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緯創資通在印度退出蘋果 iPhone 製造後,代工量僅次鴻海的電子二哥和碩科技也傳出將位於印度組裝廠轉移給塔塔的消息。對於傳聞,和碩表示是捕風捉影。
面對美國對中國祭出的晶片禁令,包含台灣在內的半導體公司皆紛紛撤出中國,尋找合適的地區生產晶片,而現在有許多台灣公司看好日本,前往當地設廠。
據媒體報導,台積電已向嘉義科學園區的南科管理局提出用地需求,其中的六成面積將成為1奈米建廠用地,剩下四成將留給先進封裝。
穩居市占日本第一!日本山崎麵包(Yamazaki)在能登半島災難時刻不缺席、緊急供應物資,搏得大眾好感,股價也飆新高。山崎麵包的祕訣是什麼?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Panasonic 子公司近日被爆出,公司過去在申請產品品質認證時,存在包括數據造假在內的欺詐行為,違規產品種類多達 52 款。
顧能將生成式 AI 列為 2024 年增加供應鏈韌性的新科技。聯合利華、沃爾瑪、西門子等企業如何運用 AI 防止供應鏈斷鏈?
入手電動車愈來愈便宜!但是「養」電動車的成本卻可能十分高昂,例如電動車發生車禍,保險索賠通常較燃油車高。
瓜瓜園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平台,從賣蕃薯到完成上下游整合、進軍國際,只要能夠複製蕃薯產業的成功經驗,就有做不完的生意,台灣農業的結構和樣貌也會不一樣。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受到面板需求低迷影響,友達(2409)將於本月底關閉新加坡的面板產線,並將生產設備運回台灣,預估將影響約 500 名員工。
全聯鮮魚類銷售冠軍的挪威鮭魚,一年能賣出近 10 億元。然而,在 10 年前,鮭魚的銷量僅有 8800 萬元。全聯做了什麼,讓鮭魚的營收翻 10 倍?
全球最大家具螺絲廠至盈實業,專精木製家具的螺絲相關產品。他們也是瑞典家具品牌 IKEA 的主要供應商,2022 年營收 36 億元,年成長超過10%。
iPhone 15才剛上市,但似乎救不了慘淡的3C市場,《彭博社》指出許多蘋果供應鏈的廠商9月份營收仍然嚴重衰退,甚至是第三季下滑最多的月份。
鴻海在威州的投資屢被外媒踢爆廠房內空洞、沒有運作。鴻海今天(1 日)發布聲明指出,並非完全閒置停擺,對於威州相關不實報導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調研機構顧能近日發佈了 2023 年「全球頂尖供應鏈企業」榜單,選擇出的 25 間擁有最佳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
台積電德國廠拍板,人才仍是最大關卡!蓋幾奈米廠?有什麼補貼?德國《商報》指出,台積電將會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設廠,德國政府將提供約 50 億歐補助。
疫情趨緩,海外觀光市場回溫,航空業的復甦之路卻不是那麼順利,波音和空中巴士兩大飛機製造商都面臨缺料危機。
緯創是什麼公司?為何能夠成為 NVIDIA 密切合作對象,讓公司股價年初至今漲幅達 350%,一虧這間公司的背後祕密
三星公布第一季營業利益可能暴跌 96%,低於分析師預期。原因是晶片供過於求惡化,買家在全球經濟放緩下減少採購,衝擊三星營運。
蘋果(Apple)正持續將其供應鏈的製造比重從中國遷出,轉往印度!近期蘋果也開始在印度生產AirPods,展現其實踐印度製造戰略的決心。
同樣面對庫存壓力及經濟衰退,台積電與英特爾第 4 季繳出不同成績單,顯示在高性能晶片自製的趨勢下,英特爾的 IDM 模式,未來將遭遇更大的逆風。
福和生鮮是生鮮蔬果加工廠,全家和全聯的鮮切水果盒都由他們提供,同時也供應新鮮水果給好市多、家樂福和大潤發,堅持用「半導體廠規格」來做水果。
群創公布去年 12 月業績仍處於低檔,考量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且產品報價不見明顯起色,全年恐大虧 300 億元,為十年來最差。
從供應鏈管理角度來看,台積電鼓勵員工休假,是因應 2 年多來訂單爆量的調整措施施。但如果休假是因為產能過剩、供過於求,這就是管理決策者有必要深究之處。
多家外媒指出台積電已派高層赴德勘查,有意在德國設廠。繼美、日之後,德國為何吸引台積電?為何 28 奈米如此重要?落腳德國有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