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企」字若缺了上頭的「人」,就只剩下「止」了,如果沒能找對人,就會成為一灘死水,停滯不前。反之,找對一個人也許可以省 3 年,那麼,花 3 到 6 小時來面試人、找到對的人,成本效益其實很高。
國家隊將來商業銀行籌備處已經有 60 多名人力,也預計在年底前招募至百名,未來希望擴張到 300 位成員。
加發 2 個月薪資!台積電往年徵才千人,今年加碼大招 3000 人拚 5、7奈米製程,為此宣布若符合條件將加發2個月薪資,這麼做無非是把目光瞄準半導體圈內老鳥。
Netflix 為了不停突破,文化必須與策略保持一致,這使得他們沒有時間等員工改變,只能透過快速篩選,留下適任者幫助公司成長。但成本就是,有一些更優秀,卻需要時間適應公司文化的人會被淘汰。
2018 年起,已經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的年薪中位數,有些數字高得驚人。
台灣有許多老闆並沒有把員工視作資產,反而盡可能降低人事成本,但他們可能沒發現自己就此錯過了讓公司成功的機會。
為了因應時代變化,企業必須重新調整各部門年資在薪資與升遷的占比結構,在教育訓練、年資、能力與創新間達到平衡,才能協助公司穩定系統,並隨市場脈動精進,不被市場淘汰。
以責任換來自由,並隨時接受各方尖銳且直接的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之中,每位員工才能知道為了什麼努力,並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貼緊目標產出優異的成果。公司唯一要承諾的是,提供顧客傑出產品,沒有義務替員工創造他們能力不符、無法勝任的職位,更不應該期待經理人成為他人職涯規畫師。
三家純網銀團隊陸續啟動人才招募計畫,將來銀行將招募300人,樂天則鎖定業務人才, LINE BANK預計8月中旬公布徵才細節。
一家客戶老闆問我:「春節剛過就有人要離職,我該不該用加薪來慰留他呢?」「您若加了這個人的薪水,其他員工會怎麼想?」「對啊,我也擔心如果加這個員工的薪資,其他員工也會效法比照要求加薪。」很多公司常見到以上的情況,特別是中小企業,人資也被這些搞得不勝其擾。
決定員工升遷與薪酬時,人資不只要考量員工職涯規畫,也要站在公司運營的角度思考。證明一個員工帶來的價值跟可能增加的營收,再去評估他的成本增加是否符合投資效益。
據金管會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申報員工年度薪資資訊,總計有33個產業、1586 家企業公布了薪資行情,值得所有希望進到這些企業工作的求職者參考。
經濟行為通常指的是所生產的商品或服務,但也可以說是每個人早上起床工作後所發生的事。供給與需求,一如它們在商品市場扮演的角色,也是了解勞動市場的關鍵。
雖然國家法令並沒有明確規範全勤獎金應不應該發給,也沒限制全勤獎金的金額與標準,但在特定情況下,法令還是有限制雇主若有約定全勤便不得扣發該項目,否則就有可能違反勞動法令的規定。到底關於全勤獎金還有哪些細節?實務上又應注意什麼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簡單說明一下吧!
根據亞馬遜 2018 年財報顯示,它在全球擁有 64 萬 7000 名全職和兼職員工。員工數多,卻屢屢爆出工時長、工作環境不佳的血汗內幕。去年,亞馬遜宣布提高基本工資、提供員工健康服務,能因此撕下血汗的標籤?
汽車製造商陸續迎來裁員潮!在去年通用汽車宣布關閉數家北美工廠,裁員 1 萬 4000 人之後,全球第二大車商福特汽車在今年 5 月底宣布,將於 8 月底前解雇 7000 名白領職員,占該企業員工總數的 10%,預計為公司省下 6 億美元。
近年來,企業都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在辨識與培育高潛力人才上,畢竟這批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更是企業永保競爭力的關鍵。如何留住高潛力人才,並使其能充分發揮潛能,扮演好接班人的角色,更是企業基業常青的基礎。
員工不只在意收入多寡,也在意待遇比起別人是怎樣,以及薪資的決定過程。換句話說,企業中各種獎金、晉升制度、都會引發員工思考公司政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最後影響部屬的工作表現及去留。
每間公司一定都具備很適合管理的人才,只是還沒被發掘。全球績效管理諮詢公司蓋洛普(Gallup)調查發現,8 成的公司未能正確任用合適的經理人!
企業常有這樣的員工:陪公司衝鋒陷陣、勞苦功高的重要幹部,隨著組織茁壯踏入穩定後,沒有與時俱進地跟著成長。即使他們工作能力和態度都還不錯,待在原本的位子上卻已不合時宜了,你會怎麼做?
不少公司都有個現象,老闆總是特別袒護、偏愛明星員工(大多是業務)。當這些人不守規矩時,上頭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各單位配合這群金雞母。
有些時候不符合政府、公司的規定,即使會讓公司有額外的付出,寧可給員工多一些方便,多一些福利。因為真正做事的人是團隊,愛惜團隊,組織才會得到最大的利益。
又到了金三銀四的求職季,很多人正躍躍欲試準備跳槽,不過在求職過程往往會遭遇一些顯性和隱形的歧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些公司開始使用機器人進行面試。
譚大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社會新鮮人,到了美商布拉沃公司做第一次面試。公司人資長陳雅萱對他印象很好,面試結束前,雅萱問他是否接受一開始先以「定期員工」的身分來公司工作,並有六個月的「試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