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現任員工透露,公司正在裁員且裁員行動將持續至年底,總規模達 1500 至 3000 人。
自 2022 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科技業掀起大規模裁員潮,至今還沒有結束。傳出微軟繼 1 月大砍 1 萬個職位後,7 月又有新一波裁員。
亞馬遜大裁員,解僱2萬7000人;執行長稱這是專注在客戶與業務健康的考量,為何不被買單,還遭批沒有先見之明?
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在去年大砍7000名員工,首度轉虧為盈繳出獲利成績,近日宣布 3 月 31 日前到職的員工今年 7 月將加薪 5%。
多數收到裁員通知的員工,可能當下都不知該做何反應,或是如何評估企業提出的資遣條件是否合理。職涯專家提出建議,上班族應該做好 4 項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迪士尼將裁去整個「元宇宙」部門,這家擁有眾多經典IP的公司,曾經想用區塊鏈技術,重新定義說故事的方式,如今決定另謀他路,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Revelio Labs 的經濟學家檢視 LinkedIn 資料庫去年至今 17000 筆被裁員資料,歸納出 4 種未來最容易被裁員的高危險族群!
裁員本身也成為影響公司形象和 ESG 的一項重要評估。想要提升公司 ESG 指標,讓公司朝向永續方向發展,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永續策略同樣不可忽視。
記憶體大廠美光繼去年底宣布將裁員 10%人力、約 5,000 人,9 日宣布高階主管砍薪最高 20%,並暫停發放獎金。美光如何「存糧過冬」?
雲端視訊會議平台 Zoom 宣布將裁員約 1300 人、近 15% 人力,裁員比率遠高於微軟和 Google;執行長袁征帶頭砍薪 98% 並放棄獎金⋯
微軟傳出將裁員 1.1 萬人!科技巨頭的裁員在 2023 年也未能停下來,微軟的裁員動作,預示著科技業怎樣的未來?
多家外媒 17 日報導,微軟(Microsoft)正在考慮裁員約 5%,即約 1.1 萬個職位,範圍涉及人資和工程部門,最快可能在 25 日公布。
亞馬遜執行長宣布擴大裁員規模,從 1 萬人上升到超過 1.8 萬人,在科技巨擘紛紛裁員之際,這可能是迄今宣布最激進的精簡措施。兩部門衝擊最大:
滙豐銀行將在全球裁員高達 15% 的全球高階運管經理人,以精簡管理團隊並降低成本。此回全球裁員橫跨多個業務部門,多數職位為營運長(COO)。
Zoom會議上,CEO突然開除900名員工!不得不解雇員工時,如何「和平分手」?
太認真也會被解雇?現在才知道,當這 5 種狀態出現時,就是老闆在「逼」你離開......
2020 年 5 月 Airbnb 宣布裁員 1900 人、約占全球員工 25%,消息一出引起全球關注,但似乎沒什麼責怪企業的聲浪。
60% 企業會在經濟衰退期間凍結人事、停止招聘員工,25% 企業會進行裁員。然而,這項決定卻可能影響企業在衰退期後,能否跟著景氣復甦,快速重回正軌。
疫情令美妝產業損失慘重,雅詩蘭黛、資生堂的知名化妝品品牌,也接連加速數位化腳步,期望把握此時蓬勃的電商商機。
KLOOK宣布全球裁員160人,台灣則裁員46人,佔比約在3成左右。最主要的原因遣散的員工多為客服團隊,台灣則是KLOOK最大的客服中心之一。
受累於疫情影響,運動用品大廠 Nike 上季獲利慘虧 232 億,執行長 John Donahoe 因此向全體員工發送電郵,預告裁員即將到來...。
以接待國際旅客為主的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表示:「看不到邊境解封的那天。」將暫停訂房服務並資遣 212 名員工。
身為波音、空巴等大廠供應商的英國飛機發動機巨頭勞斯萊斯,宣佈因為受到疫情重創,將裁員9,000人節省開支。
有 280 間新創裁員 21,609 員工,其中僅非公開市場中就有 36 間獨角獸發出裁員聲明,減少了 8,416 個工作職位,降幅約為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