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5

習慣改變人生,信念助你成真!2025 目標達陣術:兩分鐘做不到的事,就放棄吧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3-3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想養成學習習慣,有些人會先貨比三家、找最划算的方案,再跟朋友討論該找什麼老師,什麼都做了就是沒開始學習,大腦跟見識還是一樣,不會變好。只停留在「啟動」而不「行動」的人生,是不可能讓自己進步的。

新年計畫只有「啟動」而沒「行動」,到年底也做不出任何改變

只是,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為什麼還是很難做到?首先,目標無法實現?不是因為我們不努力,而是方法沒用對!

《經理人》推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幫你跳出迷茫,從目標設定到執行,一步步帶你實現 2025 年的新年願望!

首先,目標制定應該由大到小,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以大谷翔平、楊勇緯等一流運動員為例,與你透過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將大目標拆解為小目標;再透過《原子習慣》的習慣建立步驟、習慣迴路,把小目標落實成小行動,透過日積月累的小行動,享受複利效應帶來的長久果實。最後,透過復盤思維、AI 職涯顧問師的輔助,讓你真正做出改變,實踐年初訂下的目標。

此外,目標無法達成的另一個原因,是「追求完美」的心態作祟。《原子習慣》指出,人們想培養一項習慣時,非得找到最完美、最有機會成功的計畫,才願意起而行。再加上把時間花在事前準備或詳細計畫,容易讓人有「向前邁進」的錯覺,你會覺得進度推前,又沒什麼風險,就會延後行動時機。

其次,我們經常會覺得,要做,就得做到最好,甚至想要馬上看到成果。許多人練習寫部落格,卻無疾而終的原因,往往是顧慮讀者的感受,認定自己第一天就必須寫出叫好又叫座的文章,追求完美,卻造就一個很高的門檻。

但《習慣力》指出,過程中一、兩次沒達到目標,並不會打壞過去累積的行為。所以比起事前擬定以為萬無一失的計畫,不如就從明天開始,即使過程中達不到原本預想的目標,卻也能檢視目前的生活型態,有沒有不利新習慣培養的行為,才知道可以調整哪些層面。

為什麼養成新習慣很難?步驟太多、過程太麻煩,要「簡單」才會成功

破除詳盡事前計畫的心魔之後,我們還是經常會因為偷懶、怕麻煩,所以找很多藉口,不願意投入。想降低執行新習慣失敗的可能,促使自己實踐的方法,是讓打造習慣的行為,愈簡單愈好。

人的大腦設定在碰到複雜選項時,會優先做花費力氣較小的事,就像買東西時,喜歡挑選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因此,愈容易的行為,我們想做的動機會愈高,所以培養好習慣時,最好讓它簡單到很難失敗,能不費力地完成。

每個月都要存下 2 萬元?設定薪轉戶自動轉帳,未來儲蓄不用再自己動手做;辦公桌好亂、卻提不起勁整理?早上等電腦開機的時間,隨手整理物品,就不會累積太多東西要收。這跟喜歡滑手機很類似,只要解鎖、手指點一點,便可以獲得快樂,幾乎不需要花力氣,習慣自然很快就會養成。

行為簡單,能降低做一件事的阻礙,人們持續做下去也會比較容易;反過來說,抑制壞習慣的方法,便是增加阻力,讓壞習慣變得非常困難。

例如,每到月底總是繳不出信用卡費,是常見的錯誤理財習慣,想改正過來,應該思考怎麼讓刷卡,不再是輕鬆的支付選項,包括打電話請銀行調低信用卡額度、減少持有卡片的數量,或取消自動扣繳,故意讓自己得跑一趟超商繳費,掏錢的過程也能放大痛苦。

經理人
想要讓習慣變簡單,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不妨以時間、金錢、生理負荷、心理負荷、常規這 5 個問題分析,找出難以持續的困難點,再調整到符合你的能力和需求,即使沒有幹勁,也能輕鬆完成。
經理人

怎樣才算是「簡單」?《原子習慣》:用「兩分鐘原則」評估

不過,有些習慣聽起來變簡單,例如在家裡隨時都能拿起一本書,但執行起來門檻還是很高,每天都要看完一本書,完全是不可能的任務。《原子習慣》的建議是,以「兩分鐘原則」,規畫入門的第一步。

換句話說,在規畫建立新習慣時,不要一開始就設立太大的目標,而是要把目標拆成數個兩分鐘可以做完的細項。如果目標是兩分鐘做不完的事,請放棄它,把目標拆解的更小一些。

像是跑馬拉松簡化成穿上跑鞋、讀一本書簡化成讀一頁、寫一份報告也能簡化成寫一段就好,這個原則的威力在於,因為很容易持續,不會抗拒或拖延,如果連續 5 天都出現在體育場,即使只有兩分鐘,也能感受到自己像個習慣運動的人一樣,增加動力。

延伸閱讀:寫下你的 2025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打造 365 天微小進步,一年後實現理想生活

