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IN 嘗試把直播當成試衣間,透過不同體型的真人試穿,呈現穿搭效果,並在第一線回應網友問題。讓牛仔褲銷售曲線上升,還帶動線上業績成長。
影視設備代理商正成集團副總經理丘紘豪,有次和吳淡如合作一場直播,創造了300 萬元以上的驚人業績,讓他看到直播電商的巨大潛力。
唯品風尚(Wstyle)集團CEO的周品均,早在 2018 年就開始直播,當時還享有臉書演算法的紅利,同時在線人數動輒破萬,時間可以長達 4 小時。
Pocky在台灣銷售已超過30年,過去透過代理商經營,2020年,格力高集團希望打造成全球性品牌,加速成長動能,因此成立子公司格力高台灣。
可口可樂再次利用生成式 AI 重新詮釋經典聖誕假期廣告,但這次又引發爭議,外媒報導,視覺效果比去年更刺眼,且呈現缺乏一致性。
雙 11 購物節即將來臨,PChome 30 日舉辦記者會,在統一入股後,PChome 今年如何借力統一集團的資源,在逆境中突圍?
寫了 10 幾年臉書,回頭看自己這幾年的貼文,我發現那些最受歡迎、最能觸動人的內容,其實都具備幾個共通點:
過去,玩偶大多是兒童專屬的玩具,但Jellycat改寫了這個定義,靠著提供情緒價值,讓玩偶也成為大人慰藉心靈的商品。
2017年,上海迪士尼的商品會議室裡,像是一顆巨大草莓的粉紅色反派玩偶「熊抱哥」,幾乎堆滿了整個空間。這不是滯銷品,而是慶功宴的主角——因為過去在電影
迪士尼在台灣透過快閃店、合作商品與「夢想零售娛樂」策略,延續角色IP熱度。面對Z世代消費者偏好「怪得可愛」,迪士尼分享如何經典IP持續保持市場魅力。
物價持續上漲,對餐飲品牌來說無疑是沉重壓力,多數業者紛紛調高價格應對。不過,近期日本牛丼連鎖品牌巨頭「すき家」卻逆勢宣布降價策略,背後原因為何?
假設影音作品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前期腳本發想、分鏡設計、籌組團隊拍攝、剪輯、後製配音,現在團隊只要 2~3 人,就能完成以往需要 10 人以上的專案。
數位廣告代理商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從2022年開始把AI納入工作流程,他們的員工不到20人,客戶名單卻不乏大品牌:全家、IKEA、foodpanda、104人力銀行、TOYOTA等,更是廣告獎的常勝軍,拿下2024年度傑出社群行銷獎金獎、時報金手指獎。
錨點影音的業務主要為影音行銷,自從影片產製流程整合 AI 後,2024 年產出的影片數量破千,遠高於一般製作公司每年產製約 100 支的數量。
如果你常滑IG,大概對KOL分享的「8周減重挑戰」不陌生,背後的推手Cofit,是一家年營收上看一億、擁有全台最多合作營養師的線上健康管理平台。
高雄住商不動產亞洲新灣區加盟店店長江炳賞善用 AI,讓物件「自己開口說故事」,模擬裝潢後的樣子,2024 年成交率增加 30~40%。
為了讓客戶產生需求,行銷人設計了層層關卡,例如請市調公司做競品分析,打造出差異化的宣傳,現在有了 AI,行銷人還有更多方法創造需求。
當企業想深入了解市場聲音,從社群媒體或論壇蒐集評論,逐一檢視貼文、留言,會遇到流程耗時,而且難以辨別意見好壞的情況,而 AI 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富比士》報導指出,儘管部分重複性、例行性任務會被自動化,但有5大行銷職位不僅不會被AI取代,反而因為AI的輔助而變得更有價值。
串流音樂市場成長趨緩,平台必須走向「質化戰」。年輕世代願意付費支持偶像,粉絲經濟正成為新引擎。在「串流 2.0」時代,KKBOX 如何轉型佈局市場?
語言學習平台 Speak 找李洋擔任英文最爛代言人,成功造成社群迴響,市場負責人分享行銷規畫的重點,以及專家點出活動成功的 4 個要素。
這個年代,愈正經愈沒人關注,大家滑短影音是為了消遣,而不是學習,即使吸收新知,也是偏輕薄簡短。短影音要有人看,就必須兼具3要素:有用、有趣、有共鳴。
大眾對 AI 生成內容的態度複雜且矛盾,品牌方和內容創作者該如何在善用 AI 效率的同時,維護消費者信任?
「蚵仔煎洋芋片」搭配梗圖互動,幽默手法成功引起關注,短短7天漲粉2.4萬,瀏覽數破900萬,帶動各零售通路銷售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