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yes123 求職網最新調查,台灣有超過 73.4% 的企業已啟動接班人計畫,創歷年新高,其中有57.2% 採用「專業經理人:傳賢不傳子」模式。
聯發科技早在2019年就啟動「新任主管培訓計畫」,這個計畫已培訓超過650位主管,更獲得美國人才發展協會(ATD)肯定。
變形工時(彈性工時)是什麼?勞基法將變形工時分成 2 周、4 周、8 周,哪些業別適用?假日加班,為何沒有加班費?變形工時工作者一定要知道的 4 件事
AI 衝擊職場,科技公司員工親述工作被AI「毀掉」的經歷,指出真正的問題在於管理層決策與制度落後,導致裁員、工作品質下降與職場壓力升高。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未來就業報告》,未來 5 年全球職場將有 22% 的工作面臨結構性轉型,而這波浪潮深刻影響企業的業務轉型、人才策略。
愈來愈多日本企業正式推行「商用名字」制度,讓員工能用與戶籍名不同的名字工作。為什麼不用真名?主要原因是保護隱私、防止騷擾、尊重多元性別與身份差異。
為了因應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旅客消費行為的改變、AI 帶來的衝擊,KKday 預計在下半年精簡 15% 人力。
根據 Resume.io 最新全國性調查顯示,除非辦公室裡有專門的休息空間,近六分之一的 28 歲以下美國人甚至不會考慮接受工作。
麥肯錫透過獨特的人才模式吸引頂尖人才,在招募方式、績效考核及職涯發展理念上皆與傳統企業不同。
全球正吹起一股全新職場潮流:「安靜蓬勃」。不必辭職,而是悄悄透過「內心平靜+工作參與感」,在原有的工作裡,活出不一樣的人生路線。
彭博社 18 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微軟預定 7 月初、也就是會計年度結束不久後宣布裁員計畫,打算裁減數千名員工、尤其是銷售部門。
AI 教父傑佛瑞.辛頓警告,生成式 AI 和機器人正在重塑勞動結構,許多依賴重複性腦力工作的白領職位將快速消失。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顯示出企業主管在 AI 的使用上,幾乎是員工的兩倍。調查顯示,33% 的主管表示他們每週會經常使用。
國籍航空因年齡歧視被開罰,凸顯職場歧視問題。企業為了避免踩雷,應該建立無涉年齡的客觀招募標準,因為這不僅涉及法規,也和雇主品牌息息相關。
根據PwC最新發布的《2025 全球 AI 職缺動態調查報告》,學歷的重要性正快速下滑,尤其是在受到 AI 高度影響的職位中,這一趨勢更為明顯。
一次10分鐘起跳,不用認識同事、解完任務就換場!「迷你工作」掀職場新浪潮,3關鍵讓它變夯。
yes123 求職網調查,企業在人力需求與薪酬規畫上出現保守趨勢,同時也觀察到部分產業持續擴編,為求職者提供穩定的謀職機會。
一般來說,升遷是個人工作者在職涯上的進階,代表了公司的肯定,應該沒有人不喜歡。但在公司裡,升遷更牽涉到組織與部門間的角力。
近年台灣職場薪資停滯問題受到關注,1111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指出,高達 91.3% 上班族對目前薪資不滿意,創下 6 年來最高紀錄。
生成式AI近年成長速度大爆發,各類AI工具更顛覆了人們的工作習慣。而現在炙手可熱的職場技能,在2030年後,還會被需要嗎?
寶僑周四 (5 日) 宣布,未來兩年內將裁員 7,000 人,占總員工數約 6%,以應對消費需求不均和關稅不確定性帶來的成本壓力。
花旗集團宣布,將於 2025 年第四季初在中國裁減約 3500 個科技相關職位,主要集中在上海與大連的解決方案中心,影響範圍主要為 IT 支援職務。
台灣上市櫃公司員工 113 年度薪資排行榜出爐,根據公開統計資料,上市公司由建材營造業「愛山林(2540)」拔得頭籌,平均年薪高達 478.2 萬元。
近年來,日本出現了一項名為「おてつたび(Otetsutabi)」的創新服務,讓參與者能以較低預算前往陌生地方,透過短期工作換取當地食宿,深入體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