當然,最終形成一項習慣,不可能一直只做兩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情。《行動複利》提出,應設定底線任務與升級任務,前者參照兩分鐘原則,無論很累、心情不好、懶惰之下都能做到,當底線任務能輕鬆持續後,就可以提高底線任務的難度,增強重複行為,加快培養習慣的速度。

假設一位工作者為了升遷,要考取多益的金色證書(成績 860 分以上),底線任務可以設計每天背 5 個單字,升級任務則提高到 10 個,久而久之發現自己就算加班、很晚才回家,10 個單字還在可達成的範圍,便能調整為底線任務。循序漸進的策略,不會一開始就因沒達成而受挫,又能定期調高重複行為的強度,打造養成習慣的良性循環。

企業案例:Uber 如何吸引司機持續投入?

當企業要改變員工行為時,要先幫忙掃除執行阻礙、阻力,對方才會往你想要的方向走。Uber 創業初期就遇到司機很難「重複」開車這項行為,因為等待客人時間過長,降低開車意願,因此設計出一套為司機服務的系統。

扭轉人生的原子習慣-82.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除了企業案例,《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也將於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分享一流運動員如何制定目標、養成好習慣,實踐夢想與成就的方法。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了投打二刀流的傲人成績,並多次榮獲 MLB MVP;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他們的成功並非僅僅依靠天賦,而在於如何具體化目標,並透過持續行動讓夢想落地。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6

《原子習慣》的人際學:新的一年想養成「好習慣」,先學會接近3種人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3-19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談到新年新希望,我們常會陷入過度理想的狀態,訂出很宏大的目標,卻也可能在剛起步就放棄了⋯⋯其實如果在新的一年,能更順利的養成「好習慣」,對於實踐人生夢想、職涯目標都會有幫助。

2025 年,迎接更多轉機與復甦,《經理人》推出幫助你實踐目標管理、翻轉績效與人生的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與你善用《原子習慣》提到的複利效應,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系統,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你可能會覺得,養成好習慣,感覺不難啊?但大部分的好習慣,聽起來、做起來都不怎麼誘人,甚至很辛苦。運動、減肥、讀書……,做這些事得到的成果,往往需要經年累月,現階段要如何讓新習慣、新行為有吸引力?

如何養成好習慣?《原子習慣》的建議:降低行為門檻,用「想要」帶動「需要」

將一件喜歡的事(獎賞),和要養的習慣一起做,《原子習慣》稱之為「誘惑綑綁」。

喜歡和必要的事一起做,增加「非做不可」的動力
經理人
喜歡和必要的事一起做,增加「非做不可」的動力
經理人

舉例來說,有位熱愛看 Netflix 的電機系學生,知道自己追劇過量,失去很多運動時間、身材變形。為了建立運動習慣,他運用所學,將飛輪車連上電視和電腦,看劇時必須踩到一定的速度,否則影片就會暫停,憑著對追劇的熱愛,最後成功戰勝肥胖。

簡言之,就是把想做的事(看劇),和必須做的事(運動)綁在一起,讓執行度高的行為帶動低執行力的事。

不只是個人,企業同樣可運用誘惑綑綁,「定型」顧客行為。美國廣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於 2014 年推出周四晚間節目時,鼓勵觀眾準備爆米花、紅酒,稍稍逃避現實,享受周四的夜晚。

ABC 將需要觀眾做的事(周四看節目),與他們想要做的事(放鬆、喝酒)連在一起,為了在過程中做某件真正渴望的活動,觀眾訓練自己從事另一件綁在一起的事;時間一久,兩件事自動連結,觀看 ABC 的節目就會變得更容易。

《原子習慣》:融入會做新習慣的 3 大群體,用認同感需求驅動自己

另一種欲望是歸屬感。從演化史來看,人類一直生活在部落中,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受到肯定,才能維護人身安全。隨波逐流是人的本能,因為每個人都想得到認同感。

因此,能夠幫助我們融入群體的行為,可說具有相當的吸引力。習慣學院(The Habits Academy)創辦人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指出,想要改變或建立一個新行為,最快的方式是,加入把那個行為視作常態的群體。

而群體包含 3 類:

1.親近的人

一項研究追蹤 1 萬 2000 人長達 32 年,發現一個人身邊有個好友變胖,自身變胖的機率會提高 57%,反之亦然。另一項研究顯示,孩童 11~12 歲時最好的朋友智商愈高,到了 15 歲,智商也會顯著提升。

家人和朋友無形中形成同儕壓力,使我們吸收周遭的特質與習性,將我們拉往他們的方向。如果你想開始健身,多接觸會運動的朋友;假設你想培養讀書的習慣,不妨多和會看書的親友聊聊。

2. 相同觀念的人

訂餐廳前會先看評價、旅遊前會先搜尋必玩景點,你是不是也習慣這麼做?人天生從眾,面對不確定時,偏好依賴群體引導行為。試著讓身邊環繞擁有你想要的習慣的人,行為將更持久。

