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1

移工商機崛起!一年超過 1000 億的可支配所得,業者該如何經營?

撰文 尤韻蓉
2025-07-0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截至 2025 年 6 月,台灣人口已連續 53 個月呈現「生不如死」的負成長;然而,有一群人卻在持續增加,近 3 年平均成長率達 6.62%,不僅能補足勞動力缺口,更可能撐起超過 1000 億元的消費商機,他們就是來自東南亞的移工族群。

台灣每 30 人就有 1 人!移工從「短期勞動力」變「潛力人才」

移工族群在台灣已有 36 年的歷史,在 1989 年,為了紓解經濟發展及推動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台灣開始引進外籍移工,最初大多從事營建勞動工作。後來因為社會高齡化,1992 年開放外籍看護工與外籍家庭幫傭,工作型態逐漸轉變。

到了近年,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蘇裕國表示,因為中美貿易戰,不少台商回流,又帶動製造業的勞力需求,加上缺工,現在家庭看護、製造業、長照業、農林漁牧業等產業,移工人口都在增加。

移工需求的增加,也讓政府延長移工在台年限,從 1 年逐漸延到 12 年,2022 年也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讓移工可以成為中階技術人力,不受工作年限限制,還有機會得到永久居留證。

根據勞動部統計,目前在台移工人數達 83 萬 7846 人,等於在台灣每 30 人就有 1 人是移工。

延伸閱讀:跨海招募被誤認求職詐騙!群創如何吸引東南亞人才赴台就業?

人數增加、在台時間變長,也讓台灣人對於移工族群更加重視,過往通常以「外勞」稱呼他們,但因為長期遭標籤化及污名化,2019 年,台灣移民署將外籍勞工在居留證上的居留事由改為移工,人力仲介文件字眼也跟著修正,移工獲得正名。

專注移工教育培訓的組織 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表示,許多企業為了讓移工更適應企業,找上他們做培訓課程。他在第一線看到,企業對移工的態度正在轉變,過往認為他們是短期勞動力,但現在會把他們當成潛力人才,甚至培養成基層主管。

可支配所得逾 1000 億!移工走進百貨、超商,企業應搶攻藍海市場

因為待的時間變長、人口愈來愈多,移工在台灣的生活也變得更豐富,跟台灣人的生活軌跡也愈來愈重疊。

陳凱翔指出,過往移工跟台灣人的地域劃分較明顯,他們通常會聚集在車站或宗教場所,娛樂活動可能是跟朋友聚餐、唱歌,比較不會去台灣人的娛樂場所,比如百貨公司、博物館等。但近幾年因為政府推動、企業態度轉變等助力,讓他們逐漸融入台灣生活空間,像是故宮、台北 101 觀景台都有提供東南亞語導覽機,降低移工參觀門檻。

台灣人與移工的距離被拉近,「開始可以看到在各個場合,出現更多移工的消費行為」,陳凱翔觀察,移工愈來愈適應台灣生活,開始會看台灣的演唱會、到百貨公司逛街、看展覽等,也開始使用電商網購,買衣服、電器等,還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購買的商品寄回家鄉。

移工可以花錢的地方變多了,也帶來相關商機,根據《2024 移工金融理財認知大調查》,移工平均月收入為 2 萬 4280 元,約有一半會寄回家鄉,在台灣平均可支配所得為 1 萬 697 元,如果以一年為單位,所有移工族群在台可支配所得就能達 1075 億元。

延伸閱讀:台灣人才危機多嚴重?國發會:未來十年須引進 40 萬人力!特別需要兩種人

移工商機崛起!跨境匯款業者營收雙位數成長

看準這樣的機會,部分企業開始經營移工商機。早已深耕其中的業者,比如專攻跨境匯款的業者統振、東聯互動,近年受惠於人口增加,營收都持續上漲,統振 2024 年年成長達 28.50%,東聯互動也有 27.3%。

另外,也有一些企業,是從原有的事業中,切出給移工的服務。舉例而言,永豐、台新等銀行推出支援東南亞語言的繳費機台,協助移工快速匯款回鄉;全盈+PAY 開發移工專屬電子錢包。中華電信、遠傳電信也曾針對移工推出專屬電話卡優惠,或是教學影片等。

就連零售業者也開始動作,例如全家便利商店在 2024 年透發現移工每 2 天就會到超商消費,且客單價為台人的 2 倍,了解移工族群是潛在商機,開始推出一系列針對移工的措施與產品,在後來的消費者調查中,有 97.2% 移工因為這些服務,更願意在全家消費。

陳凱翔強調,現在移工商機還算是藍海,企業只要推出相關服務,通常都能吸引移工使用,還會推薦給朋友。但未來這個商機會愈來愈明顯,也會有更多企業投入其中,如果企業可以掌握趨勢、消除消費者體驗痛點,就會是成功發展移工商機的關鍵。

核稿編輯:林庭安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2

年匯 842 億回家鄉!東聯互動如何挖掘移工匯款需求,連年營收、獲利破新高?

