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訓練總被抱怨:上課占用了上下班的時間、工作做不完沒時間上課、課程內容一點用都沒有。公司出錢培訓,為什麼員工不埋單?
我總是強調,處理「人」的問題,永遠應該優先於解決「事」的問題。因為找到對的人,他自然就能幫主管解決事情。主管的時間也就能空出來,做更多策略的思考。
「我們很注重抗壓性高,還有可以忍受挫折的能力,」他們觀察到,運動員出身的人,因為長期面對刻苦訓練、高壓比賽,耐力好,反應能力也好。
疫情衝擊之下,企業頻傳大量裁員的消息,面對需求急凍、策略轉彎的情況,公司除了砍人、縮減人力開支之外,領導者還有別的選擇嗎?
你被放無薪假了嗎?其實公司決定放無薪假之前,應先做這 3 件事,避免勞、資雙方發生爭議、摩擦。
獎金 VS. 福利,哪一個比較重要?疫情之後的薪酬制度規劃,主管們要好好規劃、思考了!
牧德科技怎麼做到台灣光學檢測設備的龍頭廠商的?不若一般經營者將佳績歸功於決策精準、選對市場等因素,採訪中,汪光夏再三提到的,都是團隊信任和向心力。
職務調動其實不是老闆說了算,你的這些權益,一定要知道:
愈來愈多企業為因應不同狀況,讓員工在家工作。出勤紀錄怎麼辦?你該知道這些事。
今年起施行《勞動事件法》,賦予員工在勞資爭議時,更多可依法取得的權利。勞工可不受不公平雇傭契約的約束,雇主必須提供爭議相關的工資清冊、出勤紀錄等。
防範武漢肺炎群聚擴散,大學以下開學日延後兩周,勞動部並宣布家有 12 歲以下孩童的父母之一,可請「防疫照顧假」;是否給薪,各企業做法不同。
如果員工是人資部門的客戶,福利、人力招聘、休假津貼、差旅報銷都是人資部門的產品。台達電子人資長陳啟禎: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些產品好用嗎?
《週刊東洋經濟》採訪多家調整敘薪制度的公司,如何跳脫傳統的年資制度,讓企業提供的薪水在市場上更有吸引力。
在一些公司裡,經常看到「主管太多」的現象,特別是創立愈久的公司愈常有這樣的狀況。對公司而言,主管多是好還是壞呢?相信大部份的人心中都有答案...
近年來,愈來愈多程式發包平台問世,企業對外發包的機制也愈發多元,在供需之間,有哪些最新趨勢值得關注。
管理階層和員工常因對「加班」的認定不同,而導致勞資雙方在模糊空間上有所爭論,要改善這個老問題,管理者可以怎麼做?又該負起哪些責任?
企業把一群人集中在一起長期工作,而非每天從人力市場找尋最低成本的員工,是因為除了生產成本,還有其餘未被認真看待的交易成本。
近來有蠻多談數位轉型的文章,但大部分談的都是資訊科技業者,講得非常專業、未來性十足,但對身為人資的我來說,看了文章後還是不懂什麼是「數位轉型」?有哪些
AI 時代來臨,機器能完成的事愈來愈多,為了提升團隊品質與開拓企業優秀人才,協助員工升級技能挑戰進階任務,是企業管理者刻不容緩的事情。
外送員車禍案件頻傳,外送平台的雇傭爭議,成為關注焦點。究竟,關鍵的爭議點「雇傭制、承攬制」差在哪裡?各方意見怎麼看?
我一路從小公司的規模,一直發展到超過千人以上的中型跨區域組織,跌跌撞撞,不斷地修正,得到一些經驗,歸納出「高階主管的重要職責」,與你分享。
外送員車禍意外事件頻傳,甚至釀成受傷、死亡,引發了外送員保險、雇傭關係、承攬關係等討論。勞動部昨表示:兩者屬雇傭關係,並祭出最高罰鍰 175 萬元。
Netflix 為了不停突破,文化必須與策略保持一致,這使得他們沒有時間等員工改變,只能透過快速篩選,留下適任者幫助公司成長。但成本就是,有一些更優秀,卻需要時間適應公司文化的人會被淘汰。
台灣有許多老闆並沒有把員工視作資產,反而盡可能降低人事成本,但他們可能沒發現自己就此錯過了讓公司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