除了加入群體之外,使用如「理想生活實踐模版」這樣的工具,可以幫助你紀錄進度、追蹤行動,甚至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模式,進一步融入新習慣的環境。

必須注意的是,當改變行為意味著挑戰族群,習慣將不具吸引力;反之,若是融入族群,才會發揮吸引力的效果。

3. 有影響力的人

人渴求成功、讚美,學習能夠獲得尊敬的行為是本能。所以看到書架上《成功人士的 37 個小習慣》《50 個成功企業家的贏家法則》等書,會有想翻看的欲望。試著模仿自己欣賞的人、羨慕的對象,以他們為基準督促自己。

既然建立一個習慣的方法是讓它有吸引力,我們也可以讓某個壞習慣失去吸引力,從此戒除它。《原子習慣》解釋,每個行為背後都有表層的渴望和潛在的動機,比如說,「我晚餐想吃漢堡」就是欲望,深層的動機則是「我肚子餓了,需要進食。」

切斷壞習慣的吸引力,思考其他替代方案

只要重新設定大腦,喚起做某個行為的深層意義,強調避免某個習慣的益處,將使壞習慣喪失吸引力。

以抽菸為例,多數人抽菸的理由不外乎社交、減輕壓力。事實是,抽菸不會放鬆神經,反而摧毀健康;抽菸也和社交沒關係,關鍵在於溝通能力。你想要抽菸,是因為你將解決方案(吸菸)和想解決的問題(社交、減壓)連結在一起,大腦從中獲得解放,讓你煩惱的時候就想來一根菸。

你應該去想替代方案,如果需要減壓,還有哪些事在生活、工作中可以做,取代「抽菸休息時間」;和同事建立其他私下交流,可以做什麼增進溝通。當你理解到自己不「需要」抽菸也能達成同樣目的,戒菸將不再困難。

透過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用規律筆記、成效可視化的數據分析圖,結合專屬的 AI 職涯顧問師,把 2025 想達成的目標、想養成的習慣、想親近的友人紀錄下來,建立自己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真正實踐原子習慣的原理與做法。2025 年的你,一定會大大的不一樣。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7

新的一年想發大財?億萬富豪都有6個好習慣:你每天做什麼,決定你未來有多少選擇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3-20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企業家、TED 演說家拉斐爾.巴齊亞(Rafael Badziag),花 5 年時間訪談 21 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了解他們成功的原因。這 21 位企業家分別來自 13 個不同國家,分布在各行各業,有的從事連鎖餐飲業、有的從事軟體通訊業、也有玩具製造商與汽車材料製造廠。他發現,儘管這些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獨特的怪癖與堅持,國籍與產業也差異甚鉅,但他們都奉行著 6 個生活習慣,日復一日堅持這些生活原則。

你可能會想,即使培養這些習慣也未必能成為成功人士,但是正如《複利效應》中談到,每個企業家取得成功的背後,是由一連串微小而正確的決策構成,在時間累積下,能展現強大的爆發力。

邁入 2025 年,《經理人》也綜合《複利效應》、《原子習慣》等暢銷商管書的精華,並以頂尖運動員大谷翔平、楊勇緯為例,推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系統,與 AI 職涯顧問師的協助,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習慣成就人生高度!成功者都有6個好習慣,今年你也來養成吧

1. 早起,把握思慮最清晰的晨間時段

21 位成功人士都提到自己習慣早起,起床時間平均是早上 5 點 30 分。因為早晨是身心最清爽的時刻,可以讓自己不受外界打擾,安靜思考與做事。

澳洲前 5 大玩具製造商 Moose Toys 執行長曼尼.斯圖爾(Manny Stul)分享,他在 20 多歲時也經常睡到中午,但他把健身作為起床動機,靠著跟朋友一起上健身課,與夥伴互相砥礪,改掉睡太晚的習慣。斯圖爾表示,一開始還需要用鬧鐘,但兩、3 個禮拜後,時間一到他就自動起床運動,再開始一天的工作。

2. 養成慣例與日常儀式,提高專注力

受訪的成功人士都有養成宛如宗教儀式般的晨間慣例,包括早起運動、閱讀、獨處思考、靜坐冥想。

韓國最大即時通訊軟體 Kakao 創辦人金範洙表示,「我通常在晚上 11 點 30 分就寢、早上 5、6 點間起床。起床後我會花 30 至 40 分鐘散步,然後回家淋浴、與家人吃早餐,這段時間我會深思很多事情、組織許多想法,事情在此時會變得條理分明。」

早晨完成這套慣例,讓他們踏進辦公室,就能全心投入工作。在著手工作前,成功人士會先全盤掌握所有事情,他們會與核心幹部交談、巡視辦公室,或者查核數據,以了解是否有重要事項需要他們立即關注。

全球前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創辦人法蘭克・史莊納(Frank Stronach)訪談表示,「在事業規模還小時,會先進工廠。當事業愈做愈大後,則會先問祕書:『有新的事情嗎?有任何緊急的事情要處理嗎?』然後與執行委員會開個會。如何展開一天的工作,取決於你事業的發展階段。」

