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福利中心今(15)日發出聲明宣布,經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核准後,自法國歐尚集團、潤泰集團取得 95.97% 大潤發股權,此併購案完成後,台灣零售業版
去年4月,新光三越宣布進軍台灣Outlet市場,為百貨界投下震撼彈。百貨行業紛紛跨界經營插旗Outlet,背後有哪些盤算?
蝦皮店到店積極與OK超商、美廉社等通路合作,擴大自家服務滲透率,不僅只是打造多元取貨點,更要掌控創新電商模式。
堅持總毛利率不能超過 14%,自有品牌(kirkland)最多也只有15%。好市多要如何在低毛利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獲利?疫情期間還能連續兩年營收破千億
全聯美味堂營收默默破億,要你在家開伙的全聯,為何賣起即食飯菜?全聯生鮮採購團隊親揭美味堂商品背後的3大盤算
靠燒錢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蝦皮母公司大裁員、停止招募,專家認為補貼、虧損營運的方式將失靈。這也是給經理人的一響警鐘:
統一召開臨時董事會,許多媒體傳出誠品信義店的統一國際大樓商場「確定不續約」,誠品發表聲明力挽情勢,然而從統一買下環泥、坤慶持分看來,誠品信義店恐難保
台灣家樂福出售案持續卡關,市場人士推測,癥結在台灣家樂福開價太高,其他企業都需要強大現金流支撐,無法負擔家樂福的售價。
不只超商賣咖啡!超市、捷運也加入咖啡市場,卻未必誰都能存活!品牌擁抱這波黑金潮之前,一定要有這2個關鍵思考
台灣人一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平均每人喝下約200杯咖啡。看準黑金商機大爆發,通路、國營事業都加入戰場,真有這麼好做?一次解析咖啡市場趨勢、業態發展
布局 5 年,把貨架減少、商品報廢四成!超商老四 OKmart 如何搶攻「用戶體驗」在疫情下逆勢成長 20%?
台灣中油2018年創立Cup & Go 來速咖啡,揮軍進入咖啡市場,截至2021年底,全台共61站、年銷近60萬杯咖啡。從石油跨入咖啡,中油有何底氣?
亞洲 IKEA 門市的沙發,超過 5 成都來自「新家具台霸」峰源集團!國際局勢變化多端時,為何峰源仍牢牢抓住日本宜得利、美國好市多等知名品牌的心?
蝦皮店到店近期積極與各類實體業者合作,亞太電信也是其中一員。對於亞太電信來說,與蝦皮合作有什麼好處?亞太電信與超商、蝦皮合作,背後的策略是什麼?
OKmart在全台有830間門市,市佔僅有6%。在其他玩家不停展店的策略夾擊下,超商老四選擇與蝦皮店到店展開合作,背後有哪些考量,未來有哪些營運策略?
年收 31 億、EPS 破 3,雙創歷史新高!高雄發跡的集雅社,如何從賣音響的街邊小店,搶進全台百貨賣場,業績穩坐百貨業家電類常勝軍?
歷經一年多的準備,家樂福收購的連鎖頂級超市 JASONS,最快今年 5 月就會先完成改名,不只有新名字,就連商品、包裝、服務都會有新的優化。
全聯開出5層樓、近700坪旗艦店,超商、超市接連開大店,背後圖的是比衝高營收更重要的事?專家解密:
機場免稅店業者昇恆昌,原本被認為是解封之後,想當然耳能歡喜迎接商機復活的「解封贏家」,沒想到董事長江松樺一開口,和外界的預期,完全不同。
為何日本三井不動產一直在台灣展店、開 outlet?從 4 面向拆解「綜合」不動產業務的新商業模式,告訴你三井如何發揮事業綜效、把餅做大:
瞄準疫情後居家用餐需求,全家便利商店在今天宣布推出FamiSuper超市店,計畫今年展店15間。
無論金融業、零售業都進軍電子支付市場,但台灣每位用戶手上平均不超過3個行動支付App,且這類支付的利潤率在1%左右,經營電支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全家、7-11、全聯、萊爾富等零售業積極投入福袋戰場。小小一個福袋,品牌背後打的是什麼主意?有什麼商機?
多年來,好市多會員保留率一直維持在 90% 左右,即便在疫情之下,也令業界望塵莫及。究竟好市多怎麼做到在人流大減的疫情時代,守住會員,創造高營業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