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員工常會因壓力和焦慮而停滯思考、腦中一片空白,資深人資顧問伊藤誠一郎結合15年實戰經驗給出解方──「不要立刻給出正確答案」!
《合作思維》指出,沒有人喜歡衝突,但如果因為害怕衝突,而抱持著「惹不起我就躲」的態度逃避,並不會因此讓問題消失。該如何應對衝突?作者提出3點建議。
「沒問題!如果是你的話,一定做得到!」雖然這是鼓勵對方積極正向的一句話,但年輕員工的心態未必會因為這句話就變得積極向上, 那麼,該怎麼說比較適當?
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經理人,會因習慣而取截然不同的方式給予回應。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教授解析:荷蘭、中國、美國、法國人職場文化有何不同?
在步入職場之前,許多人早已耳聞建立人脈的重要性,但缺乏指引,讓關係經營難若登天。《原子技巧》即提供指南,新手熟記 4 步驟就能建立有效人脈。
有助於讓對方願意開口說話的方法,就是在聆聽對方說話的同時,慢慢地將話題擴散出去。這個時候可以善加運用「三個問句」。
台灣 1 年內,可能有高達 26 萬人曾受過職場性騷擾。最近metoo沸沸揚揚,企業如何打造性別安全的職場?受害者該怎麼做才能捍衛自身權益?
面對不喜歡你的人,心理諮商專家柳惠寅建議,更要表現得理直氣壯!一想到對方不喜歡我,就很有可能無緣無故地畏縮。首先,我們要記住一件事:
台北內湖區台達電總部 16 日發生墜樓案,身亡的 25 歲研發替代役男後未留下任何遺書,但有台達電員工的對話紀錄流出,指其生前疑似遭遇職場霸凌。
臨床社會工作者艾琳.倫納德博士教你,認清這 8 項警訊,看穿「自戀型人格」的行為模式,擺脫操弄,重拾自信心與平靜的生活。
雖然每次都做足資料準備,但只要看著自己的簡報,就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好好地表達出來。《最強說話術》作者統整了100本說話術暢銷書,提出3點建議。
近期美國外媒討論,別再問別人「做什麼工作」。這個問題隱含了對人社經地位、收入的多重判斷。甚至可能讓人以為,對方是藉此問題衡量,是否值得花時間交流。
覺得自己很難搞?為了一點小事煩惱很久?常常感到焦慮?諮商心理師蔡宜芳:你可能是高敏感人!高敏感人有的5個特質:
在商業場合送禮,點心最合適。為了讓生意上往來的對象開心,在選擇禮品上,重視以下 7 個重點能讓對方在收到禮品時感受到你的貼心。
諮商心理師林翠揭密,這8種常見的職場霸凌慣用手段,一定要小心!一次看懂 8 種常見的職場霸凌模式:
要求周圍的人事事都要滿分,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種人際關係的陷阱:你會發現身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及格。
不自覺的職場霸凌,可能影響團隊氛圍與工作效率。5大面向檢視主管行為,幫助主管從霸凌行為中反思,自己是否在無意間成為可能的職場霸凌者?如果是,該怎麼做?
你大可用迂迴且無聊的方法來解釋有趣的訊息,但簡潔有力的精采精選片段對大腦才友善。你要使用「有黏性」的小小精選片段,好好打包你的訊息。
在職場中,有許多需要溝通傾聽的場合,但許多主管對傾聽有迷思,以為是「只聽重點」或「全盤接收」,其實這兩者都不是正確觀念,良好的溝通應該是這樣:
具體的象徵能夠傳達出生動的畫面,幫助你要表達的概念被人記住。
不用數字說話的人不僅得不到協助、工作做不完,也無法贏得好評。
面對自以為是的人,輕描淡寫地回應更能順利結束對話;面對需要交談的場合,好好「聽」,溝通就已經成功一半。韓國國民主持人劉在錫的 10 大溝通祕訣一次學:
覺得自己好像做人不差,但不管去哪裡總是不受歡迎,或是很難融入團體?你可以思考看看,自己在與人交流時,是不是踩了以下幾個地雷:
只要能以「幾%」具象地說明成功的可能性,就不會再抗拒「用數字說話」。因為就算說錯百分比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