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生,擔任立委助理時,看老闆受累於政治鬥爭被起訴,明明清白卻被迫認罪,決定走上律師路。在臉書上勤於書寫,內容涉及時事或受託案件,著有兩本著作《噬罪人》、《噬罪人Ⅱ:試煉》。從法律人跨足廣播主持人,最新的身分是台北市政府廉政委員。
正式面試穿西裝、套裝當然可以,但是並不是穿這樣才是對的,這叫做從眾,一點特色也沒有。如果你要應徵業務,主管對於業務的期待可能是西裝筆挺,但是如果你要應徵工程師,說不定
你現在 30 歲,剛結束一個做了 8 年的客服主管工作,因為想要成長,所以決定離職再找新的工作。這個決定沒有不好,我也沒有苛責你的意思
當你問我,大學生究竟要不要打工,你已經勝過一半以上的同學。人活在這世界上,第一就是要吃飯,活下去以後,才有所謂的選擇權。恭喜你,通過第一道門檻
我在剛當上律師的時候,比你更困擾,因為你可以行銷保險產品給你的親朋好友,但是我無法推薦我的人脈來打官司。我們這一行是這樣,要自己出來開業時,每個人都會說,有法律問題一定找你,但我 朋友不喜歡你,不是因為你從事保險,而是你把他們當作數字,而不再是朋友。
「我三十二歲,畢業的大學普通、經歷一般,正在中國工作,我沒有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是薪資比台灣高。我很想回台灣,我很想作自己想做的餐飲,但是我不知道現在轉業是不是還來得及,律師你可以告訴我嗎?」
在港片「五億探長雷洛傳」第二集片尾,雷洛已經年老,在鯉魚池旁邊發呆餵魚。他的管家阿福來通知雷老爺要吃飯了。雷洛若有所思的問了阿福:「你知不知道做人這麼辛苦,為的是什麼?」阿福當然回答:「不知道,老爺。」雷洛自言自語的說:「就是
讀書這種事情,我認為應該是一種興趣,就像有人喜歡打球、喜歡運動、喜歡藝術一樣,只是一種嗜好而已。你不應該為了某種特殊目的而去「大量閱讀」
連續有好幾個朋友詢問我,關於轉職的事情。這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有兩個機會,第一個是看起來穩定,但可能就會這麼過了一輩子的工作;第二個是
我每次看到「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只知道享樂」做為文章批判的起手式,我就覺得非常詭異。這種論調通常會搭配「狼性的中國人」與「不熄燈的圖書館」做為對襯,結語就是,「臺灣的年輕人就像溫水煮青蛙」,「臺灣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有人問我,心目中的減法人生是什麼,所以我又把過去的某篇文章整理成十點
「我三十二歲,畢業的大學普通、經歷一般,正在中國工作,我沒有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是薪資比台灣高。我很想回台灣,我很想作自己想做的餐飲,但是我不知道現在轉業是不是還來得及,律師你可以告訴我嗎?」 我可以
**新聞版面上常看得到呂秋遠的名字。從體育署的運動發展基金預算、面對空難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情,到台灣對消防員的政策,他都有意見。自去年發表對318學運的看法後,開始有人說他是「挺學運的正義律師」,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