3. 規律運動,鍛鍊身體與意志

巴齊亞指出受訪的企業家中,多數人都熱愛早起運動,而且所有人都經常運動。藉由運動,能夠學習到運動家精神與公平競爭,而且還能讓你更有自信、學習激勵自己。

運動服飾品牌 Lululemon 創辦人奇普.威爾遜(Chip Wilson)曾是游泳選手。他曾自述,游泳占據他人生很重要的地位,除了游泳,他也熱愛各種運動,曾挑戰鐵人三項、壁球與慢跑。

威爾遜說,這些習慣讓他學習運用正念、更能專注當下。他在 32 歲罹患肌肉萎縮症,他不僅用運動抵抗病魔,還培養強大的心智,「我想知道,究竟是我的意志強大,還是身體強大。」

4. 閱讀傳記、商管類書籍

即使工作再忙,成功人士也會抽出時間每天閱讀。成功人士最喜愛閱讀的書類是名人傳記,巴西最富有的投資人利瑞歐.帕里索托(Lírio Parisotto)在訪談中表示,「我對不同時代的人如何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很感興趣。看他們如何從一無所有,憑著實踐種種想法,賺到第一筆百萬美元,讓我覺得非常欽佩。」

成功人士閱讀榜單上的第二名是商業書籍與商管類雜誌。全球建築設備供應商龍頭阿利塔德集團創辦人阿利塔德(Mohed Altrad),就用閱讀學習如何做生意,「我一邊試錯一邊實做。不論是哪方面的商業書都讀,也不管是否暢銷,我就會買來跟著它學習。」

5. 經常思考

成功人士每天會撥出時間獨處思考,有些喜好靜坐與冥想,有些則在運動或從事其他活動時思考問題。

6. 保持紀律:嚴以律己,克服弱點

巴齊亞說,受訪的億萬富豪是他畢生所見最有紀律的一群人。他們對自己的標準極高,也用相同態度對待身邊的人。

運動場上,唯有持之以恆、有紀律地訓練自己,才能贏得好成績。商場上也是相同道理,只有紀律地專注於需要做的事情,才能事業有成。不過這些成功人士也是一般人,有每個人都有的惰性與弱點,但成功人士深知自己的弱點,不會放任自己讓惰性牽著走,而是努力鞭策自己克服這些弱點。

《經理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便是設計來與您一起養成新習慣的學習方案。建立習慣的複利效應,透過每日追蹤、成果可視化的機制設計,輔以 AI 職涯顧問師,幫你在新的一年達成新目標。做到更好的績效,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文取材自《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而已》,商業周刊出版)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有錢人與你的差距,不只是錢而已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1

能養成好習慣的人,都懂得「習慣堆疊」技巧!2025 的原子習慣養成訓練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4-07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新的一年,如果要培養一個全新的習慣,或改變一個壞習慣,該如何做?《原子習慣》提醒,首先要打造你的「執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也就是「你將如何執行這項特定習慣」,有意識地察覺自己正在做什麼,並擬定計畫。

試想,今天你想運動,但腦中只是有這個概念,到底要去哪裡動、怎麼動、要動多久,並不清楚,最後乾脆不了了之。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培養不了好習慣的原因,並不在於缺乏激勵,而是缺乏清晰的執行細節。

無法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是缺乏清楚且具體的執行計畫

《經理人》推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與你善用《原子習慣》提到的複利效應,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系統,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進一步來說,在「理想生活實踐模版」撰寫行動計畫時,要盡可能寫得「具體」。《學會改變》指出,闡述執行意向時,盡可能要加入「時間」與「地點」等關鍵因素,這也是行為動機學家提出的「若則」計畫法(if-then plan),當你決定時間與地點,行動會更加容易。

例如,要求員工「每周確實提出報表」和「每周五下午 4 點之前,每單位都要提出檢討報告」,員工如果看到後面那句話,一定比較知道該怎麼執行任務。

建立執行意向後,用「習慣堆疊」自我激勵與提醒

建立執行意向,只是培養新習慣的第一步。

接著,你可以善用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提到的「習慣堆疊」(habit stacking)的進階技巧。

習慣堆疊指的是做完一項習慣,你會接著執行下一個習慣。舉例來說,上完廁所,你知道要洗手、擦手,過了幾天把髒的擦手巾丟到洗衣籃,幾周後要買新的洗衣精。這一連串的行為,並不是獨自發生,它們可說是習慣的集合體。

這麼做的最大效益是,你可以讓每一個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不必花時間煩惱如何自我激勵、提醒。例如,每次穿上跑鞋後,你會傳訊息給家人,告訴他們今天要去哪裡慢跑。這個步驟,同時完成了「跑步」的習慣,也維持了「保持行蹤清楚」的習慣,一舉兩得。

同樣地,描述習慣堆疊的過程,必須夠清晰,執行起來才不會有阻礙。不論是建立執行意向,還是習慣堆疊,這兩個法則都要求執行者要把話說清楚,你使用的句子夠清晰,代表提示顯而易見,長期下來,就會成為好習慣了。

透過環境設計、模仿他人,能更快得到啟發與協助

在培養新習慣的過程中,人們最常見的問題是缺乏動力,許多人自嘆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真的是如此嗎?

