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資產比率、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信用評等是什麼?財務報表怎麼看?
不少公司對收禮、供應商往來的規範是「員工自行參酌是否合宜、決策以公司利益為優先」,這種模稜兩可的指引,反讓員工掉入收回扣、圖利供應商的誠信陷阱。
為了年終分紅,業務將過年後客戶訂單移到過年之前,讓營收更亮眼;或因為不敢挑戰公司的績效評估標準,而執行有違道德的任務。工作者有沒有別的選擇?
一般商品是先投入資金進行生產,根據成本制定價格;但是群眾集資是先拋出定價,才進行生產,後續成本管控就變得非常重要。
用公司印表機印私人繳費單、請櫃檯代收私人包裹,無傷大雅吧?每間企業的公務設備使用規則不同,但更好的應對方式是多做確認,記住「別人能做,你不一定能」。
「一間公司要有敢衝的領導者,也要有在後面數子彈(資金)夠不夠用的財會,一衝一拉,作戰才完美。」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財務長龔汝沁說道。
如果一味地降低成本,進而損害品質、間接影響到客戶滿意度的話,對企業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在成本管理上,要記得兩個重要原則:
台積電於今年1月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近300億美元,股價一度漲破600元,創歷史新高。為什麼公司說要花大錢,還能讓市場拍手叫好?
高營收、低利潤,是成本管理不佳的警訊。財報不佳,代表成本結構、管理模式或利潤結構至少有一項出問題。
鴻海老臣集體收受上億元回扣案,日前依《刑法》〈背信罪〉(違背任務而為自己圖取不法利益)判刑定讞。不分職級高低,採購弊案,層出不窮,組織如何遏止?
在管理上,隨著收入增減而變動的開銷,稱之為變動開銷。最典型的就是銷貨成本,企業有銷貨收入,才會發生銷貨成本,反之則無。另外只要開門做生意就要支付的開銷,稱之為固定開銷,最典型的就是辦公室租金,企業無論是否有收入進門,只要太陽升起,就要支付租金。
利潤不佳的時候,大家努力提升利潤,在激烈市場中存活下來;業績亮眼的時候,大家又可能因為追求利潤而迷失初衷,這時候,數字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領導者常常關注看得見的成本,要求部屬撙節開支,卻常常忘了有更多看不見的隱形成本,更是經營企業的沉重負擔。
如果每個部門選擇繼續節省開支,依照邏輯來看,公司不是因此走向末路,就是該部門省下來的錢,將變成其他部門的額外開銷。
疫情下的日本餐飲業怎麼自救?牛角、溫野菜、大戶屋背後的Colowide集團,年營業額虧損672億日幣!分析餐飲業財務體質,帶你看疫情的打擊有多大:
公司裡的財務人員,還停留在「記帳」的階段,或是只針對支出做管控?如果企業想持續追求規模成長,財務部門和財務長的任務,必須要改變了。
公司賺到了錢,但是有很多錢都沒有收到,導致無法支付日常開銷,只能關門大吉。在會計上稱為黑字倒閉,主要的原因有3個:現金水位、收錢速度、花錢速度。
台積電法說會宣布令人振奮的訊息:2021 年資本支出將提升至 250~28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帶動台積電股價一度創下 625 元。
營運計畫(business plan)撰寫內容的範圍及深度,並沒有固定的範本,有時搞得太複雜,但目標不過就是將新事業的營運從頭到尾思考後整理一番。
公司負責人舞弊掏空的醜聞,國內外層出不窮。然而,公司內部每一筆開銷,都需經過層層把關,絕不可能由一人獨自完成,問題出在哪裡?
以「做了會上天,不做會死人」的思考原則,可以將組織濃縮至最精實的狀態,用最精簡的人力、金錢和事務,為公司創造最大獲利。
面對充滿變數的後疫情時代,市場環境難以掌握,因此,編列年度預算變成一項難題。城邦媒體總經理兼財務長帶你釐清,今年編列預算時有什麼應注意的事項。
兩岸三地和美國的利率大降後,跨國集團的財會人員可盤點各國目前的實際借款及存款利率水平,倘若成功減少利息費用或增加利息收入,可立即增加集團獲利。
提供品質高檔的海鮮、肉類,不再是「吃粗飽」的吃到飽餐廳,老闆到底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