撰文 尤韻蓉
2025-08-11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每個月會固定給家裡孝親費嗎?《2024 移工金融理財認知大調查》指出,移工每個月領到薪水後,會把薪資 5 成以上寄回家鄉,剩下的當作自己在台灣的生活費。

這股跨境金流的規模驚人,根據金管會針對移工匯款服務業者統計,2024 年匯兌金額達台幣 842 億元,年成長 33.7%。而僅是 60.25% 移工會透過專業匯兌公司進行匯款,還會有些未被計入的人力仲介匯款。

監察院 2024 上半年的調查指出,移工透過專業匯兌公司匯款的比例,與 2021 年相比成長 58%。東聯互動正是提前卡位這塊服務的業者,2023、2024 年營收、獲利都破新高,2024 年營收 4.34 億元,毛利率 48.97%、營業利益成長率 215.3%。

延伸閱讀:LINE Pay 電支平台「LINE Pay Money」獲准成立!你該重新註冊、換帳號嗎?

從預付卡業務挖出移工匯款需求,二次創業終成功

經營移工商機的契機,來自創辦人吳侑勳在遠傳電信的工作經驗。當時他擔任資深經理,負責預付卡業務,主要的客戶有 3 種:兒童與青少年、來台旅客,以及移工。

原本看上一年幾百萬的來台旅客商機,第一次創業做旅遊 App,不料多數使用者想要免費用,難以轉換成付費用戶,最後賠了幾億元收場。

「旅客一年了不起來 2 次,你要去做一個人一年只來跟你消費 2 次的生意嗎?」雖然人多,但消費頻次不高、消費者不掏錢也難獲利。第二次創業,吳侑勳就鎖定移工族群,他觀察到,對移工來說,匯款不是偶爾的花費,而是每月一次、甚至數次的「必備行為」,雖然人數不如遊客多,但匯款服務是這群人的剛需。

延伸閱讀:全家、全聯為何都推出第二種 pay?第三方支付、電支差在哪?4 個 QA 一次讀懂

針對跨境匯款痛點推出產品,匯款時長從一天縮至 30 分鐘

當時移工要匯款常遇到幾個阻礙,第一是銀行營業時間短,通常在移工上班時間,如果要跑銀行,就需要先跟雇主請假;第二是手續費高,一筆手續費達台幣 500~600 元;再來是因為銀行要審查,匯款要等 1~2 天才能完成交易;最後還有語言不通的狀況,行員通常只能用英文溝通,這些問題都讓移工傾向找人力仲介代匯款。

然而,這樣容易遇到詐騙、手續費不透明的問題,「跨境匯款」甚至成為移工最常受到詐騙的類型之一。

看到這些痛點,東聯互動在 2016 年推出客戶匯款 App,移工只需在上面建立訂單,並於便利商店繳款,東聯互動就會透過台灣合作銀行匯款至國外銀行。

為了減少對用戶的審查時間,他們導入科技系統自動化處理,加速審查流程。例如新用戶註冊時,只需上傳證件,系統便可自動辨識、比對身分資訊,並串接後端資料庫完成驗證,減少 50% 的人工處理成本。

而過往台灣法規沒有開放業者提供移工匯兌服務,多是由人力仲介業者代結匯,再向移工收取手續費。起初東聯互動也是採用這樣的模式,不過台灣合作銀行要匯款到國外時,會針對每筆匯款進行審查,拉長匯款時間。

2021 年金管會發布《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東聯互動就申請相關執照,隔年成為第二家經金管會許可經營移工匯款業務的公司。身分也從人力仲介轉為類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審查匯款資料,無需再經過銀行審查,周末也可以進行,原本一天才能完成匯款,改為 30 分鐘就能收到。

聘用外籍員工、調整客服時間,協助移工匯款之外的需求

如今,東聯互動的 App 提供印尼、泰國、菲律賓及越南 4 種語言版本,而且他們有 4 成員工為外國籍,在客服上可以支援移工母語。

泰國籍、東聯互動行銷主管李雨虹表示,客服人員除了回覆服務相關問題,還會回答移工的疑難雜症,因為他們人生地不熟,很多不懂的事情就會問客服。比如疫情期間,有客人不知道口罩要去哪裡拿,或者有客人剛到台灣,不知道一些生活必需品要到哪買,客服也提供協助。

為了真正服務這群人,他們的客服時間也根據移工上下班時間調整,從早上 9 點到晚上 10 點都有,因為有些移工白天在工廠上班,沒辦法用手機,到了晚上才能匯款。就算超過客服時間,只要客人還沒問完,他們還是會協助到問題解決為止。李雨虹指出,正是因為客人遇到什麼問題都來問他們,客戶對他們很信賴。

雖然在移工匯兌市場裡,東聯互動屬於後進者,但吳侑勳表示,挑一個完全沒有人做的市場,說不定還沒成熟;選一個有競爭者的市場,也不一定能夠打得贏,「我們的判斷是,如果能夠把客戶真正在意的關鍵做好,未必完全沒機會。」

東聯互動

成立於 2016 年,依照市場揭露數據,推估為台灣第二大移工匯款服務業者,2024 年營收成長 27%,達到 4.34 億元,2024年興櫃,2025年上櫃。

吳侑勳

東聯互動創辦人,投身在電信產業與軟體數據服務 20 餘年,現任東聯互動董事長暨總經理。

核稿編輯:林庭安

繼續閱讀 金融業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3

客單價是台人的 2 倍!全家如何搶攻「移工商機」,成為移工超商首選?

