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於科技業人力資源管理 15 年以上,歷練本土公司與外商企業,曾獲上市櫃集團年度優秀員工、最佳團隊貢獻獎等榮譽。擁有勞動部合格就業服務執照與國際 NLP 高級專業執行師認證,分享從組織領導管理至個人自我管理等主題的見解與觀察,著有《布局思維》、《職場原力》,幫助人們發揮正向影響力!臉書專頁/部落格:人資主管UP學
某天,一個主管與我分享,他因為上了某堂領導力發展的課程後,體會到正向溝通的重要性,開始學著避免當面批評部屬的失敗、錯誤和缺點。提醒自己要改為常常肯定部屬、讚美部屬,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提升工作績效。不過這段日子下來,感覺好像沒有什麼用?
某次HR同業聚會,有位夥伴聊到公司為了發展新事業,需要大量招募新員工,但因為公司規模不大,即使談過許多不錯的人選,他們卻都選擇去了薪水更好、更有名的大公司。這位夥伴想尋求大家的建議,小公司能怎麼說服優秀人才加入呢?
人生,本來就有千百種的可能性。但隨著生活習慣的僵化,讓我們不願輕易犯錯、不想面對選擇錯誤後所帶來的挫敗感,導致對於人生選擇的思考也愈來愈單一。那有沒有一種方式,在我們充滿興趣的投入某項任務,就能預先得知這個選擇可能會面臨的情境,進而減少未來的阻礙?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許多朋友面臨轉職時,常會習慣找我聊聊,希望能提供對組織職務的一些看法,幫助他們做出人生的重大決策。數次經驗累積下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帶著看似困難的問題求助於你。但十之八九,他們心中早就先有了答案,只是缺乏信心跨出第一步。」
現在愈來愈多人不再害怕轉換工作,期望透過跳槽和轉職,達到提高薪資待遇與未來發展的目標。然而,不論是社會新鮮人或是資深工作者,轉進一個新組織,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全新的職涯機會,同時也置身於充滿挑戰的探索期。有人稱蜜月期、磨合期或是試用期, 這段機會與風險並存的人生際遇,通常不大於 90 天。
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這些年,有機會和各種功能單位的主管互動,看到許多主管的領導風格和做人處事的態度,從中觀察他們的工作方法、人生經驗,都讓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其中,有一種類型的主管總讓我印象深刻,與他們共事,促使我不斷反思關於領導與管理的意義。這種類型的主管通常具備以下的行事風格:
軍公教年金改革新制終於要在 7 月 1 日上路,一連串的年改衝突,看似與勞工族群無關,卻給了我們一個職涯規劃的重大啟示。
在「川金會」落幕後,許多專家學者開始評論:兩位領導人,誰才是贏家?這場世紀會晤,兩人當然各有盤算,但存有嚴重敵意、各自擁有毀滅性武器的兩個國家,竟然願意放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衝突與競爭,攜手共創雙贏的解決方案。
在一堂叫做「個案教學」的課程裡,每個同學都想表達自己對案例內容的精闢分析與見解,往往是一個人發言完後,另一個同學又急著發言,爭相舉手的場面,讓學習也變得競爭了起來。他舉了好多次手之後,總算被教授點到名,正準備發言的時,教授只緩緩地問了他一句:
一個短期電信優惠方案,意外引爆了台灣電信史上空前的申辦熱潮,全民熱瘋 499,大批人潮湧入門市搶辦。從企業策略的觀點來思考,你認為中華電信為何大動作地推出低價促銷活動?
曾有個好友問我該不該接受一個技術職的offer?他當時是一間中等規模公司的研發主管,是帶領六個人的管理職。經獵頭推薦,有機會到大型公司擔任不需帶人的技術主管職。
要問出一個好問題是需要刻意練習的。我們雖然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常提出問題,但因為問話的目的往往都是期望答案都必須正確與明確,這類的發問稱為「質問」,而非真正的「提問」。
專業獵頭會認真搜尋適合的人選,並且了解你的能力與背景,然後說明為什麼認為你是適合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