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那麼多,為什麼張忠謀可以每天 6 點回家?這個「秘密」,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我花了5年才學會!
現在台灣產業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把產品做好、訂單接滿就可以了;面對詭譎多變的地緣政治,CEO更要學會的是如何持盈保泰,在複雜的國際局勢裡面找到支點。
首度正面回應「中國攻台」,CNN 專訪台積電董事長:「讓中國依賴台灣晶片,不是壞事」
積極切入晶圓代工領域的英特爾,與台系晶片大廠聯發科拋出震撼彈,雙方宣布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英特爾為何閃電宣布拿下聯發科訂單?揭密兩內幕。
台積電三度被抄襲!中芯出貨 7 奈米晶片,逆向工程公司發現,技術與台積電非常相似。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為何出現漏洞?
2020年台積電是全台排碳量第三大企業,直逼台北市一年的排放量,但台積電卻承諾2050達到淨零碳排,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原本也不敢承諾...」
台灣掀起前所未有的半導體投資熱潮,以台積電為首,將投入1200億美元。在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地緣政治的風險下,為何半導體廠還是一間間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 發表全球市值前 100 大企業,台積電以市值 5410 億美元擠入排行榜第十名,超越南韓三星 3420 億美元。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同時美國都在設廠搶才,英特爾卻成為優先考量?為何在美國的台積電不夠有吸引力?
台積電招募政治博士引起軒然大波,從遊說專家到資料科學家,台積電人才布局背後要解決哪些問題?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台廠回流、晶圓荒、少子化、理工生銳減,形成半導體人才荒,台積電、聯發科聯袂調薪、放寬徵才條件,前進私立大學、科大搶學生。
2021 年第四季前 10 大晶圓代工業者產值連續 10 季創新高。其中前 10 大廠當中,台灣就占了 5 家,力晶集團旗下的晶合集成首度擠進前十名。
台積電將在日本熊本縣興建半導體工廠,預計2022動工、2024年底之前開始進行生產。而台積電熊本廠已開始啟動徵才,且開出遠高於當地平均行情的薪資搶人。
張忠謀為了讓企業核心價值綱領這 12 個字與台積電作緊密的連結,進一步以淺顯易懂的舉例式說明,讓同仁與公司關係人之間,清楚該做的與不該做的原則:
半導體的先進製程耗電量高、石化與鋼鐵業則是典型排碳大戶,面對國際的減碳壓力,今年台積電、中鋼、台塑都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展開未來30年的脫碳計畫。
張忠謀在創立台積電的頭10 年,經過風風雨雨逐漸穩定之後,除營運上產銷人發財制度逐漸成形外,他念茲在茲最關注的就是台積電的「企業文化」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 9 日正式決議確定在高雄設立晶圓廠,規劃於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建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
台積電於今年1月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近300億美元,股價一度漲破600元,創歷史新高。為什麼公司說要花大錢,還能讓市場拍手叫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6日出席玉山科技論壇,分享60年來在工作上的經驗與成長,首度公開台積電創立時、被視為公司治理機密的策略,並強調商業策略與模式的重要
Brand Finance 發佈的「全球企業無形資產排行榜」台積電登上第 9 名,無形資產成長近 50%!
台積第三季電法說會:不畏三星放話超車、回應赴日設廠傳言!魏哲家:3奈米明年量產,領先地位不會動搖
台積電、Sony 傳砸數千億蓋半導體工廠,日本政府補助一半。目標在 2024 年度開始生產汽車、工業機器人所不可或缺的 2X 奈米運算用晶片產品
全球車用晶片持續吃緊,汽車業者將矛頭指向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供應鏈中有人在囤積晶片。」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傳出一口氣開除 7 名員工,由於罕見同時對一批人祭出嚴重處分,引發市場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