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議題熱門,打開新聞幾乎都會看見相關消息,像是台積電拿下輝達的晶片代工訂單、日月光傳出獲得台積電的封裝訂單,這個產業到底是如何運作,為什麼輝達把訂單給台積電,台積電又要給日月光?
日本電器大廠船井電機無預警宣告破產,同時宣布解雇 2000 名員工,消息震驚整個日本電器業。船井電機曾稱霸北美市場,但近年陷入財務困境。
未來半導體產業的角力將集中在這些國家,彼此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將會影響全球格局,各國強推半導體自主,一方面也擔心若有台海戰爭,台灣無法供應晶片,就會癱瘓世界的經濟。
美國科技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 近期拆解華為產品,發現內部包含台積電製造晶片。台積電在聲明中強調,自美國加強管制後未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
認知到晶片的重要性以及相關供應鏈脆弱性的各國,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紛紛推動半導體自主生產,減少對外的依賴,彷彿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重現。
艾斯摩爾(ASML)第三季財報釋出,訂單量僅有 26 億歐元,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 53.9 億歐元,訂單量幾乎腰斬。
半導體是什麼?矽產業的由來?奈米製程與摩爾定律的關聯為何?本文透過 6 個問答,讓你迅速掌握半導體產業的基礎知識,進一步理解新聞背後的意義。
這些撐起台灣股市的製造業大廠們,即使都有數千億、甚至破兆元的營收規模,但股價、獲利率和品牌價值皆遠不及這些委託我們代工的產業巨擘,為什麼?
AI Pin在4月發布後,負面聲浪一面倒。《The Verge》近期則指出,5 月至 8 月這段期間,Ai Pin 每日的退貨量都超過購買量。
LVMH 子公司遭控,一個 9 萬元的包,只給供應商 2000 元,「Made in Italy」的背後真相是...
面對中國企業的價格戰,台灣手搖飲品牌日出茶太如何抗衡?母集團六角國際將價值鏈全面革新的戰法,值得參考。
蘋果調整MR裝置策略,暫停高價版Vision Pro開發,專注推出平價版MR裝置。鴻海或成主要代工廠,台灣供應鏈如玉晶光和業成預期受益。
華碩電腦(ASUS)永續長吳澤欣說,減碳要走在法規之前。吳澤欣舉例,如果華碩的能源消耗或排碳量,某一天不符合歐盟最新的法規標準,產品就無法上市。
石安牧場將場內數十萬隻雞的雞糞和洗選蛋的廢水,實現 100% 回收,還自建再生綠能廠,2023 年產出綠電 311 萬度。
伯鑫工具創業40年,穩居全球工業級活動扳手龍頭。從一開始沒沒無名、外國客戶聽到MIT直接否定,目前連美國國防部都是客戶!伯鑫如何轉型成功、打入國際?
日本連鎖義式餐廳薩莉亞(Saizeriya,サイゼリヤ)靠絕對低價策略,廣泛迎合不同用餐目的與客群;披薩、燉飯、義大利麵與紅酒,售價超便宜的兩大關鍵: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指出,未來面對地緣政治風險,企業在人才培育要循序漸進。首先是國際觀。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傅文芳所長說,從前台商有個共通問題,就是過度集中單一客戶。近年地緣政治的衝突頻繁,才讓企業意識到過於集中的風險。
川普祭出一連串制裁,引發中國回擊,開啟中美貿易戰,也為中美關係帶來巨大改變。1970 年代中美曾經是彼此友好的盟友。直到中國崛起,動搖美國地位...
立院曾分析,俄烏戰爭對台灣經濟影響溫和,因為台灣與俄烏較沒有緊密關聯。不過,會影響全球原材料供應,外溢效應難以預測,像是通膨、物價上漲等。
究竟為何台積電能擁有如此不可撼動的地位?如今市面上超過 9 成以上最先進的晶片處理器都由台積電製造,這得回歸到半導體的產業特性。
談到地緣政治,時碩工業總裁黃亞興強調:全球變局,非我所控。精密機械加工金屬零件業者尤其有親身之痛。雖然企業難以控制全球變局,但可以靠基本功應對:
從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地緣政治(geopolitics of energy)的概念興起,全球能源資源的生產、分配,對國際關係、全球政治與經濟局勢,產生很大的影響。世界大國會思考,如何通過控制能源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來擴大權力,連帶改變國際政治動態。
台灣顯示面板巨頭群創光電 2023 年底於竹南 T1 廠裁減了百名員工後,最近又傳出將關閉位於南京的製造廠,預計影響近 2400 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