相較於自我激勵,大環境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素。《原子習慣》舉例,波士頓麻省總醫院曾為了調整數千名員工與患者的飲食習慣,在沒有告知眾人的情況下,悄悄改變了醫院自助餐廳的「飲食結構」,原本冰箱內只有汽水,如今加入了瓶裝水。在 3 個月內,自助餐廳的汽水銷售量下降了 11.4%,瓶裝水銷量上升了 25.8%。

這告訴我們,環境就是一種提示,如果環境容易觸發某種「作為」,你就會執行,環境暗示了「不作為」,人們自然缺乏動力。實務上,你可以在冰箱、書桌旁的牆壁貼上便利貼,或是在手機設定備忘錄,提醒自己應該保持哪個好習慣。

採用這些方法後,如果還是無法建立習慣,還有一個策略,就是模仿他人的好習慣,並且從中找到亮點學習。效仿其他人的某個特別做法,有助於你在建立習慣的過程,更快得到啟發和協助。

企業案例:亞馬遜如何讓消費者一直下單?

亞馬遜(Amazon)1997 年拿到一鍵下單(one-click)專利,20 年間替他們創造無數收益。如果用戶過去曾在網站上購物,支付訊息、地址等資訊將被保存,下次只需點擊一鍵下單就可以完成購物。這就是一種提示,也簡化了購買流程,讓消費更方便,無形改變消費者決策。

扭轉人生的原子習慣-74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寫下習慣計分卡,察覺自己的好行為、壞行為

改變壞習慣的第一步,就是密切觀察自己的習慣。你可以寫下「習慣計分卡」,把每個習慣畫上加(好習慣)、等於(一般習慣)、減(壞習慣)等符號,並記錄執行習慣時的提示與時間、地點。先察覺,才能進一步思考如何回應這些習慣。

扭轉人生的原子習慣-73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2

一年進步 37 倍!掌握習慣建立4法則、「連鎖反應」機制,用原子習慣翻新人生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3-3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領導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 1980 年代透過 30 年研究彙整成《與成功有約》,將高效人士的工作方法歸納出 7 種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與不斷更新。

這些好習慣,現在來看依然適用。然而實際上,我們卻很難真的養成習慣。往往是目標很高大、願望很理想,卻忽略了現實考量與落地執行的方法。

不過,這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要在日理萬機的生活中,用更聰明、可視化的方式來實踐目標管理。《經理人》推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與你善用《原子習慣》提到的複利效應,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系統,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延伸閱讀:寫下你的 2025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打造 365 天微小進步,一年後實現理想生活

想養成習慣,不是靠熱情、堅持就能成功!掌握機制更重要

撰寫「理想生活實踐模版」時,我們可以善用《原子習慣》分享的科學技巧,用較不費力的方式養成習慣。

首先,先破除對意志力的迷思。想養成習慣,不是你充滿熱情、決心堅定,就會堅持下去;就算半途而廢,也不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大腦的執行控制(executive-control)能讓我們有意識地選擇和監督行動,意志力和決策都是如此,但人的心智裡,其實有大量的非意識機制運作,習慣就是這樣。

習慣,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一旦養成,它就會自動進行。它可以解放我們忙碌大腦,挪出空間做或思考其他更重要的事。

神經科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和動物行為研究人員分別做了不同實驗,但結果卻是一致的。他們發現,事情只做一次是決定,但如果用相同方式多做幾次,並逐漸成為自動反應(習慣)後,大腦活動的區域會改變。也就是說,養成習慣的心智運作區,跟掌控意志力的區塊不同,兩者並沒有正相關。

如果不靠意志力,那是什麼決定了人們能否維持一個習慣?有一派的觀點認為,是動機、目標夠不夠強烈。但克利爾認為,決定習慣養成成功或失敗的關鍵,不是目標,而是系統。

如何建立好習慣?人腦會經歷的4階段: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克利爾口中的系統,是根據所有習慣建立都會經歷的 4 階段 —— 提示、渴望、回應、獎賞,衍生而來。《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將於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中解析建立習慣的詳細方法與歷程。簡單來說可歸納成:

  1. 提示:提醒大腦要展開行動。
  2. 渴望:建立習慣的動機,敦促你趕快執行。
  3. 回應:對渴望的反應、動作,如果執行行動的限制太多,人們寧可會選擇不作為。
  4. 獎賞:回應還會帶來獎賞,你的感覺神經會監測什麼行為可以滿足欲望、帶來愉悅,進而重複執行。

