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凌光電是全球唯一一家低、中、高階面板都可以少量多樣生產的廠商。靠收購大廠不用的二手 OLED 產線,虧損 13 年終於轉虧為盈。
搭上AI熱潮,Oracle總裁賴瑞.艾里森是身價超越比爾蓋茲,成為全球第四大富豪。其實32歲以前的他只是一個工作不穩定,被前妻要求離婚的魯蛇。
職場和商場上,某些看起來像是「惡」的作為,有時是為了達到具體目標的「必要之惡」。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想辦法善用它。
當政策創造友善跨國人才的環境,台灣企業在文化、福利等各面向,如何因應才能吸引、留住這些跨國優秀人才成為組織生力軍?
台積電為何這麼強?台灣半導體奇蹟是如何造就的?本文分析台積電於蘋果推出 iPhone 6 時擠掉三星,吃下 A8 處理器訂單的 3 大關鍵優勢。
台灣引以為傲的「隱形冠軍」製造業具備國際競爭力,但真的只要隱身在全球供應鏈中就足夠了嗎?為何像半導體這類看似不需要面對消費者的產業,也需要經營品牌?
大部分企業的生成式 AI 仍停留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礎應用,但領先企業的 CEO 會擴大格局看,關注生成式 AI 如何影響未來產業,擬定對應策略。
面對生成式 AI 熱潮,麥肯錫建議企業 CEO,除了增進對於 AI 技術的認識,也要衡量公司資源與技術能力,選擇合適的 AI 導入途徑,管控應用風險。
嚴陳莉蓮於30日主持裕隆集團旗下中華車股東會時,表示納智捷 Luxgen n⁷ 很快會量產,今年起集團不僅穩定賺錢,還期許進入高度成長期。
近期高雄巨蛋超夯,能看出台灣體育競技場館產業正逐漸成型。體育場館是一門好生意嗎?以日本為例,從門票與租金收入、廣告授權收入來分析:
疫情後全球旅遊業復甦,近一年來外資收購、投資日本飯店的比例創 9 年來新高!是什麼原因造就這一波投資熱潮?台灣飯店業在這股趨勢下,能看到什麼機會?
研華打造生態系的關鍵,是以軟體服務帶動硬體銷售。確認客戶痛點與期望,找到可以參與共創價值的夥伴,才能真正發展出具有影響力的生態系。
鈺祥企業為全台空氣濾網龍頭,拿下晶圓代工龍頭全廠外氣空調箱大單;美光科技桃園廠的外氣空調箱與風機過濾組,亦全由鈺祥負責。
富強鐵工所於 1974 年創立,1978 年轉型為塑膠射出成型機大廠。1991 年改名為富強鑫,2004 年於櫃買中心掛牌,躍居業界之首。
生態系中的主導公司通常能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和市場占有率,更能引領產業發展,取得長期競爭優勢。想成為主導公司並不容易,它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條件。
路易莎在 2022 年打下營收 21.7 億元新台幣成績,2023 年要如何持續成長?黃銘賢:展店方向、商品、數位會員都有新計劃即將展開!
公平會同意統一買下台灣家樂福。近年國際上也出現不少零售商併購實體通路的新聞,背後都有著類似考量。而這些,其實不是巧合:
豐田汽車正面臨 1937 年生產第一輛汽車以來的最大變革,創辦人之孫豐田章男在職掌超過 13 年後決定放手,讓年輕一代闖蕩「百年一遇」的變革時代。
研究指出,善用「策略性沉默」的員工,可能會讓主管更重視他們的發言。學者發現,活用策略性沉默的員工,會以 3 個因素決定什麼時候、如何發表意見:
路易莎咖啡 4 年前就以驚人的展店速度跨足泰國,而這個出海計畫背後,其實是董事長黃銘賢受到 UNIQLO、ZARA 進軍台灣所啟發。
速食龍頭麥當勞日前公布2023Q1財報,營收、每股盈餘都超預期。然而,儘管商品價格調漲,為什麼麥當勞客流量已經連續第三季上升,顧客來店數量不減反增?
儘管特斯拉已連 6 度降價,馬斯克卻老神在在;通用踢走市占 98% 的蘋果系統,背後原因其實是同一個!電動車大戰的下一個戰場在哪?
亞馬遜(Amazon)的基本經營理念:貫徹「顧客中心主義」。徹底到甚至 CEO 貝佐斯的電郵地址都是公開的,顯示亞馬遜對於傾聽顧客聲音的重視。
我們習慣在電商平台購物時,參考商品頁面上的買家評價,尤其會注意負評。但你知道亞馬遜第一個開始採用時甚至遭到廠商質疑嗎?其實,完整刊登顧客評價的好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