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達賢認為台灣很早就國際化,然而在世界市場上「自創品牌」成功的台灣企業卻屈指可數,台灣企業該如何成為跨國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扮演主導地位?
大亞董座沈尚弘接班至今35年,帶領公司營收從 67 億元,到 2022 年衝上 267 億,寫歷史新高;一間資深企業如何推動找出第二曲線?
調研機構顧能近日發佈了 2023 年「全球頂尖供應鏈企業」榜單,選擇出的 25 間擁有最佳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
蝦皮購物推出免運訂閱制「蝦拼Plus」,目前成績揭曉,用戶平均可省下400元運費,物流方式僅限蝦皮店到店,還用百間智取門市做到 24 小時營運。
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接任 5 年來帶領內部團隊轉型。如今的成果,能否讓裕隆迎向下一個 70 年?嚴陳莉蓮執行長正向市場端出 3 盤大菜。
台積電德國廠拍板,人才仍是最大關卡!蓋幾奈米廠?有什麼補貼?德國《商報》指出,台積電將會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設廠,德國政府將提供約 50 億歐補助。
有一家公司,10 年來年年虧損 1 億日圓以上,用盡方法都不見改善。後來,透過「豐田管理模式」消除浪費,一年之內,就讓這家公司轉虧為盈>>
全家霜淇淋創造超過50億元商機,卻未在每間門市販售,背後的策略為何?經歷過低潮,透過口味創新以及網紅行銷,全家霜淇淋再次成為月銷300萬支的熱門商品。
哈佛大學商學院執行研究員 Bill George 對馬斯克管理 Twitter(新改名 X)的方式感到擔憂,認為他完全「不適任」。
2023 年,信用卡市場討論度最熱的 2 張卡,是富邦 Costco 聯名卡與玉山星宇航空聯名卡背後都由萬事達卡一手促成。
客林國際總經理楊啟良表示,他代理 50 幾個國際美妝品牌,就是為了「創造選擇」,讓每種類型的消費者都能挑到自己滿意的產品。
英國植物肉品牌 Meatless Farm 日前爆出破產危機,許多人開始擔心植物肉產業只是曇花一現。專家直言,問題出在產業過度炒作,忽略市場真正需求。
Meta 全球事務總裁表示可以理解人們對生成式AI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態度,而他們相信,回應這些擔憂的最佳方式就是開放。
今年以來,大樹、杏一等藥局類股市值逐步擴大,大樹甚至躍居台灣市值第7大的生技類股,在營收成長的背後,有著哪些關鍵動能?
知名早餐連鎖品牌麥味登的揚秦宣布揮軍火鍋市場,預計9月中將推出新品牌「涮金鍋」。
JINS 大潤發中壢店開幕!攜手無印良品( MUJI )推出複合店,兩大日系品牌合作,能創造多高綜效?JINS 來台 8 年為何首次進駐量販店?
六角旗下小金雞王座國際 6 月 30 日登錄興櫃,登錄價每股 66 元。王座表示,將以直營、加盟與海外再授權的多元營運模式,建構 5 大營運策略。
什麼都做就不叫策略了!策略需要取捨,第一步要先弄清楚產業脈絡,也就是戰場全景(landscape),如果連戰場都看不清楚,很難制定未來策略。
全盈 + PAY如今推出已逾一年,然而電子支付市場前三大業者都虧損,全盈支付總經理劉美玲如何觀察這個產業?全盈 + PAY要如何和同業做出差異化?
根據《彭博社》報導,Apple計畫要擴張門市數量,然而實體門市並不是蘋果銷售產品的主力, 這個舉動背後的考量是什麼?
時隔5年,連續兩季度虧損的華碩,再次進行組織改組,近年幾乎原地踏步的商用產品事業,成為這次被調整與檢討的焦點。
遠百董事長徐旭東主持遠百股東會。由於台灣量販業近兩年出現翻天覆地變化,對於旗下量販店愛買未來發展,徐旭東認為:愛買必須轉型。
王品在去年、今年上半年都打下營收、獲利好成績,未來將以台灣為核心市場持續擴大,要怎麼做?
企業透過推動「內部創業」促進轉型、擴大經營規模,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的困難?鼓勵員工內部創業、一手打造出明基、緯創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親述 3 個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