舉例來說,你的手機亮了(提示),因為你想要知道訊息內容(渴望),所以拿起手機讀(回應),訊息內容滿足了想知道的渴望(獎賞),而拿起手機這個動作,就跟手機亮了連結在一起。無論好壞,這個「手機亮就拿起來」的習慣,就被建立起來了。

這 4 個階段缺少其一,行為就不會成為習慣。去掉提示,習慣不會開始;去掉渴望,就沒有足夠的動機執行;行為過於困難,就沒辦法執行;如果行為無法滿足欲望,未來就沒有理由再做一次。

克利爾提出的「行為改變 4 法則」,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當你想要改變一個行為,只要自問:

  1. 我要怎麼讓提示顯而易見?
  2. 我要怎麼讓習慣有吸引力?
  3. 我要怎麼讓行動輕而易舉?
  4. 我要怎麼讓獎賞令人滿足?

同樣地,如果想要破除壞習慣,則可以反轉這些法則:讓提示顯而不見、讓習慣毫無吸引力、讓行動困難無比、讓後果令人不滿。

延伸閱讀:看不到成果就放棄?2 方法維持好習慣,比單純獲得獎勵更有效

讓習慣有「連鎖反應」,善用複利效應放大效益

不過,在看見成果之前,你得經過一段成效尚未顯現,但又辛苦付出的時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應該要做對自己好的行為,卻無法持續。《原子習慣》指出,建立持久習慣之所以那麼難,是因為成果總是姍姍來遲。

這也是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的意涵:一個微小而容易執行的規律行為。起初,這些行為看似無關緊要,但慢慢地,它們會互相堆疊,激發大一點的勝利;而這些勝利又會相乘,最終超越你的預期。

也就是說,習慣有「連鎖反應」。比方說,一旦養成早起的習慣,會多出一大段自己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準備證照考試、運動等。 久而久之,你早起運動讓身體狀況變好,工作效率也變高,而證照也為履歷加值,讓升遷更順遂。

倘若你發現自己難以養成某個好習慣或戒除某個壞習慣,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是因為你尚未跨越潛伏的停滯期。然而,你做的工並未浪費,只是先被儲存起來。

這也是《原子習慣》裡不斷敘述的一個觀念:只要每天有細微改變,透過時間的複利,都會累積成巨大差異。如果你每天進步 1%,持續一年會成長 37 倍;每天退步 1%,一年後會弱化到趨近於零。換句話說,就是讓小小的習慣利滾利。

熬過「關鍵點」,你才能遇見爆發性成長
經理人

《經理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便是設計來與您一起養成新習慣的學習方案。建立習慣的複利效應,透過每日追蹤、成果可視化的機制設計,輔以 AI 職涯顧問師,幫你在新的一年達成新目標。做到更好的績效,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3

2025 新目標一定達標!《原子習慣》:兩招戒掉3分鐘熱度,用複利效應翻轉人生

經理人編輯部
2025-03-2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今天好累,一天沒去健身房沒關係,回家休息吧。」下定決心要開始運動,好不容易堅持了一星期,卻在第二周開始鬆懈偷懶。養成習慣真的好難!跨出第一步改變難,持續下去更難。

我們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改變太辛苦、太麻煩,新習慣做起來並不是一件能讓人開心的事。《經理人》推出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與實用工具「理想生活實踐模版」,教你建立《原子習慣》提到的習慣迴路法則,透過讓人滿足的獎賞,提高繼續做的動力。

舉例來說,透過「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 3 大核心系統,把構想變成具體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當體驗讓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某一行為,自然養成好習慣。

為什麼獎勵有助於培養習慣?社會心理學家溫蒂.伍德(Wendy Wood)解釋,獎勵會分泌讓人感覺良好的多巴胺(dopamine),一旦在行動之後馬上得到獎勵,就會在記憶中建立起愉悅的連結(情境──反應),而愉悅感會讓人的大腦產生「這感覺很好,我下次還要再做。」促使人們願意反覆做、持續做,繼而建立習慣。

延伸閱讀:寫下你的 2025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打造 365 天微小進步,一年後實現理想生活

仰賴獎勵幫助養成習慣!善用內部獎勵、外部獎勵的力量

伍德把獎勵分成「內部獎勵」和「外部獎勵」。當行為是自己想要做的,就能感受行動帶來的內部獎勵。比方說,本來就喜歡運動的人,不用多想就會自動去跑步或上健身房。

但想建立一個好習慣,或改掉一個壞習慣,新的行為不見得是你喜愛做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要如何找到內部獎勵?

