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企業為因應不同狀況,讓員工在家工作。出勤紀錄怎麼辦?你該知道這些事。
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在招聘人員時,已經開始採用AI進行第一輪篩選。
今年(109年)起,揭露非擔任主管職務全時員工的「薪資中位數」,期使薪資資訊更具參考性及可比較性。薪資資訊透明化,是否有助於勞資關係?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月19日公布2019年薪資統計結果,其中全體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的經常性薪資平均來到41,883元,創歷史新高,薪資連年調漲。
滙豐銀行在2019年利潤大幅衰退33%後,宣佈一項新的重組計畫,將重心放在亞洲身上,預計將有3.5萬人在策略調整過程中被裁員。
今年起施行《勞動事件法》,賦予員工在勞資爭議時,更多可依法取得的權利。勞工可不受不公平雇傭契約的約束,雇主必須提供爭議相關的工資清冊、出勤紀錄等。
防範武漢肺炎群聚擴散,大學以下開學日延後兩周,勞動部並宣布家有 12 歲以下孩童的父母之一,可請「防疫照顧假」;是否給薪,各企業做法不同。
如果員工是人資部門的客戶,福利、人力招聘、休假津貼、差旅報銷都是人資部門的產品。台達電子人資長陳啟禎: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些產品好用嗎?
《週刊東洋經濟》採訪多家調整敘薪制度的公司,如何跳脫傳統的年資制度,讓企業提供的薪水在市場上更有吸引力。
今年最值得讀的商管書是什麼?經過一整年的略讀淘選、精讀介紹、專題企畫,作為編輯部的學習回顧,我們收整出 2019 年最推薦的書單,與你分享:
在一些公司裡,經常看到「主管太多」的現象,特別是創立愈久的公司愈常有這樣的狀況。對公司而言,主管多是好還是壞呢?相信大部份的人心中都有答案...
近年來,愈來愈多程式發包平台問世,企業對外發包的機制也愈發多元,在供需之間,有哪些最新趨勢值得關注。
管理階層和員工常因對「加班」的認定不同,而導致勞資雙方在模糊空間上有所爭論,要改善這個老問題,管理者可以怎麼做?又該負起哪些責任?
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失業率已大幅下降,但隨著失業率的改善,薪資增長為何遲遲不見起色?
只有 4 個工作天,員工反而更有效率,每場會議都變得快速且精實。另外,公司也因此省下了 23% 電費及 58.7% 紙張耗材等成本!
企業把一群人集中在一起長期工作,而非每天從人力市場找尋最低成本的員工,是因為除了生產成本,還有其餘未被認真看待的交易成本。
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討論的是組織的擁有者(授權人,principal)與組織成員(代理人,agent)之間的關係,例如老闆與員工,雙
行銷科技職位薪水怎樣?有沒有前途?需要技術背景才能勝任嗎?行銷之父Scott Brinker透過一份調查,解密MarTech的從業人員背景。
近來有蠻多談數位轉型的文章,但大部分談的都是資訊科技業者,講得非常專業、未來性十足,但對身為人資的我來說,看了文章後還是不懂什麼是「數位轉型」?有哪些
AI 愈來愈聰明,讓很多人開始擔心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自己的工作。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類的工作暫時無法被 AI 取代,但 AI 卻可以決定你是否獲得一份工作!
外送員車禍案件頻傳,外送平台的雇傭爭議,成為關注焦點。究竟,關鍵的爭議點「雇傭制、承攬制」差在哪裡?各方意見怎麼看?
外送員車禍意外事件頻傳,甚至釀成受傷、死亡,引發了外送員保險、雇傭關係、承攬關係等討論。勞動部昨表示:兩者屬雇傭關係,並祭出最高罰鍰 175 萬元。
匯豐傳出裁員消息,將大砍全球 10000 名員工!歐洲金融業怎麼了?削減成本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惠普(HP)昨天(3 日)宣布一項重大企業重組計畫,將在未來 3 年內裁撤 7000 至 9000 個工作崗位,如此大動作裁員,為的是什麼?