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颳起寒流,全球 9 大車廠包括日產汽車、福斯集團、博世 (Bosch) 等,近來陸續公布裁員計畫,目前累計共有 6 萬人將丟失飯碗。
「白領衰退」趨勢席捲美國。坐擁高薪的白領階級變得供過於求,反倒藍領、技術工人的飯碗更有保障,而科技人才更成為重災區。
芬蘭電信設備巨頭諾基亞(Nokia)傳出將在大中華區裁員 2000 人,力求省下成本、度過市場寒冬。諾基亞怎麼了?愛立信也大規模裁員?
全球知名 PC 大廠惠普(HP)近期在台灣掀起裁員風波。據傳惠普將於 10 月分兩波進行大規模的人力調整,預計將裁減 20~30 名研發人員。
本田(Honda)汽車近期在中國市場掀起了大規模裁員潮。繼 5 月廣汽本田裁員 2,000 餘人後,東風本田也宣布裁員近 2,000 人。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崛起,職場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未來 6 年內可能有多達 1200 萬名美國勞工將被迫跳槽。
路透社獨家報導,思科今年將進行第二輪裁員,受影響人數可能與思科 2 月裁減 4000 名員工相近或略高,最早可能週三公布第四季業績時宣布。
Intel 計畫裁員數千人以節省成本,應對市場挑戰,並加大研發投資,提升製造能力,期望恢復在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優勢。
救生艇演練就如同其名稱一般古怪:管理階層舉行會議,將所有員工排出順序,以決定在業務受威脅的緊迫情境下,要讓哪些人登上所謂的救生艇,又要將哪些人先丟下船
Burberry面臨重大財務挑戰,宣布裁員數百人以削減成本和扭轉虧損。公司業績下滑、股價大跌,債務激增,引發對其未來的擔憂。
聯合利華計劃在2025年底裁減三分之一的歐洲辦公室職位,以提升運營效率和成本節約,受影響者至少 3000人!這一舉措引發了員工的不滿和外界的廣泛關注。
微軟宣布裁員超過1,500人,影響混合實境部門及Azure雲端業務。儘管裁員,微軟將繼續推動HoloLens 2銷售,加大在AI和量子計算等策略投資。
中華郵政面臨虧損,計畫裁減274名基層員工,卻同時擴編高層職位,引發工會強烈反對。交通部要求公司加強溝通,確保員工工作穩定,提升營運績效。
特斯拉(Tesla)兩名高階主管已證實辭職。此波高達 10% 的裁員,是特斯拉史上最大比例裁員,更是 7 年來第 5 度大裁員。馬斯克風光不再?
台灣顯示面板巨頭群創光電 2023 年底於竹南 T1 廠裁減了百名員工後,最近又傳出將關閉位於南京的製造廠,預計影響近 2400 名員工。
全球PC龍頭大廠聯想傳出在台灣分公司啟動大量裁員,勞動部證實這波裁員92人。繼戴爾、惠普之後,又一家受低迷PC市場影響的科技巨頭。
Google 表示,受此次裁員影響的部門包括硬體和內部軟體工具開發人員,確切裁員規模和範圍還無法確定,公司正協助受影響的員工在內部尋找其他職位。
Spotify近日傳出要裁1500人!原因可能來自 CEO 曾說Podcast 拖累了公司的獲利,Spotify 明明擁有2億付費用戶,為何仍在虧?
花旗集團 9 月宣布企業全面改革,將導致裁員人數不詳,讓花旗集團 24 萬名員工中許多人都感到不寒而慄。
高通先是在加州裁1300人、在上海釋出「N+7」資遣資深員工,現在就連台灣也傳連假回來後「整組少一半人」!為何高通要在全球各地大砍人?官方如何回應?
交易所幣安產品負責人馬尤爾・卡馬特確定離職,過去一年幣安已經有多位高層相繼離職,面對監管挑戰,幣安市占率也有所下降。
透過裁員省成本,企業可能是在白費力氣!一圖看懂 3 年內的發展,為何大舉裁員的風險這麼高?企業如何省成本才有長期效益?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件廠愛爾蘭商速聯集團(SRAM)傳出大量資遣員工,並強制調動勞工工作時段。台中市勞工局証實,派遣公司已通報資遣300 多位派遣勞工。
華碩近期傳出將大規模裁員、內部改組的消息,為了回應外界質疑,華碩舉辦臨時線上記者會,由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和許先越說明改組的原因、新任主管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