你可以創造「身分認同」。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斯.馬區(James March)研究指出,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會思考「我是誰?目前是什麼狀況?在目前的情況下,像我這樣的人該做什麼?」

比方說,你想擁有結實體格,就把自己當成是那樣的人,看到好吃的甜點時,就會想「我是體格結實的人,不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如此一來,你的行為選擇會趨向擁有結實體格的人。

金錢報酬最常使用,但激勵效果有限,獎勵應該內外兼具

有些時候用身分認同也很難奏效,像是每天要做數學習題,把自己想成是數學家,也毫無動力,做起來一樣很痛苦,這時就需要靠外部獎勵。

最典型的外部獎勵要屬金錢,也是最常被用來當成鼓勵自己或他人維持行為的手段,像是連續 10 天去健身房,就買一個想要的東西當獎勵;公司頒發獎狀與獎金給高績效員工,予以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金錢的誘因往往效果有限,不太能成為主要動力。也就是說,當獎勵消失了,行為就很容易打回原型。這正是為什麼許多戒菸、戒酒、減肥方案,提供了金錢獎勵,卻未見到好成效。因為許多人得到獎勵之後,就故態復萌。

伍德指出,多數獎勵其實都是內外兼具,你在辦公室加班,也許是因為你想在某個專案上好好表現(內部),也因為你一直想著隔天老闆會如何稱讚你(外部)。

《原子習慣》的建議:替好習慣設立即獎賞,減少棄械投降的機會

獎勵是誘使行為重複的條件,雖然在理想的狀況下,成果本身也是獎勵的一種,好習慣的獎賞就是習慣本身,但真實情況是,除非好習慣能當下提供你什麼好處,不然你很難有愉悅感。像是現在運動完站上體重機,並不會馬上瘦一公斤,導致很多人在得到獎勵前,就棄械投降。

換句話說,人們更喜歡立即的滿足。只是,如何替那些在遙遠將來才能看見成果的習慣,提供立即獎賞?你可以運用「強化法」,不要等到最終結果,而是在每個正向行為的結尾時,立刻提供讓人滿足的獎賞。比方說,想要戒菸,可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像是歐洲旅行)開一個帳戶,只要今天抽得比昨天少,就存入 100 元。

當你持續一段時間的立即獎勵之後,獎勵的效果會延續到未來,對我們的習慣發揮作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獎勵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但當習慣養成,你會自發性、下意識地去做的時候,獎勵就可有可無了。

《原子習慣》:非必要,別中斷!兩方法維持行為動力

建立習慣最害怕就是前功盡棄,為了不中斷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習慣,《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提供兩種方法,有助於保持動力。

1. 不要連續中斷兩次

維持習慣的過程,難免會被外在因素干擾,比方說生病、出差或家人需要你,遇到這種時候,把握一個原則:不要連續錯過第二次。正如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所說:

「複利的首要原則:非必要,別中斷。」

非必要,別中斷,2方法維持行為動力.jpg
資料來源:《原子習慣》,方智出版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2. 挑戰難度恰到好處

保持動力需要不斷讓自己有新的突破。但在精進的過程中,設立挑戰不能太過簡單與困難,否則容易因為無聊或挫折而放棄。挑戰恰好位在當下能力的邊緣,人的動力最高。

非必要,別中斷,2方法維持行為動力2.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企業案例:箭牌口香糖吸引消費者不斷購買的祕訣

當體驗令人滿足會讓人重複某個行為,箭牌口香糖為了讓消費者養成嚼口香糖的習慣,將原本無味道的口香糖,加入了綠薄荷(白箭)與果汁(黃箭)等口味。此外,廣告詞主打「口氣清新」,將嚼口香糖塑造成一種清潔口腔的方式。嚼口香糖讓人愉快又能得到立即好處,變成一種習慣,也讓箭牌成為世界最大的口香糖公司。

箭牌口香糖如何吸引消費者不斷購買?.jpg
資料來源:《原子習慣》,方智出版
經理人月刊 第 189 期

除了企業案例,《經理人》總編輯也將於線上課「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分享一流運動員如何制定目標、養成好習慣,實踐夢想與成就的方法。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了投打二刀流的傲人成績,並多次榮獲 MLB MVP;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他們的成功並非僅僅依靠天賦,而在於如何具體化目標,並透過持續行動讓夢想落地。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目標管理
feature picture
4

寫下你的 2025 夢想清單!用原子習慣打造 365 天微小進步,一年後實現理想生活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2025-03-26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你是否曾感到迷茫?目標總是抽象而遙遠,生活的步伐卻日復一日地被忙碌填滿。你並不孤單,這正是許多人追夢過程中的共同感受。

棒球巨星大谷翔平曾用九宮格清晰規劃自己的訓練與目標,完成了投打二刀流的傲人成績,並多次榮獲 MLB MVP。同樣,台灣柔道選手楊勇緯也借助類似的目標管理方法,精準掌控技術與心態,在奧運舞台上奪得銀牌。他們的成功並非僅僅依靠天賦,而在於如何具體化目標,並透過持續行動讓夢想落地。

延伸閱讀:爆紅球星「大谷翔平」也用的目標達成法!用「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實現夢想

這也正是《經理人》推出「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與「理想生活實踐模版」 的初衷。這套模版並非僅僅是一張表單,而是專為目標管理與實現設計的全方位實用工具。它結合科學化的九宮格規劃、每日習慣追蹤與復盤日記三大核心功能,幫助你將腦海中的構想,變成具體的行動計畫,再透過持續執行,讓每個小步驟逐漸累積成可見的成果。