撰文 尤韻蓉
2025-06-24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如果你常到全家,會注意到一些變化:咖啡點餐電子面板多了印尼文和越南文,結帳櫃臺有翻譯對話板,有些店甚至設立了不含豬肉的熟食專區。

為什麼全家便利商店開始針對移工族群提供服務?乍看之下,這些改變像是為了響應多元共融的 ESG 政策,但對全家來說,這更像是一場搶占市場的策略。

全家為何要經營移工族群?全台第四族群、客單價為國人 2 倍

處在內需產業的一環,全家每年都會分析台灣的人口結構變化,根據勞動部資料,截至 2025 年 5 月,移工人口已突破 83 萬人,為全台第四大族群。近 3 年每年成長率從 5.36% 上升到 7.89%,缺工問題更讓台灣對移工的依賴度變高,政府開始放寬限制,延長移工在台年限,並討論擴大適用職類,移工人口預期會繼續上升。

觀察到移工人口數上升,2023 年底,總經理薛東都明確指示,移工客群是全家必須經營的客群之一。

然而,移工人口成長跟這是否是一個商機,並沒有直接相關。全家一開始也不確定移工族群是品牌該經營的高潛力客群,直到與移工教育培訓深耕近 10 年、擁有全台灣最大東南亞移工學習社群的 One-Forty 搭上線後,才找到切入點。

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表示,在消費市場中,幾乎沒人做過移工客群分析,於是他們跟全家合作調查。根據《移工便利商店大調查》發現,超商是移工消費頻次最高的通路,有 5 成移工每周進超商消費至少 4 次,更有 2 成移工,幾乎天天進便利商店消費。換句話說,超商是移工工作場所跟住所以外,最常造訪的地方,是他們的第三生活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移工消費頻率跟台灣人差不多,平均每 2 天就會進超商消費一次,但客單價卻是台灣人的 2 倍,因爲喜歡一次買齊、偏好多組入產品。「掌握移工在便利商店的消費潛力後,我們認為值得投入,不論是從商業或友善角度,都是雙贏。」全家公共事務暨品牌溝通室部長吳采樺表示。

延伸閱讀:鮮食「小金雞」+1!為何全家要為義大利麵蓋一座自動化工廠?

解決移工「看不懂」菜單、不知如何挑選的痛點,東南亞專區業績成長 50%

不過,調查也發現,當時移工最常光顧的便利商店並非全家,而是競爭對手統一超商,「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結果,跟市占率有關,同業的店數就是比較多。」

為了強化與移工的連結,全家繼續與 One-Forty 合作,在 2024年 5 月推出「移民工友善服務計畫」,其中包含 11 場交流活動,透過與移工互動,更了解他們的需求。比如說,在調查中發現移工最喜歡的商品,竟然沒有咖啡,詢問之下才發現,是因為他們看不懂咖啡菜單,後來就在 Let's Café 電子面板上增加印尼文與越南文,也在每個品項前面加上編號,方便點餐。

又或者是,在交流活動上,全家同仁問移工朋友通常怎麼挑選想吃的鮮食,對方就指著一個咖喱飯,告訴他像那種的就可以,原因是上面有「牛」的圖片,讓他知道那是牛肉口味。因此全家也重新盤點鮮食品項,針對近 80 項沒有豬肉的產品,貼上不含豬肉的標籤;另外,也設立不含豬肉的熟食專區,把熱狗、包子餡料改為雞肉。

延伸閱讀:小七、全家為何每天逛都不會膩?專家:3 原則打造「買場魅力」

全家從事前調查、調整語言、飲食與商品策略,經過一年多開始看到成效:2024 年,東南亞商品專區的業績年成長 50%。根據 One-Forty 的合作調查顯示,97.2% 移工因為這些服務,更願意在全家消費。更關鍵的是,前測發現有 7 成移工最常去統一超商,到了年底結果翻轉,有近 9 成移工表示在過去一季最常去的便利商店為全家。

隨著需求成長,原本全家只在部分店舖設立東南亞進口商品專區,到了 2024 年,全台已有超過 650家店舖設置,部分高消費門市也從單一貨架擴增到 2~3 台貨架,2025 年目標是擴展近 1000 店,未來也會導入每家店。

全家移工經營大事記
尤韻蓉製圖

核稿編輯: 林庭安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