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禁令並未衝擊台積電營收,推升的兩岸情勢卻重挫了台積電股價。地緣政治情勢無法逆轉,台灣半導體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半導體衰退潮燒到勞動階級?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於 24 日發布內部信,罕見提的鼓勵源公多多休假、充電;卻有一群人被排除在外:
支撐台積電獨霸全球地位的關鍵,在於不對外公開的 20 萬件營業祕密;這些技術都收錄在內部系統建制的「藏經閣」,以鼓勵每位工程師持續創新。
「人才是台積電保持領先的關鍵!」全球晶圓製造龍頭台積電,如何深耕校園人才庫,打造先進製程大將?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西.裴洛西在 8 月旋風式訪台後,馬上引來中國不滿。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表示,「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提高一個層級。」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啟動「預辦登積計畫」,預計招募超過 1500 人,邀請電子、電機等相關領域碩博士生投遞履歷,最快今年底可拿到聘書,畢業即就業。
104 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 2022 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發現半導體業每月徵才量再創新高!第一季平均每月需求 3.5 萬人,年增幅為 39.8%。
事情那麼多,為什麼張忠謀可以每天 6 點回家?這個「秘密」,台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我花了5年才學會!
現在台灣產業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把產品做好、訂單接滿就可以了;面對詭譎多變的地緣政治,CEO更要學會的是如何持盈保泰,在複雜的國際局勢裡面找到支點。
首度正面回應「中國攻台」,CNN 專訪台積電董事長:「讓中國依賴台灣晶片,不是壞事」
積極切入晶圓代工領域的英特爾,與台系晶片大廠聯發科拋出震撼彈,雙方宣布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英特爾為何閃電宣布拿下聯發科訂單?揭密兩內幕。
台積電三度被抄襲!中芯出貨 7 奈米晶片,逆向工程公司發現,技術與台積電非常相似。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為何出現漏洞?
2020年台積電是全台排碳量第三大企業,直逼台北市一年的排放量,但台積電卻承諾2050達到淨零碳排,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原本也不敢承諾...」
台灣掀起前所未有的半導體投資熱潮,以台積電為首,將投入1200億美元。在中國可能入侵台灣的地緣政治的風險下,為何半導體廠還是一間間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 發表全球市值前 100 大企業,台積電以市值 5410 億美元擠入排行榜第十名,超越南韓三星 3420 億美元。
《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台積電與英特爾同時美國都在設廠搶才,英特爾卻成為優先考量?為何在美國的台積電不夠有吸引力?
台積電招募政治博士引起軒然大波,從遊說專家到資料科學家,台積電人才布局背後要解決哪些問題?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台廠回流、晶圓荒、少子化、理工生銳減,形成半導體人才荒,台積電、聯發科聯袂調薪、放寬徵才條件,前進私立大學、科大搶學生。
2021 年第四季前 10 大晶圓代工業者產值連續 10 季創新高。其中前 10 大廠當中,台灣就占了 5 家,力晶集團旗下的晶合集成首度擠進前十名。
台積電將在日本熊本縣興建半導體工廠,預計2022動工、2024年底之前開始進行生產。而台積電熊本廠已開始啟動徵才,且開出遠高於當地平均行情的薪資搶人。
張忠謀為了讓企業核心價值綱領這 12 個字與台積電作緊密的連結,進一步以淺顯易懂的舉例式說明,讓同仁與公司關係人之間,清楚該做的與不該做的原則:
半導體的先進製程耗電量高、石化與鋼鐵業則是典型排碳大戶,面對國際的減碳壓力,今年台積電、中鋼、台塑都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展開未來30年的脫碳計畫。
張忠謀在創立台積電的頭10 年,經過風風雨雨逐漸穩定之後,除營運上產銷人發財制度逐漸成形外,他念茲在茲最關注的就是台積電的「企業文化」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 9 日正式決議確定在高雄設立晶圓廠,規劃於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建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