➜2025理想生活實踐模板|365天陪你打造理想人生!透過Google互動模板 + AI專屬規劃師,輕鬆規劃目標、養成習慣,一步步實現夢想

九宮格設計理念:從抽象到具體,畫出你的夢想藍圖

運用夢想九宮格,將混亂思緒化為未來藍圖.jpg
陳姿伶製圖

在我們的模版中,九宮格是將夢想拆解為具體行動的關鍵工具。首先,你需要在格子的中心寫下最核心的夢想,例如「2025年升遷加薪」或「學會第二外語」。接著,將這個夢想拆解為四大象限:

屬於自己的計畫: 專注於提升個人技能。
與他人相關的目標: 例如促進合作或建立深厚人際關係。
具體可衡量的成就: 像是考證照、優化履歷表,讓進步變得可見。

無形但深具價值的追求:比如改善情緒管理或建立正向心態。

為了進一步幫助你制定清晰計畫,我們提供了2種九宮格思考框架:

1.放射型思考: 適合初期發想,無需拘泥順序,將所有相關的想法填入九宮格。這種水平式的思考,能激發你的創意靈感,從而找出未曾考慮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2.螺旋型思考: 適合具體執行階段,從核心目標開始,順時針依次填寫各步驟,建立因果關係,使目標的拆解更有深度。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設計了「AI 目標規劃師」ChatGPT小助手。
陳姿伶製圖

如果你在規劃時卡關,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 ChatGPT 小助手——「AI 規劃管理師」,頁面上設有兩個選項:「工作目標拆解」 與 「生活目標拆解」,針對不同面向提供貼心的支持。例如,點選「工作目標拆解」後,GPTs 小助手將引導你輸入以下資訊:

產業與職位: 目前在哪個產業?擔任什麼職位?
工作內容: 你的日常工作任務有哪些?
目標描述: 希望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達成什麼具體目標?
其他背景資訊: 目標的動機是什麼?是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資源、技能或挑戰?

根據你的回答,「AI 規劃管理師」會幫助你拆解出 8 個適合的子目標,並提供針對每個子目標的具體行動建議。無論是職涯成長還是提升專業技能,這些精準的拆解能幫助你一步步落實工作願景。

每日習慣追蹤:累積微小成就,見證巨大改變

善用每日追蹤,輕鬆培養原子習慣.jpg
陳姿伶製圖

如果九宮格是你的目標地圖,那麼每日習慣追蹤就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來源。許多人在開始目標管理時,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克服惰性。我們的模版不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習慣打卡系統,還加入了一項充滿趣味與激勵的設計:根據完成率,讓你的數據以花朵的形式呈現。

每日打卡建立好習慣,朝理想生活邁進.jpg
陳姿伶製圖

你可以寫下「每天運動20分鐘」、「早晨冥想5~10分鐘」等想要培養的原子習慣。每天完成後,只需在方格內打勾,就能立即看到數據變化,得到成就感。隨著完成率逐步提升,一朵小芽會慢慢成長,最終開展成一朵盛開的花朵,象徵你在習慣培養路上的累積與突破。這項設計不僅提升了記錄過程的趣味性,更讓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轉化為溫暖的視覺回饋。

同時,進度視覺化圖表也能幫助你清晰檢視每週、每月的習慣達成率,即使偶有波動,整體數據仍然展現你的堅持與努力。

復盤日記:每天的溫暖對話與反思

填寫復盤日記,反思每天的學習與美好.jpg
陳姿伶製圖

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很少停下來與自己對話,在復盤日記中,除了「心情指數」、「睡眠狀態」這些反映身心健康的欄位,我們特別設計了以下提問:

值得讚美自己的3件事: 寫下讓你感到自豪的小事,大方的給自己一個肯定。

經歷3件美好的事物: 也許是一頓可口的晚餐、他人一句貼心的問候……,透過記錄,將溫暖的瞬間重新珍藏。

今天學到了什麼: 你可以把這一欄當成心願清單,像是「多花幾分鐘陪伴家人」、「面對壓力記得深呼吸」,每一個改善的想法,都是邁向更好的自己。

如果真的想不到要寫什麼,我們在模板中設計了小錦囊,只要跟著提示走,就能幫助你反思過去、挖掘生活中的動力來源,讓每一天都成為邁向夢想的墊腳石。

延伸閱讀:斜槓創業後,花更多時間復盤!黑嘉嘉如何在棋局之外也能做到「落子無悔」?

你的2025,從寫下夢想清單開始

理想生活實踐模版精美、內容豐富多元。
陳姿伶製圖

這份「理想生活實踐模版」不僅是一份工具,更是你實現理想生活的指南。搭配「改變人生的目標實踐法」線上課,幫助你從目標的構想到具體實踐,讓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今天就開始,寫下你的第一個九宮格,打卡你的第一個好習慣,記錄你的第一份復盤日記。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年後,你所繪出的夢想清單,會變成最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