?但誰不是這麼一點一滴走過來的呢?少點責罵、多點鼓勵、做他們職涯上的燈塔。
教練式領導透過交流、聆聽來解決問題,微軟CEO與矽谷職業教練都執行的管理方法,從定義、例子一次看懂,為何比起當個傳統領導者,「教練」更能帶領團隊成長。
有才能但難搞的員工,該用、該留嗎?團隊中一定要有這種人才嗎?主管該怎麼善用這些人才達成績效目標?只要做到這 4 點,再不受控的奇才,也能為你所用!
蘋果、思科等許多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創辦人都曾被踢出自家公司!這些瘋狂的故事就發生在矽谷。從紅杉資本介入思科經營的故事,看矽谷創投對世界的影響力。
面對疫情之後的時代,未來領導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才足以因應轉型浪潮,帶領企業走出新局?
當用心栽培的員工開口提了離職,主管該如何整理情緒,好好說再見?一個好的主管不只在當職做得好,而是在往後員工四散時,仍能想到被你帶時的好。
不授權累死自己,但授權不當,又有可能種下麻煩?身為老闆的你應該從「根本」解決問題......。
成功的領導者都追求完美!細節決定成敗,但只有關鍵細節才能造就成功。從言語表達、待人處事到工作,都有不可忽視的重要眉角,是成功者必定會做對的!
面對老闆和部屬帶來的雙重壓力,重感情的主管,往往深陷團隊績效往下掉的局面。面對員工提出「藉口」,3 種應對幫助你無視藉口,揪出問題關鍵!
作為帶領團隊的主管,遇到困難時,你願意和部屬開誠布公的討論嗎?領導者別怕「示弱」,這顯現了你的真誠,是與團隊建立信任感、拉近距離的捷徑。
員工「安靜辭職」、主管「安靜解雇」!年輕世代對於工作態度上的改變,促使管理階層也以無聲的方式回擊。這些內耗、管理問題,該怎麼避免?
職場經驗豐富的資深老鳥,反而可能因為太過自信、主管也太過放心,用過去的方法做事而產生認知差異!帶領資深新人,杜書伍建議可以這樣做:
你是好主管嗎?你知道員工對好主管會有哪些期待嗎?領導者是否真誠,員工都會有感覺。帶人要帶心,不是要你討好每個員工,而是贏得尊敬!
傳統管理慣於下令,並用獎懲、升遷做為手段,卻忽略了部屬行為底下的巨大冰山,也無法真正凝聚團隊意識。如何透過「教練式領導」、提問,有效帶領團隊成長?
分配工作給部屬,部屬卻抱怨這任務太低階、不想做?主管究竟該如何駕馭那些優秀但強勢的員工?比起給命令,不如挑戰他!用這 2 招帶人,讓難搞部屬心服口服:
管理部屬的部屬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越權管理。當一級部屬管不好,該插手指揮二級部屬嗎?我當時有相當大的衝動,跳進去把團隊重新帶起來,但後來我沒這麼做。
擔任主管常要面對複雜的決策挑戰,千萬別自己做到累死,老闆、部屬還不會感謝你!想提升領導力,事半功倍帶領團隊達成目標,你需要先提升大腦恢復力。
理性思考決定了管理者的決策品質高低?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才是決定領導能力優劣最重要的條件,而最關鍵的情緒管理能力包括這 4 大領域:
面對各種急迫任務,你的部屬只能各自為政,企業文化淪為口號?參考優秀管理者會問的 6 種問題,以及該注意的 4 種提問方式,幫助你帶出成功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